“紅臉王”原本是豫東觀眾對唐玉成先生的專屬稱謂,後來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後來,唐玉成的弟子楊啟超因在同齡人中表現突出,被稱為“小紅臉王”(以區別於“老紅臉王”)。20世紀80年代初,古裝劇恢復,劉中和和他的紅臉劇開始流行。20世紀80年代中期,音像公司出版了劉中和、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等人的音像制品,並發行了名為《豫劇八大紅臉》的6碟VCD。從此就有了“豫劇八紅臉”的流行說法。漸漸地,“豫劇八紅臉”的稱號演變成了“豫劇八紅臉王”的稱號。劉中和、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
中文名:豫東紅臉王
Mbth: HenanRedKing
別名:豫劇紅臉王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職業:豫劇表演藝術家
主要成就:豫東紅臉王
紅臉小國王
豫東八大紅臉王
代表作品:《柳永下南靖》、《打金枝》、《地堂阪》、《諸葛亮的哀悼》、《趙匡胤登基》等。
紅臉國王
唐玉成(1895-1973),男,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著名豫劇大師,原名馨子,有“紅臉王”、豫劇“獨角獸少年”之譽。唐玉成是豫東紅臉唐門派的創始人,豫東腔最具代表性的大胡子演員。師從匡鳳仙,1920後名虞城。他虛心學習了馮鐸的唱功,提高了自己的技術,獲得了很大的名氣。他的服裝華麗,表演細膩灑脫,善於刻畫人物的性格和情態,唱功與眾不同,別具壹格。唱腔多為真假聲結合,剛柔相濟,豐富質樸,耐人尋味。他特別善於運用偷詞、嵌詞、閃板、哀號(顫抖)等巧妙的唱法,使人聽起來粗獷豪放,別具壹格。“豫東臉紅,豫東臉紅出唐門。自從唐玉成以其獨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創立了“紅臉”學派以來,“紅臉”就被戲迷們廣為談論。他創立的“唐門”紅臉派對後來的豫劇老派和豫東紅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唐派藝術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代表劇目:火燒紀信、串珠龍珠、養和堂、白宇杯、晉陽宮、奔幽州、泗水王、案、取成都、回西樵、搶墓、江東橋、摸碑等65438年至0949年加入虞城縣人民劇團,也演出過現代戲,如《小女婿》、《王貴與李祥祥》、《白毛女》、《傳槍》。
紅臉小國王
(1931-1993),男,山東菏澤市曹縣人,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紅臉王唐瑜弟子,創辦豫劇“楊派”。小學輟學後,楊啟超先生跟隨父親從商,後來在商丘市和盛劇院做雜工。1948年底,由於戰亂饑荒,劇院倒閉,下海謀生。1952受邀進入固戍縣豫劇團(虞城縣豫劇團前身),自始至終被視為戲班主角之壹。師從唐(唐玉成)學派,但自成體系。前期以二聲部為主,後期以大聲部為主。善唱善做善讀。他的表演灑脫極負盛名,是20世紀下半葉豫劇的傑出演員(1950-1990)。楊啟超先生天資聰穎,他很晚才開始學習戲劇,但他已經成名了。他生性桀驁不馴,這也註定了他的前世和後世。他的表演,手,眼,姿勢都在劇中,壹時間獨占鰲頭。他曾與豫東著名武術家李國範、著名舞蹈家陳宇瑩組成“金三角”。從蘇陽到武漢,他四處路演,遍地開花,好評如潮。北京班也向他學習。據說80年代在曹西安演出時,臺下有錄音機,顯示了藝術魅力。以先生為代表的劇目有柳永《上京圖》、《闖入幽州》、《龍虎鬥與劉新民》、《高與》等。都是傳世之作,至今仍被影迷們津津樂道。楊啟超先生壹生演出很多,取材好,特色鮮明,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作有《柳永來寧》、《高》、《四君子》、《狀元》、《天水關》、《展鴻洲》、《串珠》、《養和堂》、《白虎堂》、《地堂伴》、《八郎探母》、《刀劈》等。現代劇目:《亂世佳人》《楊山之角》《大黃蜂》《紅燈記》《沙家浜》《李雙雙》《杏園》《小白鞋當紅娘》;輕劇有《五個女孩》、《來自天堂》。楊啟超先生壹生中創造了許多生動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表現手段,這是壹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八個紅臉國王
劉中和、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
劉中和
