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中國古代很受歡迎。宋元搬上舞臺,金元演了30多種三國戲。元代至直年間,新安俞氏出版的《三國誌平話》問世。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戲曲、劇本,結合陳壽《三國誌》和裴松之註等史料,基於個人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創作了膾炙人口的《三國誌演義》。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間出版的,俗稱“嘉靖版”,共24卷。清朝康熙年間,毛倫父子毛宗崗對歷史事件進行校勘,增刪文字,修訂成《三國演義》120本,流傳至今。
1330-1400之間,羅貫中是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是今山西太原,今浙江杭州錢塘,不太確定。相傳羅貫中曾做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屏客。除了通俗的《三國演義》,他還寫了《隋唐演義》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相會》等戲劇。
《三國演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情況。書中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三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和轉化,總結了這個時代的歷史變遷,塑造了壹批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的傾向,以劉備集團為描寫中心,歌頌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力圖揭露和鞭撻曹操。今天,我們應該辯證地理解作者支持劉、反對曹的傾向。尊劉反曹是羅貫中時代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隱含著人們對漢民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塑造了近200個人物,其中以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最為成功。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聖人”的化身。他有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精神,有著近代幫助人民重建和平繁榮世界的雄心壯誌。此外,作者賦予了他發號施令和巧妙計算的奇特能力。曹操是個奸詐的人。他的人生信條是“寧可教世人負於我”。他是壹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不要和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混為壹談。關羽“勇猛剛毅”,“義如山”。但他的忠誠是基於個人恩怨,而不是國家大義。劉備被作者刻畫成仁義之典範,重德之下士,知人善任之人。
《三國演義》描寫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大,手法多樣,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壹幕幕血淋淋的戰爭場面。其中對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描寫跌宕起伏,跌宕起伏,讀來驚心動魄。
書不深不俗,簡潔明快,氣勢十足,生動活潑。
《三國演義》帶來了中國歷史小說創作的熱潮,其系列人物在中國家喻戶曉。
《三國演義》版本眾多,主要有:明弘治版《三國演義》,文字簡單,內容樸實;《三國演義》是清代毛宗崗的增刪註釋,成書於康熙初年,是社會上流傳最廣的壹部。人民文學出版社多次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