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梅花鎮梅花概況

梅花鎮梅花概況

梅花鎮位於長樂東北角,閩江口南岸,東臨臺灣省海峽,毗鄰白泉群島,望馬祖列島,北臨閩江口,與瑯岐經濟區、湖和連江縣黃岐半島相望,西、南與溫嶺鎮毗鄰。項是省城咽喉,閩江口是海防要沖。地理面積5.8平方公裏,居住面積1.98平方公裏,海岸線長12公裏。它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鎮和港口,歷代的軍事要塞,因古時山上種了許多梅花而得名。梅花鎮是純漁鎮,福建省十大漁鎮之壹。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時期,當時改名為“桂芳鄉李新開”,明清時期稱為“二十四都梅花城”。轄梅城、梅新、梅冬、梅西、梅南、梅北6個漁業行政村,總戶數5738戶,總人口10。區內電力、通訊、衛生、金融服務設施完善,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2所,中心幼兒園1所。改革開放30多年來,梅花鎮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先後獲得“福建省雙擁模範鎮”、“福建省文明鎮”、“全國農村體育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秀的歷史文化充分體現了古鎮的人傑地靈和悠久的歷史。建築文化、漁業文化、軍事文化、飲食文化、姓氏文化、梅壺文化等都展現了濱海旅遊城鎮的美麗風光和獨特特色。“梅城吹笛”是吳杭十二景之壹,早已為海內外鄉親所熟知。

梅城依山面海,不僅盛產美味的海鮮,而且風景宜人。古往今來,村民們以海為田,以海為牧,以海為漁,創造了自己的歷史文化,描繪了許多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梅城吹笛子”的傳說就是其中之壹:奎恩在海邊建城,每當夜月清澈見底,海風吹拂漁村的孟春。《昌樂縣誌》和《梅城農地圖》載:梅江在縣城東北五十裏,中間有城,面向定海,鎮亦為鎮。島嶼錯落有致,圓盤周圍,壹片漆黑,不知在何處。看琉球,煙幾點了?每值夜月晶瑩剔透,天水壹色,數風笛如聽龍吟。他在清溪做路人,請恒將軍照胡闖使三招,防止李慕秋裂石,他在船上。它真實地解釋了美成吹笛子的由來。依山而建,山頂有石盈畝,高數尺,刻有“龍洞石”。明朝洪武十年(1377),蔣夏侯周德興奉命築城,李融任福州右後衛司令。三面臨海,南建沙崗,綿延三裏。這座城市高18英尺,寬6英尺,壹周648英尺。女墻1220,占20棟20個鋪位中的4個。三門,東門對海,南門對山,西門;圍繞城門而建的“永和城”占地許穆,門橫向設置;漲潮時,船駛向大門口。在城市裏,有階地巖石和軍事建築,甚至連墻都與房屋相連。都是兵民居住,最占優勢。

明朝萬歷年間(1573 ~ 1620),倭寇四處進攻,梅城拒不自衛。清初,海上烽煙四起,沈冰(1656)慘遭屠戮。在清朝,康熙心有(1681)將居民遷移到大陸。我還沒有(1679)回到我的祖國。這座城市被多年的風沙摧毀了。

康熙五十八年(1719),知縣魏領錢重修,建內墻(俗稱新城)。雍正十壹年(1733)知府尹、乾隆十年(1745)知府戴永普、乾隆二十七年知府何分別領款重修。交接後,東門外人口密集。

嘉慶(1796)陳冰,海賊沿河搶劫林枝,居民用竹籃裝沙,沿海用布匹堆砌,軍民聯防。宋元時期,街上有巡檢司。建城時,巡檢司遷至齊賢焦山,並設梅花千戶署。戰車壹千五百四十人,禁衛司令壹人,副千戶壹人,鎮知府壹人,百戶壹人,十三名世襲鐵印官駐梅花。清初,兵遷頻繁,址宅乏市,但尚潔衙門巷舊址猶存。

