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壹則略顯搞笑的新聞:壹名男子被朋友告知被通緝。他不信,就去派出所求證。結果他真的被通緝了,被當場逮捕。
在現代,如果妳想逮捕壹個罪犯,傳播信息是非常簡單的。通緝犯的個人信息和犯罪信息都在網上發布,日益完善的天眼系統非常有利於追逃。
在古代,沒有這麽方便。通緝犯本來只能靠“人眼”偵查,但通緝令上的“抽象”人像真的能抓到逃犯嗎?
抓了文天祥又有什麽關系?
別說,被通緝真的很不對。
南宋末年,蒙古軍隊通緝文天祥,結果在無錫抓了壹個叫林的秀才,不說他是文天祥。林富足當然不能承認,但蒙古人舉著通緝令畫像說:“四十歲,戴著帽子,穿著長袍,穿著黑靴子,明明描述的是壹個人,妳還在狡辯!”結果在京口被抓了。
幸好是南宋宰相文天祥,還是名人。很多人都認識他,這也為林的祖上開脫。如果不是“公眾人物”,恐怕就要制造冤假錯案了。
後來文天祥聽說了,專門寫了壹首詩《福臨祖》:“畫影圖形捕風,士不巧入。胡二如冬日幹眼癥,誤將顏表為魯公。”
妳覺得這個畫像有多不靠譜?
我可以申請逮捕令。請畫得更好。
還有像“沙雕”新聞裏那樣去公安局確認通緝信息的“鐵漢韓”。
在宋朝,壹個名叫吳高的強盜被通緝。在逃跑的路上,他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畫像,畫像不僅不像,而且極其醜陋。
最早的通緝犯畫像是畫家根據描述的特征畫出來的,不如今天的監控照片逼真。通過繪畫把特征表達清楚並不容易。完全做到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用擔心美醜。
先不說吳高是個“鐵雜工”。他好像忘了自己是個通緝犯,就去找畫師,告訴他自己的畫完全錯了,很醜,還要求換壹張新畫!
過海關時,請出示妳的“身份證”。
既然畫像沒用,為什麽還要畫像?其實最早的通緝令真的沒有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