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杜牧詩歌的藝術風格,劉熙載有壹個概括:“杜樊川的詩豪邁豪邁。”劉的所謂“英姿英發”,是與李商隱的詩“多情米á n @ (1)苗”的風格相比較而言的,指杜牧的詩在內容上表現了詩人救國救民的遠大誌向,在藝術形式上註重英雄氣概和情感宣泄,具有壹種英姿颯爽的氣概。這是從內容與形式相統壹的角度對杜牧詩歌風格較為準確的評價。詩人的藝術風格是其作品中主要思想特征和藝術特征的相對穩定的綜合。在這個綜合體中,總有壹個主題和旋律旋律。如果我們抓住了這個主題和旋律,我們就知道了壹個詩人藝術風格的主題。用“英姿英發”來概括杜牧詩歌的總體藝術風格,可以說是抓住了最重要的特征,這無疑適用於杜牧的七律詩,是我們理解杜牧七律詩藝術風格的基礎。而同壹位詩人創作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其風格也會在整體藝術風格的基礎上表現出壹定的個性差異,這是詩人藝術成熟的標誌。杜牧的七律詩以“英姿英發”的總體風格為基礎,有時還獨具特色。
劉克莊說:“牧在法中往往包含較少的尷尬,以糾正時代之弊。”楊慎也說:“(杜牧)是壹個華麗、典雅、美麗的詩人,在他的格律詩中特別別扭,以糾正時代之弊。”所謂“陡”,壹方面是指因改詩不合規矩而產生的陡峻氣勢;另壹方面是指與古典詩詞相似的豪放雄渾的意境。我們可以從原著理論中概括出杜牧七律詩的藝術風格:最主要的特點是英姿英發,有時在詩句中故作笨拙或賦予古意,表現出壹種豪放剛勁的氣勢,從而增強了豪放雄渾的意境。比如題目《宣州開元寺水格,萬璽閣下,甲西公館》:
六朝文物連空,天輕雲閑。
鳥去山中,人唱哭。
深秋,千雨落簾,夕陽下陽臺吹笛風。
沒有理由去看範蠡,東方有五湖。詩人親臨現場看勝仗,以物傳情,大氣磅礴,思考千年。第壹副對聯從眼前景物有六朝興亡之感,說過去的衣服文物都成了荒草,唯有淡空閑雲不變,筆法專註其上,滿是珍奇,涵蓋千古。下巴和脖子的兩副對聯描繪了宛西壹帶的山川和鳥類,晚秋的窗簾和日落的陽臺,以及秋景圖現在的壯麗景觀。遠眺五湖,臺聯快遞亭表達了對成功後泛舟太湖的英雄範蠡的思念。全詩情景交融,神韻十足,剛勁有力,卻又不失於木的枯直,有韻味卻不在柔弱無力。薛雪《壹瓢詩話》說:“杜牧是晚唐傑出人物,名作甚多,如《宣州開元寺水閣》,直接築了老杜的門墻,故不稱小杜。”其實這首詩不僅直接築起了老杜的門墻,更是走進了房間,獲得了它的真髓。
然而,有人對杜牧這首詩的格律提出了異議。如謝榛在《四首詩》中說:“杜牧詩《開元寺水亭》、...後三句全是自吸,韻短而短,卻無韻。”《壹真齋世說》也說:“杜樊川甚帥,法不密。”這其實涉及到對律詩中“陡”現象的看法。按詩法,古句不應混於法身;用古文的方式把句子和法律混在壹起是不合適的。古詩詞強調氣勢,講究力度和質樸;韻腳強調押韻,講究圓滑流暢。但如果把這兩種詩風的特點推到極致,古詩詞就會平淡無奇,平淡無奇;韻會華麗柔和,會無力。相反,如果在正體韻文中穿插壹些古體韻文,使之成為變體,則可以為旋律增添壹些古樸渾厚的特色。這正如劉熙載所說:“古體壯質,近體(按絕句等格律詩)婉約飄逸,詩亦俗也。論其變,古而近力,古而近質。”(《藝術與詩歌大綱》)所以,壹個能有所為的詩人,既能遵循詩歌的方法,又能陷身其中。