劉中和,男,出生於河南省商丘市,1943,豫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領軍人物,國家壹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商丘豫劇團名譽團長,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被譽為“豫劇馬”。它的唱腔樸實、豪放、大方、獨特、別致。與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豫東“八大紅臉王”。在繼承唱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聲音特點演繹了《十五關》。當時在老魚洞劇院的首場演出,劉中和的第壹首詠嘆調壹落,臺下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從此,《十五傳》壹炮而紅。1980年應邀代表豫劇豫東調參加首屆豫劇流派演出,並以壹首《金枝》轟動省城,創辦劉派。65438-0986,央視特別錄制了劉中和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黑紗》、《三哭堂》。從此,劉中和的“紅臉”唱法傳遍了全國。同時,劉中和也聞名中外,被稱為“豫東紅臉王”。代表劇目有:《打金枝》、《十五關》、《金水橋》、《洋河堂》、《清風亭》、《血濺黑紗》、《孔明駁》、《三打金枝》、《白紅關》、《轅門斬》、《貍貓換太子》、《朱元璋》。
張枝茂
張枝茂,男,出生於1937,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豫劇表演名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壹。被譽為豫劇“活諸葛”、豫劇“活海瑞”、中國戲曲協會會員、河南省戲曲協會會員、商丘市戲曲協會理事、商丘市CPPCC委員。豫劇“唐門”派第三代正宗傳人、代表人物,師從朱。由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對戲曲又十分敏感,他被豫劇“紅臉王”的得意弟子朱招入麾下。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勤奮鉆研豫東唐派的唱腔,用心把握人物的內心思想感情,使他的表演很快上了壹個新臺階。他憑著良好的天賦、勤奮的練習和對戲曲的敏感理解,被豫劇“紅臉王”、豫東唐門藝術創始人唐玉成看中,悉心指導和引導,帶他去上課表演。他很快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壹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觀眾的喜愛。後來加入夏邑縣豫劇團,成為劇團的臺柱,長期擔任劇團團長。其間,受小皇後豫劇團邀請赴省內演出,與唐喜成、閻立品、王慶芬、王紅麗等藝術家長期同臺演出。他以精湛的技藝、出色的表演和謙遜的道德受到其他藝術家的尊重和欽佩。在和朱的精心指導下,革故鼎新,打破中立,繼承創新。張枝茂的表演藝術講究真實、豐富、生動,他的表情生動真實,尤其是眼神的運用深深感染了觀眾。在袖子、卷口、走秀等技法的運用上,他不追求張揚,而是真實地表達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以人物的“神”為標桿來追求。張枝茂的歌唱藝術,以豫東唐派的紅臉唱法為基礎,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運用真假聲結合的發聲方法,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真假聲交替的演唱風格。在他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演出了超過65,438+000個劇目,包括《顏》、《公劉的案子》、《胡家將》、《重遊南京》、《臥龍悲悼》、《七星燈》、《泗水之王》等。
劉新民
劉新民,男,1937出生,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又名劉福,豫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壹,豫東紅臉派重要代表人物之壹。“他以繼承唐玉成的演唱風格而聞名。他的聲音特別洪亮,演唱特色突出,演奏認真,壹出場就光芒四射,活力四射。與劉中和、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豫東“八大紅臉王”。劉新民師從李洪友,師從唐玉成。師從李洪友,是個好工人(紅臉)。因為他在唱歌上從來不遺余力,從小就被譽為“舍命之王”。劉新民壹生演了很多戲,大部分是古裝。如柳永的《南行記》、《串珠子》、《養和堂》、《地堂班》、《斬黃袍》、《龍虎鬥》、《十五關》、《狀元》。尤其是公劉的案子,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看家戲和代表劇目。每次演出都會響起,至今已唱遍蘇魯豫皖各縣市,以及豫北、豫南廣大地區。流傳甚廣,在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壹帶幾乎家喻戶曉,被譽為“紅臉王”、“舍命王”、“常勝將軍”。其繼任者是魏新建和邵。“兩案兩矛盾”的代表作有公劉案、懸案、反洋河、反徐州。
索文化
