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隋無名氏
柳綠垂地,花長撩人。
柳條折了,花兒飛走了,不知道行人還會不會回來。
白話翻譯:
楊柳枝綠色垂掛地面,華陽漫天飛舞。
柳條已折,花兒已飛。旅行者什麽時候回來?
作品欣賞:
第壹句講的是柳絲,千條青枝,似煙似霧,垂在地上,隨風別離,似惜人別離,又似留恨條,引人入勝。第二句說白楊(柳絮)似雪,漫天飛舞,雲霧繚繞。
“長”字描寫了花的數量和範圍,尤其是“攪”字,既形象地描寫了花的舞動,又激起了離開的人的感情,暗示了分離的不合理。
這兩句青翠欲滴,白楊樹花顏色比較鮮艷;“落地”的柳枝是靜止的,給人壹種垂直下垂的感覺,而“攪天飛花”的柳絮卻在飛舞,姿態溫柔向上。兩者動與靜,壹個是動與動,壹個是線,壹個是塊,動靜結合,為後面兩句表達離別之情做鋪墊。
最後兩句以風景為主線,從風景到感受,進壹步聯想,給遠行的人提個建議。“金”和“桂”這兩個詞是密切相關的。“金”意為事物的終結和時間的流逝,“圭”意為行人漂泊生活的終結。
重疊使用,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情。我們很難確認送別者的身份,因為詩歌的模糊性。但無論他寫的是戀人的告別,夫妻的分離,還是親友的旅行,其意境的深刻真摯,都足以引起讀者的心理共鳴。所以,詩歌的“模糊”遠勝於“確定”,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據《徐棟紀》記載,這首詩寫於隋朝大業年間,皇帝奢侈巡遊,使百姓窮富,所以詩中希望回國。
更有甚者,認為“柳綠垂下,花滿天飛”,《柳與花》之陽與帝之陽和諧,“柳與花”之勢鋪天蓋地,影射“”帝不道德,不道德,禍國殃民。“柳條折了,花兒飛了。請問行人會不會回來?”這兩句話通過提問表達了民眾對隋朝滅亡的希望。
百度百科-送別(隋朝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