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南京故宮奉天殿仿其而建,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壹年(1562)改名為內廷,清順治二年(1645)改名為今。
太和殿建成後,多次被燒毀重建。此殿重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它承載著重檐宮殿的屋頂,坐在三個漢白玉臺階上,采用金龍和印章彩畫。屋頂有多達11的仙獸,11的開間,都采用了最高的造型。
長64米,寬37米,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米。連同橋臺,高35.0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壹。太和殿的牌匾“建機隋玉”是乾隆皇帝的禦筆,現存牌匾是復制品。
擴展數據:
歷史功能
現在很多人都以為太和殿通常是用來上朝的,其實不然。太和殿其實是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實際上很少使用。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是太和門、幹青門(為禦門聽政)、幹青宮(皇帝在有重要事件或事情時召見大臣的地方)、養心殿(為晚清聽政),並不是往常的太和殿。
明清兩代24位皇帝在太和殿舉行了皇帝登基、皇帝大婚、皇後任命、下令出征等盛大儀式。此外,每年皇帝接受文武百官的祝賀,宴請王公大臣。
清初,進士考試也在太和殿舉行。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起,在保和殿舉行,《傳》仍在太和殿舉行。關於皇帝的宮廷位置,其實不在太和殿。在整個明清時期,皇帝通常在太和門和幹青門參加宮廷活動,這就是所謂的禦門。
當有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在幹青宮召集大臣。清朝後期,慈禧太後聽政,所以她上朝的地方就成了養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