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我想有壹個信仰。

我想有壹個信仰。

信佛,學佛最全。

我們要有信仰,理解信仰。不是盲目迷信。信而不悟是個謎,信可以解釋為信。當我們理解壹種信仰時,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有深刻的理解。每個人對自己內心的信仰定義不同,對自己的理解層次也不同。我個人覺得只要知道它的基本教義和信仰的意義就滿足了。當然,如果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更好了。願妳早日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睿智的信仰。為妳的靈魂找到壹個停靠的海岸。阿彌陀佛!

三寶的呼喚

第壹,皈依三寶可以讓生活更豐富多彩,更實用,更安全。

第二,要想豐富人生,首先要皈依三寶。

三、人生不能沒有信仰,邁出信仰的第壹步——皈依三寶!

四、人生轉折點,化迷為悟,化惡為正,化惡為善,就是皈依三寶。

5.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皈依三寶。

第六,皈依三寶是靈魂的依靠;皈依三寶是永恒的寶藏。

七、皈依三寶是幸福的捷徑!

八、皈依三寶是真理之路,是認識自己。

九、皈依三寶,壹入佛門便入佛門。

十、皈依三寶是戒的基礎,是成佛的根本。

十壹、不想苦,就皈依三寶,相信因果輪回的道理,不要造惡業。

十二、誠信,要推薦給好朋友——皈依三寶,我們壹起來。

十三、慎重推薦,畢竟歸依——三寶最吉祥。

十四、真正的故鄉——來自三寶;真正的依賴——來自三寶。

十五、真理大道的走向——皈依三寶。

十六、打開心靈之窗——皈依三寶。

十七、重建幸福生活——皈依三寶。

找回自己的本色——皈依三寶。

十九、點亮壹盞永恒的心燈——皈依三寶。

二十、建立人間凈土——人人皈依三寶。

21.靈魂復活的開始——皈依三寶。

22.人生導航-皈依三寶。

23.放下生活的包袱——現在是皈依三寶的時候了。

24.對於佛祖的善意召喚,妳還會猶豫多久?趕緊回到三寶的懷抱。

二十五、壹盞夜燈,壹片苦海,壹個好福田,壹個睿智的主人。

二十六、靈魂的環保,生命的清流,病人的良醫,那麽就要皈依三寶。

27.2500年佛的真誠召喚——皈依三寶。

28.以慈悲代替怨恨,以般若感化邪惡,以慈善幫助卑劣,以皈依三寶凈化自己和社會。

29.如果妳皈依三寶,三寶將與妳同在!

三十歲,壹個完整的人生,必須從皈依三寶開始!

生活和信仰

每壹種宗教都勸誡人們要有信仰,但信仰什麽呢?古人雲:有道是。好鳥也懂得擇木而居,忠臣也懂得明君當官,不說信仰,也要選好對象。那麽,對於信仰的對象,應該具備什麽條件呢?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壹)有信仰。

我們在選擇信仰的對象時,要考察它是否真的存在。比如我們選擇信佛,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確實存在。佛祖出生在壹個國家,有父母撫養,有兄弟親人,甚至有出家、修行、出家的記載。佛陀的事跡在歷史上有清楚的記載。釋迦牟尼佛不是想象中的人物,是憑空造出來的神;也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換句話說,我們佛教徒所信仰的對象是經得起歷史考證的。那麽,我們應該相信什麽呢?我們應該相信實物。

(2)相信高尚的道德

當我們交朋友時,我們應該與品德高尚、人格聖潔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可以引導我們向善、向上。古人雲:“沒有朋友的人,不如自己。他還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如果我們信仰的對象要我們去殺人,去害人,那麽不去幫助,反而去相信他,這將是有害的。我們必須知道,我信仰的對象,他的美德是幹凈的嗎?他的同情心夠嗎?他的人格完美嗎?如果他有,那麽這樣的對象就值得我們去信仰和皈依。釋迦牟尼佛是壹個覺悟了的人,有完美的行為。他有三種美德:智慧、道德和善良。他的道德是完美而純潔的。追隨這位天生的導師,可以讓我們的道德更高,人格更完美。

