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是中國畫的壹種。始於古代清朝光緒年間的“門神畫”,官方稱之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繪畫流派,是中國農村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多用於新年時張貼帖子、裝飾環境,寓意新年吉祥喜慶,故名。傳統民間年畫多以木水印制作。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地。上海有“月牌”年畫,四川、福建、山西、河北甚至浙江等地也有。老版年畫因為畫幅大小和處理方式的不同,名字也不壹樣。整幅稱為“宮尖”,三張紙稱為“三才”許多細致的工序稱為“畫宮尖”和“畫三才”。金粉塗的顏色稱為“金宮尖”和“金三才”。6月之前的產品稱為“綠版”,7、8月之後的產品稱為“秋版”。
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追求風格簡約,大氣活潑,所以線條簡單,色彩鮮艷。內容包括花鳥、胖孩子、金雞、春牛、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表達了人們對豐收的渴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
中國三大著名的“年畫之鄉”是: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這些地方制作的年畫深受城鄉人民的喜愛。
各地年畫的稱謂差異較大,如北京的“畫壹幅”、“護壹幅”,蘇州的“畫壹幅”,浙江的“花紙”,福建的“神符”,四川的“鬥方”。今天,年畫在各地逐漸被稱為“年畫”。
年畫是中華民族祈求吉祥、迎接新年的壹種民間工藝,也是承載著人民對美好未來向往的壹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歷史上,人們把年畫稱為“紙畫”,宋代稱為“畫貼”,清代稱為“畫畫”。直到清朝道光年間,學者李廣庭在文章中寫道:“掃完屋就貼年畫,是兒戲的耳朵。”年畫由此得名。
年畫線條簡單,色彩鮮艷,氣氛熱烈愉快,如春牛圖、年夜飯圖、賈歲圖、和嬰兒玩耍圖、天倫之樂圖、看花燈圖、胖娃娃圖等。,有的以神仙、歷史故事、戲劇人物為題材。其中不少是用來貼門畫的,夾雜著“天神護院”的概念,如“天茶”、“天官”、“秦瓊尊德”等,體裁(或稱形式)包括門畫(單幅、對開)和橫縱單幅四屏。宋代已有關於年畫的記載,目前見到的最早的木刻年畫是南宋隋朝的雍容模樣。清中葉,尤為盛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年畫更加深入人心,推陳出新。
年畫藝術是中國的首創,它也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習俗。每年農歷新年,我都會買兩張年畫貼在大門上,幾乎每個家庭都是這樣。從大門到大廳,貼滿了各種象征吉祥富貴的彩色年畫。春節之所以充滿歡樂和興奮,是因為年畫在其中發揮了壹定的作用。壹般來說,富貴人家總喜歡在廳堂裏掛壽星、紫星、福字、福字、壽字。花鳥,如芝、梅蘭、朱菊等,自然受歡迎。
千百年來,年畫不僅是新年節日的多彩點綴,也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審美交流、信仰傳承的載體和工具。也是壹種能看圖的大眾讀物;對於那種帶有時政色彩的年畫來說,還是壹種深受各類人群喜愛的媒體。這類內容可以看作是百科全書式的民間藝術,包含了完整的中國民間精神。
年畫也是壹部地域文化的字典,從中可以發現各個地域鮮明的文化個性。這些個性因素不僅在題材內容上,而且從每壹幅年畫的起源的體裁、色彩、線條及其不同的風味上,都能壹眼認出。妳可以從年畫中認識所有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