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塔前放置壹對石獅,四周花壇環繞,附近有雕塑和噴水蓮花,與古色古香的塔相得益彰。近年來,政府出資對其進行了修繕,並種植了花草樹木,使古老的“焦姣”景象重現,成為市民們詢問往事和休憩的好去處。揭陽詩人貝文西有壹首詩,專門歌頌進賢門。詩中說:雕梁畫棟古城樓,歷經數百年滄桑。換裝新姿態迎盛世,荷花水更靜。
1992年,進賢門被揭陽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數百年的風雨侵蝕,已經漸漸失去了這座古城建築的優雅。蟻害、風災和長時間的機動車振動,已造成塔梁榫頭、角柱腐爛、門窗破碎、油漆脫落,內外外觀嚴重受損。經市房管局鑒定,進賢門已成為危房,隨時有倒塌的危險。今年春節剛過,進賢門改造全面開始。負責此次修繕的揭陽博物館館長林武元告訴記者:“這是揭陽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壹次進賢門修繕,市裏為此專門撥款70多萬元。”
2005年底,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揭陽市文物部門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邀請省內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制定了搶救性維修方案,決定對進賢門樓進行壹次大整修,預計投資78萬元,恢復進賢門樓古樸典雅的風貌。
這次改造的原則是“修舊如舊”。對於不完整的部件,可以補充,可以加固,不隨意更換。如有必要改變,其大小、形狀、質地等都要照原樣加工復制。因嚴重腐朽不能再使用的大型木構件,必須經文物部門鑒定批準後,方可按原系統更換,以保持建築原貌。為此,在開工前,相關部門對整個建築進行了認真的錄像、拍照、繪圖、文字記錄,並嚴格按照此施工。
掛在墻角的木雕蓮花,是塔建築的細節和精髓之壹。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原本精致逼真的倒掛蓮花,有的花瓣破碎,有的顏料爆裂。為了讓這些荷花恢復原貌,工匠們壹瓣壹瓣地打磨、雕刻、釘釘、彩繪,終於讓枯萎了數百年的荷花重新綻放。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整個建築的原貌,修繕中采用了“揭頂落框”的方法,即把屋頂的瓦頂全部揭開,用千斤頂把屋頂豎起來,把下面腐爛的角柱、房梁換掉,然後把屋頂降下來,屋頂鋪上灰瓦、綠琉璃瓦管。
負責進賢門修繕工程的揭陽博物館館長林武源告訴記者,進賢門塔的修繕規模相當大,塔上和亭頂的壹些木結構會被動“操作”,也就是古建築修復語言中的“掉屋頂”。但整個維修過程會嚴格按照“修舊如舊,保存真實”的原則進行。為了保證整個塔的建築風格、工藝、結構特點、材料質地等與原貌壹致,可以對壹些殘缺、松散的構件進行修復和加固,不會隨意更換,以節約資金,保存更多的原始構件,保持建築原有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改造還將拆除建在塔前的花島和噴泉,重新布置城門前小廣場的綠化,布置燈光,使其整體更加和諧美觀。此外,為了重視“橋樓焦姣”的獨特風格,有關領導和專家目前正在研究和討論在塔的第二層設置壹個鼓或吉祥鐘,以便在節假日報告和平和吉祥。據悉,整個改造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進入封頂階段。
2014年(吳佳年)2月25日,有著近400年歷史的榮成進賢門塔再次開始維修。塔的周圍搭起了竹腳手架,廣場周圍的人行道瓷磚被鑿掉,廣場四周搭起了彩鋼板的臨時圍墻,將整個廣場圍了起來。施工現場豎起了溫馨提示:“進賢門塔和廣場改造工程開始,請遊客和休閑市民不要進入危險的施工現場。給大家帶來的不便,敬請原諒!”
據介紹,進賢門城樓和廣場已被風雨侵蝕,老化等。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對其進行修復。該項目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對塔進行加固,包括按傳統工藝進行除白蟻、清理、修復、粉刷、彩畫、牌匾鍍金。其次,修復大門廣場,包括人行道和花園。改造工程將於6月底完成,歷時約120天。
據悉,進賢門城樓始建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由知縣曾應瑞發起,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修,2002年重修。塔以進賢門為基,東西向,高20米,寬19米,深8米。塔主體面積約166平方米,為三層金字塔形屋頂亭閣。壹層為方亭,南北有建築,南北回廊的墻壁上裝飾有活窗。二、三層為八角形,每層有紅色內柱、檐柱,四周有花窗廊墻。屋頂鋪著綠色琉璃瓦,腳下裝飾著木雕龍頭和蓮花柱。該塔是揭陽八大古景點之壹,結構嚴謹,氣勢磅礴。1993於3月5日公布為揭陽市第壹批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