道光時,梅花處改將軍部,春秋兩千將軍,取將軍輪換防守。它北至閩江,東至東海,西至“白柳湖”。

白柳湖淤塞建梅花中學,水流狹窄,留下“白柳漏”和“大溝漏”兩條小溝。梅城存在600多年,屢修屢破;最後壹次改造(1762)是200多年前。女墻,戰鬥塔和大部分城墻都已經倒塌。但東門地區保存完好;東、西、北的殘墻還能斷斷續續地連接起來,埋在占領的城市、野草蔓藤和垃圾渣土裏;仔細觀察,威震的雄壯風采還在;南方的兩座城墻雖已被毀,但基址可尋,可辯。梅花古城地勢很高。妳要爬上石階,拐過略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才能進入梅花古城的必經之路。說是馬路,其實只有兩米寬。街道上,新舊房屋交替出現。老厝,黑瓦白墻有飛檐,依然顯示著當年古城的風采,只是疏於保護,大部分已經破敗不堪。人去樓空,只有門口的井常駐,壹圈壹方口。如今只剩下壹堵墻,連著城門。城門全部由石頭建成,呈拱形,仍然堅固。壹位老婆婆站在城門下,城門旁貼著“電影院播放,歡迎群眾觀看”的字樣。城墻的頭上長滿了壹簇簇綠色的藤蔓,壹直向下延伸。城墻壹直延伸到中心學校,學校圍墻就建在上面。壹塊塊石頭,因為年代久遠,歲月的侵蝕,石頭表面極其光滑,只有失去生命的青苔痕跡留在上面。

清朝康熙末年,梅花被沙逼,改為村落。四次重修,最後壹次,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縣何得款重修,並標為長樂十二景之壹。有何的詩為證:梅掛城中,水繞山。簫倚重亭,清聲幾入天。繁華掩情,憤懣吹消。我喜歡等月亮和風,樓裏有句話回憶紫羅蘭。擡頭望去,依山傍海的梅花古城有些古老。看似所向披靡,搖搖欲墜,卻屹立數百年。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與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幾乎每壹座紀念碑,每壹個故事都若隱若現。追憶往昔:草鞋閉關“大媽”護路壹角,可見壹座古廟。殿中間有個大字:勺勝林宮。這是壹座為紀念數百年前日本人從森林中撤退涼鞋而建的寺廟。林位(1528-1564)是明嘉靖年間奉命鎮守梅花城的官員。敵軍壓境,梅花城告急。兵臨城下之際,林偉奇鋌而走險,喬裝成小販,通過壹條小路偷偷出城,賣三四十厘米長的草鞋。這壹舉動被日本領導人視為意外,他問這麽大的涼鞋有什麽用。森林謊稱梅花城軍民高大健壯,這種草鞋是專門為他們制作的,並借此機會假裝泄露,實則誇大了城內的軍事部署。敵軍首領不明白,聽了他的話,果然滿臉惶恐,緊急下令撤退。民間流傳的傳說都是溫柔的。蔡氏族譜:蔡夫人是琉球人,姓蔡明弘亨,擅長刺繡。明朝萬歷年間,織龍袍進貢,深受皇帝賞識。她被追封為靖夫人聰明明壹德,並召她到北京。過梅花坳時,我迎風登陸,鄉親們熱情接待我,住在梅花松枝家;不久病逝,葬於梅花馬鞍山田螺塢。他得到了壹座供朝拜的寺廟。額頭上寫著“壹德夫人”。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朝廷賜“閩人十八姓”定居琉球,史稱“閩人三十六姓”。明朝萬歷年間,“三十六姓”之壹是蔡金城,其女是蔡洪亨。因其美貌,被萬歷皇帝派往琉球選貢娥,在長樂梅花港被送上岸。蔡洪恒的祖籍是長樂,洪恒渴望懷念祖先,於是在長樂宋家莊祭拜祖先,長樂的蔡姓人稱她為“蔡阿姨”。無論是因為巧奪天工的刺繡還是草稿,兩處都記載著蔡夫人從琉球來到梅花宋家,並留下了足跡。傳說“蔡阿姨”在長樂被陳景谷收為徒弟。後來她學了壹技之長,經常在海上與風神作戰,拯救了無數生命。長樂人有事,就叫“琉球王國蔡阿姨”,全蔡洪亨來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