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特有的成人習俗。有15歲男孩女孩的家庭,在農歷七月初七和七月十五中秋節,要準備三種水果送別公公婆婆,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出園了,不再是整天在園中玩耍的孩子。儀式是將三畜的果實合在壹起,分成四塊或八塊或十二塊,放在俗稱的“撇膠”上,請出公婆的神爐,從園中出來的孩子就要跪拜,然後就不再拜了。出園的孩子要穿紅皮鞋,吃雞頭,所有的食物都要吃壹點。穿紅皮鞋吃雞頭的習俗。
出園習俗在潮汕也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只有男生出園,沒有女生;有些地方要先求神指教,知道沒有“忌諱”和“碰撞”,才舉行儀式。澄海縣的風俗與潮安縣基本相同:12各種花卉要泡水,供園丁沐浴;換上新衣服,穿上紅皮鞋和新的肚兜;那天躲在屋子裏。除了拜公婆和神,還要拜花花媽。男人出園,祭品裏要有公雞,女人用母雞,要請親戚吃酒菜。。饒平縣用榕樹枝、竹枝、石榴花。壹對桃枝,狀元竹,草浸泡在12樣品中,供園丁沐浴。縣城黃崗鎮十五歲的男女,被算命先生告知不得出園,只是舉行了壹個簡單的儀式,給孩子穿上新衣,又買了壹個豬肚,在門後煮給他們吃,俗稱“換腸”,然後告別公婆,丟棄香爐。揭西、普寧、惠來等地的離園者,會在當天吃炒好的肥腸、豬肚,同時圍著地裏的“塑料掃帚”請小朋友們吃飯,祝賀離園者“穿上大人的腸子、肚子”,告別童年。揭西縣的園丁之家會給親朋好友贈送醅、雞鴨,親朋好友會回贈布匹。當地客家的成人禮是在21歲舉行的,稱為21生日,既不加冕儀式,也不出園。海陸豐地區還有出門遊園的習俗。潮汕有句話,“15%丁,16%成人。我國當代著名民俗學家鐘敬文先生在1983廣東省民俗學會成立大會上發言時,提到潮汕的出園是壹種特殊的成人禮。
走出花園(2)
出園是潮汕人舉行的告別童年的成人禮。
無論男女,到15歲(虛歲),孩子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會組織孩子出園。出園壹般在每年農歷的三、五、七月,尤其是七月初七。
出園那天,孩子要穿公婆新縫的新衣,穿公婆新送的紅木屐,顯得瀟灑成熟。壹大早,孩子們的父母就把豬的內臟,包括豬腸、豬肚、豬肝、豬腎、豬心,煮成湯,加了些糖給孩子們吃。寓意是,人到15歲,必須更新內臟,丟棄臟東西。然後,我拜公婆,這是我最後壹次拜公婆。中午準備豐盛的午餐,有肉有三個鳥蛋,壹共十二道菜。蔬菜以厚綠蒜為主,意思是吃了厚厚的,出園後到處“六合”;青蒜,長大後能數能除,聰明伶俐;秦是個壹生勤勞的人。園丁的座位也很精致。這壹天,他(她)坐對位置,雞的頭對著他(她),其他人不能動。園丁自己吃,雞頭就成了園丁的專利。意思是長大後出人頭地。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