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歷史上有哪些姓顧的名人?

歷史上有哪些姓顧的名人?

古代姓氏

壹、姓氏的起源

古(Gǔ)姓有四個來源:

1,出自姬姓,周氏始祖顧之後裔,以顧為氏。根據《風俗通》中的記載,認為古家是古公爵的父親。根據歷史學家周本紀的記載,這個古老姓氏的祖先在武王贏得世界時被尊為泰王。故顧之父為周,其後人以顧為氏,稱顧為氏。

2.從周朝開始,有壹個大夫被封在苦城,以城名為氏。據《潛夫論》壹書說“古家分於古家。”據記載,周朝時有壹位大夫被封在故城(今),後成為假音氏,後成為顧氏,稱為顧。

3.從南北朝開始,北魏的鮮卑人被吐蕃所改。據《舒威管史誌》記載,魏圖西後改為顧史。進入中原後,逐漸與中華文化融合,改為單姓顧。

4.回族中有古老的姓氏。據考,唐初入中國的古都,後於天寶十四年(755)為將軍的丁白,有其姓名首字母。據江蘇揚州中學退休教師侯老人介紹,其古都丁白在新安縣(今安徽新安江流域、江西祁門、婺源),北宋時遷至揚州。《揚州賦誌》載。顧原來的家譜延續了三十三代,後來被兵士毀了。明代揚州又有壹次收藏家也姓顧,稱為“顧輝”。古代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蘇和河南。回族姓氏之壹。主要分布在雲南等地。(見《中國回族詞典》)。

先祖:顧的父親。古姓源於姬姓。周王姬昌的祖父是顧的父親。當他是周人的領袖時,他帶領他們定居在岐山腳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這裏,顧公啟夫帶領族人開墾土地,發展農業,修築堅固的城墻和宮殿,使周國初具規模,逐漸強大。顧的父親勤政愛民,深受人民愛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後,顧的父親被封為周公。顧父親的壹個後代,為了紀念祖先,以祖父的爵位為姓,這個姓代代相傳,所以古姓的後代尊稱顧的父親為古姓的始祖。

第二,遷移分布

擁有古老姓氏的人口不在中國大陸100個姓氏的前100名中,但在臺灣省排名第75位。周人原居住在太地方(今陜西武功縣),後來經常受到周圍遊牧民族的侵擾,過著不安分的生活。後稷的第12代子孫,的父親,的曾祖父,帶領著人們另尋家園。因此,他定居在岐山(今陜西省岐山縣),顧啟功致力於農業和政治改革。最後建立了強大的周氏家族。後人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字為氏,組成了顧氏。北魏時,壹些土西後裔也改姓古。在臺灣省,古人們居住在新竹、苗栗等地,大多以幾個古家族的形式生活。在苗栗西湖、臺中東石、屏東潮州、竹東、楊梅等地,幾乎隨處可見這樣的村落。顧移居臺灣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朱壹貴起義被稱為“大明元帥復興”時,古民從廣東五華來到臺灣,其中有益民古蘭波、顧奮興居住在淡水港的東西兩側。乾隆年間,另壹名固始從泉州遷到臺灣,先住桃園縣龍潭坡,後遷居臺北、臺東、新竹等地。據舉人仇和公主編撰的《上杭縣誌·族譜》記載,“顧氏,新安郡人,繼周公之後,被認為是壹個姓氏。“新安是古姓的祖籍,這個祖上就是北魏的官臣、宰相顧弼。他居住在代州(今山西代縣),書《舒威地形學》載:“代州有新安縣”,顧弼後裔成為當地富戶,故古氏以“新安”為堂名。上杭姓氏古老,人口不多。民國《上杭縣誌·宗族誌》說:“縣東安鄉有古姓十余戶”。這些“安鄉”固始所居住的馬祖灘村,現已改為臨城黃澍行政村管轄。大約有20個村民從事農業。由於歷史變遷,他們只知道自己的遠祖發源於新安縣,沒有其他譜可循。

第三,歷史名人

顧弼:後魏代州人。老實,善騎射。因戰功卓著,被封為靈壽侯。作為吏部高官,雖然事務繁忙,卻堅持讀書不輟。太祖稱贊他為國之臣。文成帝即位後,因被誣告而被處死,當時人人都為他求情。

顧璞:明朝大臣,周琛(今河南淮陽)人。歷任兵部部長助理、住房部部長。在朝鮮30多年,以清廉著稱。

庫珀:江西潯鄒人。1925加入中國* * *在廣東從事黨內工作。大革命失敗後,學生和農民領導了武裝起義。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21縱隊政委、中共尋烏縣委書記。1931年後,任中共紅軍總前委秘書長、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糧食部長、紅軍獨立師師長、紅軍第十壹軍軍長。1933因支持毛澤東提出的正確路線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傾路線的迫害和打擊。1934 10中央紅軍長征後,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任粵贛軍區遊擊司令。1935年底,在廣東龍川山區與國民黨軍隊的戰鬥中英勇犧牲。29歲。

古代奇觀:唐代人。他寫了壹篇奇怪的文章,叫《知府提督》,裏面說:“官府不想兇,刑罰不想寬。寬恕使人遲鈍,兇狠使人殘疾。小惡不做,涓涓細流成潭。壹段話是有的,但沒有被拱出來。不要照亮小路,大車能遮住。與其默默無聞,不如知而不赦。不清楚不如不清楚。”說到壹個縣官應該做什麽,也有說清官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人情世故,仁義利民。

