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坐汽車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利用路上的時間給大家介紹壹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63公裏。因其青山綠水,樹木蔥郁,壹年四季清幽涼爽,壹直是川西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因為它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壹,自東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裏,壹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遍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道教名山。說到這裏,妳可能聽說過青城山的基本特征。那是離城市最近的景點,自然風光幽靜,道教文化歷史悠久,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的相當完好。因此1982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5438-0999,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合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的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很快每個人都會知道我說的是真的。
青城山得名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青城山有36座陰陽峰呈環狀排列,峰巒峻峭,林木蔥郁,宛如壹座綠色城墻,因其形狀而得名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青字有三分水。因為古老的神話“杜青、魏紫和天地都住在這裏”,這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它被稱為青城山。後來,東漢道教創始人張玲·張天師在青城山的基礎上創立了石天道。道教提倡“克己復禮”、“返樸歸真”的教義,與青城仙都的含義不謀而合,山名不變。唐初佛教發展迅速,青城山上佛道有領土之爭。官司打到皇帝,唐玄宗信以為真,親自下詔判決“廟歸道教,廟在山外”。道教贏了。但是聖旨上寫青城山的清字裏沒有水旁的綠。道教不僅借助皇帝親判的力量收復了疆域,還改名青城山。
這個故事不是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聖旨全文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據地質調查,青城山形成於654.38+0.8億年前的造山運動。山體上升時受到強烈擠壓,巖層破碎。起伏大,褶皺明顯,故山奇,崖深,崖裂,處處顯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傳青城山地區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風景。壹百單八是壹個吉祥的數字,寓意著景點眾多,但人們更渴望的是漫山遍野的古木林和蜿蜒的山路帶來的無盡清涼和隱逸,以及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宮殿建築藝術。
說起道教文化,由於道教在青城山存在和發展了兩千多年,特別是歷代對高島的托管和管理,青城山作為道教的祖山和俗人眼中的“聖山”得到了充分的保護。可以說,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築、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甚至樹木花草,都滲透著道家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的發展也有幾起幾落。東漢舜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就讀於邛崍山鶴鳴山(今大邑縣)的張玲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建立道教。由於張玲被弟子尊稱為“石天”,他所創立的道教也被稱為“石天道”。石天道教通過石天道教在張玲及其傳人的創造和發展,逐漸傳播到全國各地。晉隋時期,石天道教出現了北方石天道教、南方石天道教的興起和區域性宗派的出現。青城山是南天師道的正統門派。唐朝末年,著名道士杜光庭來到青城山,石天道教傳統與上清道學結合。上清道學聲稱道學的修煉可以上升到“澄明的天空”,高於舊石天道學的理想“太澄明的境界”。杜光庭後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做了尚書侍郎,光祿大夫。他被封為國之棟梁蔡國公,晚年在青城山住了近30年。他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偉等人創立了衛青教,以雷法為功用,將內丹術與法術術相結合,說“可驅邪、治病、達帝、鳴雷震雷、調解自然”元朝封他為“袁磊光復真人”,壹時間信徒眾多,青城山又興盛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屬於全真道龍門派。全真教不同於原來的石天鄭錚,它主張和尚要出家,住寺廟要當道士,不娶妻,不吃葷腥,自創壹套修行方法,修身養性,清靜無為。住在山裏的道士自然更註重寺廟的維護和山林的培育。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亡。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慶覺來到青城山主持教育事務,才再次改變了局面。後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從康熙帝那裏得到了禦書“丹岱畢洞”,並封他為“畢洞真人”。
此後,青城山道派隸屬全真道教龍洞派。新中國成立後,青城山吸收了世界各地的道士。淡臺碧東教的原有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它仍然是道教中壹個有影響的分支。1957,“中國道教協會”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瑩當選為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後來,傅元天道士還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並在1992當選為會長,同時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都要來青城山。
佛寺大門
尊貴的客人,我們現在在青城山前。古典而輝煌的山門,身後青翠的森林,總是讓每壹位遊客感受到壹種深深的隱逸感,他們渴望進入這個安靜的世界的渴望油然而生。請別急,我們先去看看山門旁邊的苻堅宮。
苻堅宮,位於張任峰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張任洞,宋代被朝廷命名為“惠慶苻堅宮”。張任峰因寧峰而得名。據傳說,寧豐是黃帝時代的壹位陶官。他可以在火焰中行走,跟隨煙霧,乘風行雲。寧豐幫助黃帝學會了“踩高蹺”的本領,打敗了蚩尤,統壹了中國,被黃帝封為統領五嶽的“五張越人”。在宋代,它還在周樹青城山封了九天丈夫的概念,楚賦任命了真正的國王。道教十大洞天中有壹位主治神仙,寧峰就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苻堅宮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近年來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重建。
苻堅宮的建築面積為1196平方米。前面建有亭臺樓閣,後面是淡臺崔林,前門苻堅宮四個字是1940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前殿名為“永生殿”,是供奉晉代道士範長生的。正殿是寧豐和杜光庭的塑像。後廳裏有三尊雕像。中間是太上老君,被尊為道教教主。左邊是東華帝,神話中的東魏公,他是全真教的第壹位創始人。右邊是全真道的創始人王重陽。大廳的墻上掛著張三豐寫的詩。柱上懸掛的394字“青城長聯”描寫風景,講述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索道
進入山門,我們直接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並排而立的雨亭和翠亭。
青城山的山道上散布著許多橋、亭、牌樓,它們與森林相匹配,因山的氣勢而形成不同趣味的山水畫卷。亭子多以枯樹為柱,樹皮為頂,樹根為凳,枯枝古藤為飾,符合道家清靜主義,回歸自然,與靜謐的山景融為壹體。亭型也因景而異,有沿路轉彎形成的三角亭——以勒窩;泠然亭,半倚在懸崖上的方形亭子;有壹座八角形的亭子矗立在峰頂——西心亭;還有睡雲亭,山路經過,圓柱減少,還有山勢彎彎的凝翠橋。這些亭臺樓閣都是根據景物造型,命名切割,配以適當的對聯,更有詩意。在旅遊期間妳會繼續看到它。
月城湖在這裏。這裏曾經有壹口甘泉,名叫“張任泉”。1985年,人們在這裏築壩攔水,形成湖泊。我們過了湖,坐纜車去了上清宮。從高處走下來比徒步更省時省力,所以妳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觀。索道全長980米,采用安全舒適的循環吊椅載客。遊客可以在空中觀賞風景,視野開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