索文化,男,出生於1966,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豫劇表演名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壹,首屆木蘭杯“十大紅臉”之首,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平煤豫劇團主要演員。他嗓音寬廣,唱功優美,吐字清晰。他不僅武術功底紮實,而且善於吸收其他劇種的精華。他生得好,長得醜,招搖。他既有紮實的武術功底,又有刻苦學習、吸收其他劇種優點的精神。他從京劇馬派那裏學到了很多東西,可見他好學。他是豫東唯壹壹個還會表演武術和玩的紅臉師傅。與豫東其他著名的紅臉藝人相比,索文化不僅註重唱功,還註重形體表演和歌詞的提煉。他的外表得體自然,表演細膩傳神。他用兩種曲調演唱豫東調,融合了唐玉成粗獷高亢、渾厚奔放的唱腔和唐喜成柔和愉悅、穩重大方的唱腔,在眾多紅臉演員中獨樹壹幟。他是活躍在基層的演員的傑出代表,是名副其實的豫劇大師。主要代表作品:劉墉赴南京,狄堂班,割紅袍,下南唐,燒鍋公,三降南京,泗水王,洋河堂,推磨,剁壽,護鬥,回京,並讓。
洪先禮
洪先禮,男,出生於1966,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豫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壹,河南、山東、江蘇、安徽首屆“木蘭杯”十大紅臉之壹。他嗓音寬廣,唱功奔放,樸實大方。與劉中和、張枝茂、劉新民、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豫東“八大紅臉王”。他不是正規出身的專業演員,但唱功卻轟動江蘇、山東、河南、安徽。他沒有國家級或省級演員的名號,卻創造了許多國家級或省級演員無法企及的表演成就。至今已出版十余部由他主演的視聽作品。代表劇目:七星燈、濟陽關、陰陽恨、柳永下山東、回京、駕元王、狀元傳媒、彭其村、大護國、二進宮、公劉案、龍虎鬥、公劉案。
謝慶軍
謝慶軍,男,1963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壹。1992年獲“東南五省戲曲展演”壹等獎。在此期間,他還與馬金鳳大師同臺演出了三四年,為曾被馬金鳳稱為“豫東瑰寶”的馬金鳳演出了多部劇目。1994獲“河南豫劇大賽金獎”。他的徒弟是豫東有名的紅臉老師張、。原來是口音大。倒了以後,就練就了唐(西城)派的嗓子。後來,它跟隨楊啟超老師演出了十多年。最後根據自身的嗓音條件,結合豫東調、豫西調、沙河調調、湘府調的唱法,練就了壹套高能低用的獨特嗓音。其唱腔不同於豫東眾多的紅臉王,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唱代說,字正腔圓,聲線悅耳,奔放激越,既有豫東的大韻,又有豫西的細膩醇厚的音色。謝慶軍分別與黃河音像出版社和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合作錄制了近65,438+0,000張VCD和DVD光盤,可以說是豫劇錄制光盤最多的演員之壹。代表作有柳永的《下南京》、《回京》、《景山園恨》、《搶墓》、《罵閻羅》、《七星燈》、《紀曉嵐》、《劉和鬥》、《單刀會》等。
朱坤芳
朱坤芳,男,1968出生,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豫劇表演名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壹。朱坤芳出生在壹個梨園,他的父親朱瑞傑師從紅臉國王唐玉成。早年隨大弟子李克讓學習戲劇,後入虞城縣豫劇團隨學習。從那以後,我學習了“三白”和“白思”的發音。其優美的唱腔,大嗓和二嗓的完美結合,具有穿透力的嗓音。高音的唱腔有些蒼涼,有些灑脫,有些悲壯,又有些粗獷瘋狂,有些細膩,可謂穿帛劈雲擊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魅力。例如,他在《楊家將》中的唱段是在他的老師楊啟超的基礎上創新的。他的代表作如《剪紅袍》、《高關平》、《搶墓》、《取滎陽》、《兩狼山》、《泗水王》、《剪黃袍》、《串龍珠》更是精妙絕倫,堪稱經典。
陳傳明
陳傳明,男,1949,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人,豫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壹,原柘城縣豫劇團團長,現為商丘市紅臉王豫劇團團長。師從潘玉成,豫東唐門第三代弟子劉玉龍,豫東唐門戲曲藝術第三代傳人,主演過各種武生。他與劉中和、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並稱豫東“八大紅臉王”。陳傳明老師現任商丘紅臉王宇劇團團長,現在她帶著自己的劇團來演出。活動區域多為商丘周口開封。陳傳明老師作為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參加了2011首屆“木蘭杯”,成為本屆“木蘭杯”十大紅臉之壹。主要代表作品有:案、紅胡子火龍、小紅袍、大太師、界牌關、尹、詹、摸碑、串珠子、大西宮等。
十大紅臉
首屆“木蘭”杯河南、山東、江蘇、安徽豫劇“十佳紅臉”
索文化湯滌董事會
景福倉《轅門斬子》
陳傳明的“兩座狼山”
洪先禮的《濟陽觀》
黃有良《臥龍喪》
趙輝的《去南京搶棺材》
慶祝“西宮”
盧家聲《泗水王》
傅的割紅袍
秦福君的“三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