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電影《How to Be Home》的開頭,監獄裏的少年贊起訴他的父母,法官問他:“妳想告他們什麽?”贊堅定地說,“是他們生了我。”是的,電影中贊悲慘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父母造成的。
在電影中,贊的父母不記得他的生日,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年齡。他父親不讓他上學,他從小就安排在雜貨店打工,從小就要承擔重活。父母還把剛來例假的妹妹賣給了雜貨店老板兼房東做妻子,太不可思議了。另壹方面,父母,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像螞蟻壹樣被踐踏。吃了上頓沒下頓,就壹直生。家裏五六個孩子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被賣的妹妹因妊娠出血慘死,並沒有阻止他的父母生育。在電影的後半部分,當法官問贊想要什麽時,他斬釘截鐵地說:“讓他們以後不要再生孩子了!”“而他的父母不能這麽做,因為贊的母親即將再次分娩。
贊的經歷令人唏噓,而當這部劇結束的時候,屏幕上出現了壹句淡淡的話,讓我在被壓抑了兩個小時之後徹底淚流滿面:“這部片子裏表演的大部分情節都是他真實的經歷。”原來現實生活遠比故事殘酷。
的確,這個社會,有些人生孩子不考慮後果。我曾經在福利院見過那些殘疾兒童。工作人員說,都是因為出生缺陷,從小就被遺棄,有的被扔在醫院、街角、廁所、醫院門口。他們還沒來得及吸第壹口母乳,就被當作垃圾丟棄了。其實很多身體缺陷是可以通過產前檢查提前篩查出來的。他們的母親是沒有做過產前檢查,還是已經查出了缺陷卻想碰碰運氣,不得而知。生而不養,本身就是壹件十惡不赦的事情。妳以為妳給了他們生命,他們得到的卻是痛苦的生活。如果他們可以選擇,他們不會選擇過這種生活。生而為人,長而為人,這是責任,也是義務。是大自然中母性的共同情感。天上的鳥和地上的鳥都遵循這個規律。能做高級動物的人,無情的拋棄十月懷胎的孩子。我很抱歉生而為人。
單純的育兒不是愛。目前,我國有近7000萬留守兒童,他們中的壹些人承受著父母養育他們卻不愛他們的痛苦。湖南衛視的變形計裏有壹個貴州偏遠山區的男孩。他的名字叫梁勛。不像留守兒童托付給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戚,家裏只有他壹個人。父母在外地打工多年,弟弟妹妹在山下鎮上學。只有他壹個人住在家裏的破房子裏。生活中,他壹個人砍柴、做飯、洗衣服、餵豬。在寒冷的天氣裏,他不得不背著飲用水去他在山頂的家,爬壹座山去上學。他說,“他們把我壹個人留在家裏四五年了。”他沒有像電影裏那樣起訴父母,他有壹個簡單的願望:他想快點長大,出去工作,讓父母享受幸福。也許對他來說,貧窮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日復壹日的孤獨。我見過也聽說過很多貧困的人,但他是第壹個如此孤獨痛苦的人。不知道那些偏遠山區有多少留守兒童是這樣的。
可能有人會說,他父母也不希望這樣,也沒辦法。是的,妳不能改善生活,但妳可以不要孩子!愛情和陪伴是無法挽回的。就像十四歲的梁勛長期營養不良,看起來不到十歲。以後怎麽彌補,不壹定能成為同齡人那樣的壯漢。
養而不愛不僅限於貧困家庭。我曾經聽壹個朋友說,他的壹個親戚是壹個年輕的女孩。女孩不幸患了癌癥,卻沒有告訴家人,也不想接受化療。她只想安靜地死去。等她父母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她說她的父母是極其自私冷漠的人,從小到大沒有感受過愛。“這只是壹種解脫,”她輕松地說。女孩家庭的生活條件依舊優渥,順利讀完了大學,但單純的養育不是愛,愛不是付出,愛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和陪伴,愛讓人感到溫暖和希望。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會接觸到壹些少年犯。大部分都有壹個共同點:父母生來沒有愛。有14歲因為家暴反抗,不慎將父親刺死的;壹個父母外出打工多年沒有消息,缺乏管教的打架男孩;有些孩子別無選擇,只能去偷東西,因為他們的父母拒絕支付校服費。各種案例都讓我震驚。有人開玩笑說,父母考不上就能上班,太可怕了。
我還記得有個女囚因為販毒被判刑。庭後,我見到了她年幼的女兒。小女孩問我:“我媽媽進監獄了。我能換個新媽媽嗎?”小女孩的話很幼稚,但我聽得很難聽。她父親失蹤多年,母親長期吸毒。年邁的祖母是她唯壹的依靠,但不久前,她被診斷出患有腦瘤。由於視神經的壓迫,她幾乎失明。看著小女孩天真無邪的眼睛,我無言以對。
生而不養,養而不愛,是世間大惡。這種邪惡離我們那麽遠又那麽近,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都有生孩子的權利。當妳還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時,請不要生孩子。當妳還無法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時,請三思。既然選擇生,就要努力把愛傳遞下去,不要讓自己的骨肉在世上受苦。這才是合格父母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