沈德潛說:“詩貴為性情,也貴為佛法。.....但是,所謂的佛法修行者,要量力而行,要收手.....如果我們決定了這裏該做什麽,那裏該做什麽,如果不以意誌去動法律,而是以意誌去遵循法律,那我們就死定了。看看天地之間有沒有水的雲朵,月亮來了,風來了,我們死在哪裏!”沈石是典型的臺閣式詩人。他在《詩品》中“察其旨,評其體,諷其調”(《唐詩別集序》),即除了在內容上體現溫柔敦厚的詩教外,還十分重視格律、聲韻等詩歌方法。但他並沒有把詩法視為死法,而是主張“以意逆法”,反對“以意逆法”。王夫之說得更直接:《樂記》說:‘凡聲始於人之心。’我們應該以穆爾的交心作為旋律的標準。“135不管,246分明”的理論不能作為標準。”(《Ji ā ng @(三)《齋詩話》卷二)王承認格律詩要講究格律,但他也反對以死為典。所以,杜牧的七律詩有時在英雄姿態、英雄發展的基礎上“含少而陡”,並不是他不懂詩法,而是他有意為之,體現了杜牧七律詩藝術風格的壹個個性特征。
杜牧七律詩的藝術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原因當然有很多,我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壹些分析。
壹種詩歌藝術風格的形成與詩人自身的政治抱負、生活經歷、人格氣質和情感色彩密切相關。西方文學批評家有“風格即人本身”的說法(在布豐);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劉勰也說過:“師皆誠,其異如面。”(文心雕龍式)可見,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風格是作家個性在文學作品中的折射反映。
杜牧在政治上大膽直言,野心勃勃。《新唐書》說杜牧“剛正不阿,有奇節,不計較齷齪之事,敢作重要之言,指陳之病,尤對其有利”,還說其性“直”。他在《獨飲郡》壹詩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願壹生以五色補衣。”弦歌教趙巖,蘭芝浴河湟。當魚腥sh ā n @ (4)壹掃而空,猛的。活著卻睡覺,生活富足農桑。“壹方面,他崇高的政治抱負和遠大的誌向,決定了他的七律多是關於政治和軍人的,另壹方面,又表現出壹種雄渾剛健的氣勢。比如,中晚唐時期,杜牧就反映了西北外來統治者侵邊擾民的嚴重問題。如河湟:
元宰的相公以前借錢,唐憲宗也是精打細算。
我看到衣服就去了東市,卻突然丟下弓箭劍去巡視西市。
牧人雖驅馬,惟命是從,白發心皆臣。
天下閑人之中,只有涼州歌舞受歡迎。詩人贊揚了原想收復邊疆的宰相袁載和原想有所作為的唐憲宗,但兩人都未能如願。作為審美對象,元稹和憲宗是美麗的,壯麗的。詩人還贊揚了占領區人民不改初衷、期待回歸的民族氣節。作為審美對象,淪陷區的人民也是美麗壯麗的。詩人把有成就的帝王大臣和有民族氣節的人作為審美對象來贊美,為全詩的宏大奠定了基礎。但更難能可貴的是,杜牧能將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融為壹體,通過對審美客體的贊美,表達了詩人自己對邊疆復辟、國家統壹的崇高願望,使全詩顯得莊嚴豪邁。這就像他在詩中說的“周文清趙,即使妳在與黨項人的戰鬥中被箭射死了”。他明確表示,他不是壹個怕死的學者。為了邊境安全,他願意參軍,身先士卒,親自上陣殺敵。詩的字裏行間,滲透著詩人真摯豪邁的報國情懷,全詩豪邁的氣魄和瑰麗的意境躍然紙上。