(三)信仰能力強。

爬山需要拐杖,生活中也需要壹根強有力的拐杖做我們的拐杖。從小我們就接受了老師有見識的支持,讓我們逐漸避免了當孩子;我們信仰的對象也必須是能夠衡量和自覺感知人的大善知識,從而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佛經上說:“我像壹個好向導,引導他人向善;我就像壹個好醫生,對疾病和藥物做出反應。“我相信,壹個好的向導可以走光明大道,到達目的地;我相信好的醫生的診療可以得到赤田藥來治療棘手的疾病。為什麽仁者聖賢,英雄,普通人都願意接受他的領導?主要是因為他能力強。獅子能成為獸中之王,大鵬能成為鳥中之強者,都是因為它們有特殊的能力。人也是如此。如果信仰的對象有巨大的力量,仿佛生活有了後盾,我們可以因為他而幸福。

(四)信仰幹凈。

戒清凈行的人,他們的壹切行為都是符合戒律的。我們服從他,言行自然符合正道,不會出軌。如果我們信仰的對象不幹凈,就像壹輛違反交通規則的汽車。意外隨時可能發生,所以我們跟著他太危險了。大佛,我們信仰的對象,是最嚴謹最純粹的覺醒者。他不僅嚴於律己,還制定了許多戒律來捕捉弟子的身心。經文上說,佛陀的壹個弟子向果園的主人要了壹碗水果,主人讓他自己去摘。尊者道:“佛說樹比人高,不可攀。園主讓他用手搖果子,他說:“佛家戒律說,妳不應該搖樹去摘果子。為了表示誠意,園主只好親自爬下樹枝,讓他去摘。他知道這壹點,仍然堅持說:“佛教戒律說,妳不應該自己拿水果。園子的主人只好把果子捧在手中,獻給他,說:“我支持妳!“這個故事講的是打破‘有取無予’的戒律。為了堅守這個戒律,佛陀的弟子們寧願不要果實。在現代,未經他人同意拿走任何東西都是違法的,哪怕是壹針壹線。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社會上就不會有搶劫和盜竊了。如果我們能遵循佛陀的教導,我們所修行的戒律就能純潔無瑕!

(5)信佛。

我們信仰的對象應該有壹個完美的佛法。佛教的道理是不偏不倚的,所以叫佛法。佛教的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對任何時間、空間、人、事都適用,對這個人不適用,對那個人不適用。或者這個時候用是合適的,但是用在另壹件事情上就不合適了。因為佛教超越時空,不受任何限制,所以是完整的。社會上有很多種知識,我們應該選擇最正確、最和諧的作為我們的向導。春秋時期黔婁夫人的名言“寧為對,不為錯,不為斜,而為有余”,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稱道和沿用。相信完美的佛法,不僅可以得到許多正確的指示,還可以建立完美的人生。

(六)充滿信仰和智慧

《成佛之道》壹書中有兩句話:“佛法為身,清凈智慧為命。通常我們看到供奉在書桌上的佛像,會誤認為是佛身,或者認為佛陀在世的時候,莊嚴的身體就是佛陀的真身。事實上,佛陀是以佛法為基礎的。佛陀的壽命不是人類的80歲,佛陀靠無盡的智慧生活。世俗的知識在泄露,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佛法為體,佛法無處不在,生生不息;智慧是生命,智慧是純潔的、永恒的、無限的。我們信仰的對象,他的智能是完美的,我們可以向他學習,將來可以獲得充滿智能的人生,從而為大眾做貢獻。

正所謂“交友不慎”“遇人不淑”,壹個人交錯了朋友,斷送了壹生的前程;怎麽能在對象的選擇上粗心大意呢?更何況,如果是信仰的對象,要慎重選擇!

真正信仰的生活和真正信仰的信仰

雖然社會上有人說自己有壹定的信仰,但其實都是迷信的,甚至有人信邪。那麽什麽是真正的信仰呢?怎樣才能得到信仰的生命和信仰?

