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請大家幫忙找壹個滿族人口最多的地方~據說醫巫閭山曾經是滿族自治縣?還有能不能推薦壹些滿族文化!謝謝大家

請大家幫忙找壹個滿族人口最多的地方~據說醫巫閭山曾經是滿族自治縣?還有能不能推薦壹些滿族文化!謝謝大家

語言文字,滿族是壹個有著悠久文化的古老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和滿語支。入關前主要用於東北地區。1599年2月,清太祖努爾哈赤派人創建滿文,後人稱之為無標點滿文或舊滿文。公元1633年,皇太極將舊滿語改良完善,後人稱之為新滿語或圈滿語。新滿語的產生對滿族文化的進壹步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順治入關建立全國政權後,滿語的使用逐漸擴大。壹些漢人也精通滿語,滿語成為“國語”。隨著歷史的發展,滿族的語言文字逐漸弱化,滿族也逐漸使用漢語。到清朝末年,滿語的使用僅限於東北偏遠的滿族聚居區。

服裝:

北鎮有四種代表性的滿族服飾:旗袍、馬褂、馬甲、西褲。旗袍壹般分為單、夾、棉三種。旗袍的款式是:無領(後來用來加假領),窄袖(或箭袖),左開衩,兩邊或四邊開衩,方便騎乘。北鎮的滿族人喜歡穿長袍馬褂。這件夾克是半長的,有四個開口。馬甲是無袖的,可以隨意穿,很容易裝飾。滿族婦女也把它當作外套穿,並用花邊繡上。褲子是兩條背帶固定的無腰棉褲,多為老年人冬季穿著,能起到護腿的作用。

北鎮滿族帽子種類繁多,有禮帽、氈結、帽頭、四喜帽、昆秋帽等。最具民族特色的扇形冠,俗稱“旗頭”,由金屬絲制成,形似扇子,外裹藍色絲絨和緞子,飾以花朵、頭飾等飾物。

北鎮滿族男子春夏秋穿雙鞋(單鞋)。冬天穿“土黃牛之旅”就是穿皮草。女人不纏足,是“天足”,每天穿的單、棉鞋,看著像男鞋。喜慶的日子穿高跟木底鞋。鞋跟位於鞋底中央,高約三五英寸。它看起來像馬蹄鐵,也被稱為“寸鞋”。老年婦女喜歡穿厚氈鞋,俗稱氈疙瘩。男女襪是壹樣的。先用幾層白布收底,再用白布做襪子,不分左右。

飲食:

北鎮滿族的特點是“黏”、“冷”、“酸”。

滿族人喜歡種植粘作物,粘作物制作的食品主要是面食,加工成餅、粘餅等。滿族人喜歡純化米,就是將煮熟的高糧米和小米用冷水浸泡,再用清水浸泡,吃的時候用漏勺撈出來,清涼可口。酸菜是北鎮滿族冬天的主菜。因為冬春季節不能吃新鮮蔬菜,所以大白菜就腌制成酸菜,壹吃就能吃半年。

北鎮滿族人喜歡吃豬肉,特別是白灼肉,即清水煮的肉切片蘸醬油,也叫“白灼肉”。他們也吃牛羊肉,尤其是火鍋涮羊肉。

北鎮的滿族人喜歡喝燒酒,他們稱之為“裏衣”,因為它有利於飲酒和保暖。吸煙也很常見。

主頁:

壹般滿族的房子都是朝南的,三房四五房的。東側有門朝南的口袋房,或稱“筒子房”,也有中間開門的“前灣子房”或“對門房”。進門是廚房,裏面是臥室。臥室裏有壹個南、西、北三面的火炕,叫“蠻子炕”。滿族西崇,南大。祖宗牌位放在西康的後墻上,長輩住在南康,晚輩住在康貝。主房南北有窗,上下兩扇門,上扇門可以打開通風。外面貼了足夠的紙,紙浸了油,可以防風防雨。窗欞結構多樣美觀,大戶人家有廂房、倉庫。

婚姻:

北鎮滿族人的婚姻有兩大禁忌:壹是不嫁漢人,二是不嫁同姓。從訂婚到結婚有壹整套禮儀,結婚儀式也更加豐富多彩。

滿族的結婚年齡壹般是男性18-20歲,女性17-21歲。婚姻是由父母安排的。媒人商量後,雙方父母都同意訂婚。首先,他們交換生日,找壹個算命的結婚,如果壹切正常,他們就同意結婚。婚前有個“小儀式”,也叫探親認親。後壹種“大禮”,即送彩禮,定婚期。婚禮當天,新娘頭戴紅色蓋頭的大翻身發型,由哥哥用汽車(轎子)載著,護送。新娘進屋後,新郎掀開了紅色的面紗。新娘踩著高粱包,拿著斧子坐在被褥上,這叫“坐福”。在新房子裏,夫妻倆改喝敬酒,吃黃米。新娘吃飯前,用筷子翻動菜肴,同時請既長壽又長壽的老人捧壹碗飯、壹碗肉,在勝利桿前念叨吉祥話,將飯、肉拋上屋頂,這是滿族特有的禮物。睡覺前,夫妻吃長壽面和兒童蛋糕。三天後,新娘和新郎帶著禮物回到父母家,通常會呆兩天。

葬禮:

火葬是滿族傳統的老習俗。在17世紀初,“如果妳死了,妳會把它放在野外,第二天就燒掉”(見魯文)。清初仍沿襲火葬的習俗。乾隆年間,北鎮滿族逐漸放棄火葬,改為土葬。滿族棺蓋是凸起的,與漢族不同,所以也叫“滿料”。院子裏掛著橫幅。出殯前,家人在廟裏哭著燒紙向廟裏報告。治喪時,喪主前奏靈柩,死者子女手持碑文跟隨。滿族人戴孝身穿白色喪服,頭戴白色頭巾,腰間系著白色喪帶,腳上穿著白色孝鞋。孝順壹百天。

祭祀活動

北鎮滿族祭祀活動的類型和方式非常復雜。大祭祀是北鎮滿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動,富裕家庭壹年壹次,貧困家庭三五年壹次。大祭祀壹般從正月初壹開始,持續三天。祭祖的第壹天,先把祖宗的牌位清理整理好,供品排列在祖宗的寶座前。全家人跪在祖先的寶座前。同時獻上壹只黑野豬。犧牲後,肉被移走,家庭成員分享肉。有的家庭提供圖像,祭日請先人畫像,百姓祭祖。第二天祭天時,在大門內供奉壹根勝利桿(木桿),滿語叫索莫,所以又叫索莫桿、索倫桿,翻譯過來就是神桿。神杖長65,438+03英尺,頭是壹個西鬥。祭祀前,獲勝的桿子被放下洗凈。祭祀開始,全家人跪在供狀前,“首領”在贏竿頂端塗上豬血,套上豬鎖龍骨,將豬的五臟放入鐵桶中,立起贏竿。將肉和米飯混合煮熟,放在祭壇上,人們再次鞠躬,然後分享大塊的肉。家人以外的路人也可以壹起吃,客人走的時候不用謝。所有的肉必須在三天內吃完,否則剩下的肉會被扔掉。第三天,佛陀的母親,也就是奶媽,被獻祭了。祭祀佛母作為獎勵(佛母有養育滿族祖先的善心);第二,的兒子孫和人口都平安無事。母佛只是壹個布口袋,裏面有五色線。祭祀結束後,把佛母放回原處。日常生活中,家裏有人外出或打架,需要為佛祖提供保護。祭祀應該在喜慶的日子或者因病許願的時候舉行。

滿族人的祭祀活動是迷信的,希望依靠神靈和祖先的恩賜來擺脫苦難,獲得幸福。

娛樂活動

Galaha是壹個受歡迎的滿族遊戲。嘎拉哈是滿語,是動物後腿的跖骨。人們把豬和羊的骨頭脫脂,塗上壹層紅色作為玩具。玩法很多。

歡樂谷也以聰明著稱。遊戲參與者排成兩排,雙方相距十幾步,各自手拉手組成人墻,壹方喊戰,壹方打。被叫人沖過去,撞在對方墻上。如果他破不了,就加入對方的行列。如果他打破了它,他會得到壹個回來。這已經叫到了最後壹個人,把其他人都俘虜了就是勝利。

另外,老風箏抓雞,轉繩也是滿族孩子非常喜歡的遊戲。

滿族的娛樂和北方民族壹樣粗糙簡單。其內容多與滿族先民狩獵有關,其中壹些娛樂活動流傳至今,為其他兄弟民族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