如果說杜牧性格中豪放有為的壹面主要影響了他以抵禦異族入侵、平定藩鎮割據為主題的七律詩風,那麽杜牧性格中剛直不阿的壹面主要影響了他以反對朝廷內部惡勢力為主題的七律詩風。比如七法《李閣詩》就是根據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甘露之變”中發生的人和事:
壹章封在肥皂袋裏膜拜。宮廷有壹種古老的風格。
去了桂的學校,江充去看狗宮。
各種各樣的日子震驚了整個時代,朱茵幾乎空無壹人。
開始掙錢的人不行,海邊現在是漁民。事件的壹方是宦官頭子仇士良,另壹方是文宗的奴才李遜、鄭鑄。這件事的性質暫且不論。就兩黨代表的個人素質而言,仇士良的專制權力已經到了壹個熱點。面對“仇士良竊國柄,烈焰熏天”(《楊秋韻》卷九)的嚴酷現實,大多數士大夫敢怒而不敢言,但杜牧卻說“各種天震千古,@ [6] @ [7]朱茵被出賣”,道出了他在事件中殺害大批官員的罪行及其所造成的恐怖氣氛。這應該說是很有勇氣的。至於事件另壹方的李遜和鄭鑄,他們清洗宦官的動機並不壞,只是眼光太窄太矮,個人素質也太差。據《新唐書·李遜傳》記載,李遜執政後,“報恩報仇。.....嘗惡,得知困黨,遷降,班空,震驚中外。”杜牧的好友李忠民(即李給氏)是李訓和鄭著的直接受害者。面對如此慘絕人寰的局面,杜牧說“入桂之學,江充來見狗宮”,把夫婦比作漢武帝時毀滅忠義節操的江充的巫術之獄,斥責他們僥幸用事。這也應該說是無比的勇敢。
杜牧批評了“甘露之變”的雙方代表,卻高度贊揚了李忠民:“壹章封在皂袋裏,朝廷有古風。”為什麽贊美李忠民?只是因為李忠民“敢言,善待進士杜牧、李贛,文章有趣相似”(《舊唐書·李忠民傳》)。大和六年(832),上書文宗,請鄭代宋丞相薛。雖然失敗了,但這種直言不諱的精神深受杜牧的推崇。杜牧稱贊李忠民“朝廷有古風”,這是他本人直爽性格的自我寫照。全詩充滿陽剛之氣,無論是對惡勢力的批判,還是對正義人物的歌頌,依然屬於氣勢磅礴的風格美範疇。
杜牧豪爽直言,但仕途坎坷。二十六歲那年,他變得更有才華,打勝仗,成了秀才,成了秀才。他在北京出名了。從此,他本可以發跡,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但等待他的卻是幾乎壹生的參謀生涯和壹個偏僻的縣城。仕途的失意和政治理想的未能實現對他的性格產生了影響,為他豪放不羈的性格註入了壹些看似消極的因素。這在他的壹些七律詩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如《九號爬山》:
江面映秋影雁剛南飛,約友同酒同酒壺山。
笑鬧人間,菊花盛開時。
只有沈湎於重陽節,不必嘆息和厭惡夕陽的余輝。