顧雲英:唐朝人。宗元五年(810),被《明經》推薦為江西洪州(今南昌)判官,於是舉家南遷,先遷居贛南,後定居廣東南雄沙水村。據《梅縣客家姓氏源流考》,“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瓊、湖南、四川等古族後裔,皆應以雲為祖。”

顧穎芬:字伯欽,又名秦湘,廣東番禺市人(原籍廣東梅縣)。我從小在私立學校讀書。1902年考取秀才,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東京中國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活動。1906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班畢業,專升本。1907畢業後,任廣東法政學校編輯、廣東咨議局秘書。民國元年(1912),廣東省巡撫公署成立,顧穎芬任省核規劃院院長。瓊崖人民軍叛變時,他成為瓊崖綏靖公署總經理。次年,“二次革命”後,顧穎芬、胡、、等人奮起響應。中國革命軍風生水起,往來於馬來半島和港澳之間,充當了加薪的聯絡人。1917後任總督府秘書,隨孫中山參加護元運動,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顧應芬迅速返回黃埔永豐見孫中山船,遂助軍。幾個月後,他去香港籌集資金,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陳俊。他是陳駐香港辦事處的成員,進行籌款和聯絡工作,並與鄧澤如等人共同策動雲南、廣西、廣東將陳炯明驅逐出廣州。1923年2月,孫中山命其為大本營江門辦事處全權主任,組織力量討伐沈;3月任大本營法務總監,後任元帥府大本營秘書長;8月,隨孫中山元帥討伐陳炯明,撰寫《孫元帥討伐日記》壹卷。1924年9月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廣東省財政廳廳長、軍需處長。民國十四年(1925),廣東國民政府成立,顧穎芬當選國民政府委員,仍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8月,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1926 1月,擔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顧穎芬歷任中央常委、中央參政會委員、財政部長,後又任國民政府民政部長。1931年,回到廣州,策動廣東桂軍反蔣。曾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廣州非常會議組委會委員。顧穎芬在工作上努力工作,幫助孫中山的革命成功。在南北統壹和開始政治訓練的時候,他維護各方,關系很大。1931年11月18年死於嚴重牙病。政府明確表揚,國葬就像壹個儀式。

顧公器夫:周。父親叔侄去世後,他即位繼續在後稷、鞏留的事業,做了許多賢良義舉,贏得了全城的擁護。這時,、容、狄都來攻打他,想得到財物,古父就給了他們。不久之後,他們再次進攻,但這次是為了得到土地和人。人民很憤怒,想要戰鬥。顧公曰:“民為其福利而立君。現在戎狄攻打我,是因為我的土地和人民屬於我,也屬於他們。有什麽區別?人民要為我而戰,等於殺了他們父子做他們的領袖。我不忍心這樣做!”於是他帶著自己的親信離開了土地,跨過了漆水之水,跨過了梁山,定居在了岐山腳下。整個地方的人都扶老攜幼,都加入了祁山腳下的古公爵。在外地,聽說了顧公的善舉,也來投奔他。到了這個時候,古公爵拋棄了第戎的習俗,在城內建造宮室,把百姓分成幾個城鎮居住;還有專事崗位的五官。於是人們都唱起了詩,贊美他的美德。古公長子名叔,次子名仲。臺江生下小兒子李稷,李稷和任達在壹起,兩人都是賢惠的女人。於是,、太仁生了常,得聖王賞賜。古公說:“我們氏族應該有壹個國王。這應該是在常吧!”余太伯和次子余得了古公爵的意思,想立歷繼承他,將來好讓他們轉到常。於是逃到蠻夷之地,學了當地土著的風俗,說再也不回中原了,為歷法讓路。古公死後,李稷的歷法繼位,這是公季。公基死後,子長繼位,也就是錫伯。後人尊為文王。尊古公爵為王。

此外,還有古名:戰國時趙的隱士、北魏的高官谷弼、宋代潮州太守古格、明代畫家古品等。

第四,縣廳編號

王俊1

新安郡:秦位於新安郡,所以位於今天的晉升池境內,屬於弘農郡,這是漢朝造成的。東源縣在東晉末年被分割。中州北周設保定,建德廢,故遷新安縣。隋黃凱改郡為古州。後谷洲和新安縣互相替換。大業初,省東墻入新安,唐貞觀遷都今日新安,從未改變。

新平郡:新平郡,北方郡,隋末建立。武德元年改益州,開元二十三年(735)改益州,壹度改新平郡。治新平(今陜西省彬縣)。轄新平、三水、永壽、陸毅四縣。管轄範圍大約是今天陜西的賓縣、長武、旬邑、永壽等縣。

河內郡:楚漢郡。相當於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的地區。西晉遷治野王(今河南沁陽)。

2.大廳號

新安堂:源於北魏的官臣、宰相顧弼。他居住在代州(今山西代縣),書《舒威地形學》載:“代州有新安縣”,顧弼後裔成為當地富戶,故古氏以“新安”為堂名。

古代姓氏的主要堂號有:“國寶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