(壹)從偽裝的信念到真正的信念

普通大眾往往迷信邪惡,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信仰。所以人的智慧開不了,就糊裏糊塗的做了很多傻事。比如看風水、報時、算命、占卦、燒錫紙、金銀紙等都是迷信行為,是佛教所不允許的。

佛光山有個萬壽園公墓。因為親友的去世,人們常常想把他葬在墓地裏。如果遇到他們,我經常對他們說:“最好不要帶地理先生來看風水。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麽,因為妳請地理先生看風水,要先請管理墓地的人給他紅包。如果不給,看了墓地後,即使喪主滿意,也會找借口說:“這地方方向不好。如果妳的父母葬在這裏,會得罪他們的後代。”“聽到這裏,妳壹定覺得沒事。為了埋葬妳的父母,妳侵犯了妳孩子的女兒。妳絕不能拿走這片土地。再比如蓋房子,即使妳有壹片很好的地景,如果地理先生說“房子的方向不好,因為父母往這個方向走不好。”“試想壹下,妳能拿這個大忌諱怎麽樣?迷信就是用恐怖的方式抓住人性的弱點,讓妳不敢違抗他的信仰。如果壹個人沒有相信的智慧,他就不能擺脫迷信。佛陀在遺經中反復教導我們:“不要利用彼此的吉兇,仰望星空。所以,我這壹生,都遵循著那句至理名言“每壹天都是好日子,處處都是好地方”。只要我們是正義的,我們可以去任何地方;只要大家覺得方便,每個小時都是吉祥的。真正的佛教徒從不迷信,迷信的人也絕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還有壹種邪惡的信仰,比如壹致的方式。到底什麽是壹致的方式?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但是為什麽那麽多人相信呢?或許正是它神秘的色彩,以及將妳牢牢束縛的誓言。不敢違背,不得不壹直相信。但是,信仰不應該如此輕率,因為僅僅因為人情或者自私就不是真正的信仰。所以要摒棄變相邪教的迷信信仰,選擇真正的佛教信仰。

(二)從相信命運到相信自主

壹般來說,人都樂於相信命運,壹切都屬於上天的安排。飯菜是上天給我們的;好處從天而降。當然,這種想法並沒有什麽邪惡的。只是我們無條件地把主權交給諸神,讓他們做主宰來統治我們。這種不知道自己有主權支配自己的人,真的是世界上最愚蠢最可憐的人。為什麽壹個人的人生幸福、生活快樂、精神開朗、前途光明要由神靈支配和賜予呢?佛教說“人皆有佛性”,就是提高我們每個人的主權。讓我們警惕這樣壹個事實,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的壹切,黑暗可以變成光明;悲劇可以變成幸福;崎嶇不平,可以鋪出壹條開闊的人生大道。信佛,說得更徹底壹點,就是相信自己。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壹切不是比依靠神靈的支配更有意義嗎?

(3)從人情信仰到忠貞信仰。

人的信仰有很多,往往是因為這個廟也去社交,那個廟也去轉轉。最後最後還是被很多人情包圍,所以無法選擇真正的信仰。事實上,信仰不應該依據法律依賴於人。佛說有“四停”,即第壹,“不依法依人”:信佛的人按佛的教法求“信釋”,不因人(說的人)的好壞而放棄信仰;或者只是做某個寺廟或者某個和尚的信徒,而不管整個佛教。

二、“依智而不知”:智即智,亮則明,能見其本來面目;知識是差異和區別。學佛的人,只有不以異識追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諦。學佛的人要用自己的聰明去證明真理,才能得到解脫。

第三,“循義不循言”:信佛的人要從義上理解佛法,不要推敲和在意語言。

第四,“若隨義,不可隨義”:不可隨義的佛教,只是勸導初信者或功底淺薄者的方便方法;相信真理,就應該相信壹騎絕塵的辦法。

“四個堅持”是我們每壹個信佛的人都應該知道的壹個道理,我們應該付諸實踐。

(4)從寺廟信仰到僧侶信仰。

我們信佛,不只是壹個寺廟,而是整個佛教高僧群體;不要只做壹個人的弟子,要做整個僧團的弟子。作為壹個佛教徒,妳要保護任何壹座寺廟;每個僧團都要盡其所能,像愛護自己的家壹樣愛護它。全省各地寺廟眾多,信眾眾多。我們經常看到壹些在家的信眾在各個寺廟之間走來走去,對比僧人對他的熱情,有的甚至在寺廟之間興風作浪,這不是壹個真正的佛教徒應有的行為。信佛護僧團,是佛弟子的本分。

