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福寺1(湖南省長沙市)
開福寺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北部新河,靠近湘江。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是佛教禪宗林佶派楊琪寺。開福寺始建於五代,後歷經宋、元、明、清。
占地面積4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三座佛教寺廟,分別是三座寺廟(彌勒殿)、大佛殿(大乘殿)、毗盧殿。東廂房有客廳、齋堂、倉庫和方丈室,西廂房有法堂和禪堂。
寺內有壹塊清代康熙、光緒年間的石碑。開福寺是中國重點佛教寺院之壹,被列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佛教協會和長沙市佛教協會均設在寺內。
2.張喜安道觀(醴陵市)
張龍山主峰張仙嶺,位於黃大嘴鎮東北,官莊鄉西南角,海拔707.8米。張龍山是九嶺山的壹個分支。九嶺山從瀏陽羊角腦、賈公坳進入醴陵官莊鄉半邊山村牛角坡,北經姜木光山(817m)、前進排至張仙嶺。
司馬成鎮(655?735),從天地政府圖?《七十二福地》載:“第四十八張龍山,臧先生治於潭州醴陵縣。”天下名山,名為十洞三十六洞七十二福地,張仙嶺是道教“四十八福地”之壹。
臧和張的聲音很近,壹直以來,他們都叫。“福地”意為福地,以俗世神仙和真人為主。如果妳在福地住久了,妳就可以得到祝福,可以長生不老。張仙嶺以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而聞名。是湘贛周邊五縣市龍脈的誕生地。秦漢時期的黃石公、張亮等名人都是在這裏得到啟蒙的。
在張喜安道觀裏,有漢代第三傑的塑像,是唐代尉遲恭所建。道教鼎盛時期,山上有數不清的道教老師。直到明清時期,黃元吉和何覺子在清朝擔任佛事,平坦之路才開始。從此,張喜安的政治信仰受阻,福地衰落,宗族雕零,大眾的精神(信仰)家園缺失。
3.廬山寺(湖南省長沙市)
廬山寺,又名慧光寺、萬壽寺,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嶽麓山半山腰。它是西晉太史四年(公元268年)由敦煌菩薩李的弟子李法沖創立的。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湖南最早的遺跡,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佛教協會駐地。
進入廬山寺大門後可以看到放生池,先進彌勒佛殿,佛臺上供有彌勒佛像。彌勒殿左側有鐘樓,右側有鼓樓。金鐘是大雄寶殿,即正殿,寬七間,深六間,重檐歇山頂。殿內佛臺上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的三體佛像,極為莊嚴。大廳左邊是五景廳和客廳,右邊是報告廳。
4.雁峰寺(湖南省衡陽市)
雁峰寺恒山顏回峰。顏回峰是南嶽七十二峰中的第壹峰。南朝劉宋載曰:“南嶽周圍八百裏,以雁為頭,嶽麓山下為足。”顏回峰上的巖峰寺始建於南朝梁十二年,後廢棄。
唐代天寶元年(742年)重修,宋、元、明、清四朝均有修繕。原寺三層,百余間。抗日戰爭時期,被侵華日軍焚毀,只剩下前廳和後堂。
1949後,政府派專人多次修繕,植樹造園,修建了許多亭臺樓閣,使該寺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和香客朝拜修行的場所,被國家定為湖南省壹級文物保護單位。
5.雲路宮
嶽麓山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屬於南嶽衡山。古人把嶽麓山列為南嶽七十二峰之壹,並稱之為陸玲峰。《南嶽傳》說:“南嶽周圍八百裏,以顏回為首,嶽麓之足也。”故名嶽麓。
根據道教記載,此地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三福地,名為“東鎮市場”,由西嶽真人韓仲掌管。現存道教古跡主要有雲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