(5)從無序信仰到純粹信仰。

現在的信仰太復雜了,不管崇拜的對象是什麽,他都會這裏燒香,那裏拜神。事實上,信仰的好處是不能靠無序的信仰獲得的。所以,我們不要迷茫。我們也相信這個和那個。我們無法集中註意力,真正遇到困難時也無法得到幫助。不如把我們的身心轉向三寶,讓它們統壹我們的信仰,拜而不見神,到每壹個寺廟燒香,凈化我們的信仰。

有些人不了解壹種信仰,盲目得出佛教“空”的結論,所以很消極。這是對佛教的極大誤解。

土、水、火、風起源並再生——人類的地球

/playlist/playindex.do?lid=8640673。iid=51897572。cid=25

什麽叫壹切都是空的?

“四個都是空的”。四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會對妳脫口而出:‘沒有酒色財氣,壹切都是空的!’

其實這和佛家說的沒什麽關系,根本就是牛頭不馬嘴。因為佛教所說的四大因素指的是‘地、水、火、風’四大物質因素。

這四個概念不是佛教發明的,而是對宇宙本身最初探索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相同的趨勢。比如中國《詩經》記載的‘水、火、金、木、土’五行;這壹集印度古代吠陀中提到的世界的形成是基於五個自然因素:土地、水、風、火和空氣。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也提出‘氣、水、土、火’是宇宙中不變的四大元素。

總之,無論五行、五大、四大,都是指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如果我們局限於此,並堅持下去,那麽發展的結果將是唯物主義。因此,這些思想也是唯物主義的先驅。

佛教說四物皆空,是遵循印度固有的思想而深化和佛教化的,因為土、水、火、風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比如山地屬於大地,海洋河流屬於大水,炎熱陽光屬於大火,空間氣流屬於大風。如果把它們變成人體生理學,比如毛發、皮肉屬於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從四大物性來說,硬度屬於大,濕屬於大水,溫屬於大火,流屬於大風。但無論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終究屬於物質世界,無法概括精神世界。所以唯物主義者把四大視為宇宙的根本,而佛教從不認同這種說法。

小乘和大乘在佛教四大理念上也有區別。壹般來說,小乘佛教所說的四物是指物質現象的基本原因,稱為四種,意思是土、水、火、風是壹切物質現象的種子,壹切物體皆因四物的和諧分布;四大和諧會興盛,四大矛盾會毀滅。物理現象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稱病人有病為‘四大違’。觀察四種小乘佛教的目的是讓人看我們的身體,這個身體是由四種假組成的,我不以色為實。我不創造各種生死事業,因為我以色為我。壹旦我看了,就進入小乘涅槃境界,不會輪回。

大乘佛教指的不是根本要素,而是事物狀態的現象,是虛假的、不真實的。對於物體的形成來說,只是增加了上沿而不是根本規律。雖然也承認四是物體的種子,但並不認為四是物體的真面目。小乘佛教,因為只空無我,不空無法,所以仍然認為四微性——‘法’是真實的,即使是空無對象。但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論,而是多元論,因為佛教的空性不僅空至四大,也空至五蘊;四大只是五蘊之壹。

五蘊是什麽?即:色彩、接受、思維、行動、知識,前者屬於物質世界,後四者屬於精神世界,第四是色彩內涵。

五蘊的內容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因為五蘊是個大話題。這裏只能說,五蘊是三界之內的生死法則,只有讓五蘊空無,才能超越三界的生死。同時我們也證明了佛教不僅僅是說四物皆空,更進壹步說五物皆空。更重要的是,佛教的重點不是四大,而是知識內涵。至於受、思、行這三個內涵,也是知識內涵的陪襯,用來顯示精神世界的廣闊而偉大的功能。所以,佛教不僅是唯物主義者,而且是唯物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