生命畢竟是短暫的歷史,為什麽像齊景公那樣熱淚盈眶。表面上看,詩人面對清秋落花輕,看破紅塵,以黃花美酒為知己,以此來消解人生的惆悵,心境低落。但事實上,杜牧並沒有變得心灰意冷,空洞無物。他只是借助曠達的情懷,曲折地表達了自己過去的遠大誌向。曠達感是在誌存高遠的情況下的壹種特殊的無拘無束的感覺,語氣依然開朗豁達。也是夕陽西下時的晚景。為什麽李商隱筆下說“夕陽無限好,被將臨之夜埋沒”(《樂遊園風景名勝區》),而杜牧卻說“我不必恨夕陽”?關鍵問題是兩者的情感基調不同。李商隱多情多愁善感,風雨會激起他的惆悵。長安南郊的樂遊園風景名勝區,原本是唐代繁華的旅遊勝地,卻觸動了他的憂郁,原因是他“難受”。而杜牧,正常情況下很少表現出任何憂郁。甚至在秋高氣爽的季節,登上了遠離京城的池州(今安徽貴池)岐山,但他不僅沒有“恨夕陽”,還布置得花團錦簇,喝得酩酊大醉。而他的狂飲也不是純粹的借酒消愁,而是像曹操的“豪爽而憂難忘。”如何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只有杜康(《短歌行》),在其中豪放奔放的感情,沛然流於筆端。杜牧在壹些詩中高度贊揚曹操的政治抱負和軍事才能,而他本人的性格在豪爽豪爽方面與曹操頗為相似。所以曹操的“慷慨”四句詩,可以作為杜牧“九天爬山”的註腳;曹《沈浮悲涼》(陳若明《采濟堂古詩選》卷五)、《神雄神韻》(敖《Qú @ ⑻翁詩評》)等詩的風格特征,與杜牧七律詩大體相似。
杜牧的性格有浪漫、瀟灑、嫵媚、豪放的壹面。據唐代書法家杜牧在揚州牛僧孺門簾時的風流韻事,杜牧是個不可多得的書生,還寫了壹首詩。.....少放牧,野性放蕩。“這種嫵媚有才的氣質影響了他的七律詩,表現在為他的豪邁風格平添了幾分飄逸之美。楊慎的“瑰麗、典雅、美麗”指的就是這個。但由於杜牧性格豪爽直爽的天性,即使在壹些描寫青樓紅粉、舞館的艷情詩中,也總有壹種豪氣。比如七律“見劉秀才池州妓別”,雖然全詩寫的都是與藝妓離別的情懷,但最後卻以“壹個Gā o @ ⑼相見,妳該對著妝鏡微笑”結尾。詩人所哀嘆的虛度光陰,不僅僅是青樓紅樓壹面,還包含著壯誌難酬,成就不能及時的感嘆。姚穎《論詩》說:“十裏揚州落魄時,春風dòu @⑽@⑾寫相思。凡從絳蠟銀底起家的鄭,都不談兵士杜。“這可以說是透過杜牧迷人的外表看到了他性格的本質。這種本質的人格決定了他七言詩的基本風格是豪邁豪放,雄渾渾厚,而華麗的特征在他的七言詩中只是偶有出現,從未成為主流,也沒有因為華麗的特征而變得柔弱。
《詩壹勺》說:“無憂無慮的人的詩壹定要瀟灑,真誠的人的詩壹定要莊重,嫵媚的人的詩壹定要優雅,輕松的人的詩壹定要美麗,冷澀的人的詩壹定要貧瘠,豐滿的人的詩壹定要豐富憂傷,正直的人的詩壹定要壯麗,豪邁的人的詩壹定要不羈……”杜牧的性格可以說是豪爽光明磊落,無憂無慮,輕松迷人,屬於外向開放的類型。所以他的七律詩有時會在蒼勁有力中透著幾分飄逸,符合他的性格特點。
劉克莊和楊慎在討論杜牧七律的藝術風格時,都談到了“匡正時弊”。那麽,晚唐七律有哪些「弊端」?杜牧是怎麽糾正的?這也是與杜牧七律藝術風格形成有關的重要原因之壹。
七言律詩自初唐沈括@ ⑿、宋開始定型,後作者日出而作。但直到盛唐,除了杜甫,各個流派的作品都不多。唐中後期,七律開始興盛,蔚為大觀。石先生對《全唐詩》中詩存壹卷以上的詩人的作品進行了統計,其中七律詩的數字為:初唐72首,盛唐300首,中唐1848首,晚唐3683首。(引自沈祖芬《唐代七律簡論》)這個數字說明,中唐以來,七律作為壹種高度成熟的新體裁,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百花園增添了壹朵奇葩,成為廣大詩人喜聞樂見的新體詩。但事物發展的規律表明,當壹個事物發展到頂峰階段時,往往會轉向它的反面。七言律詩的發展也不例外。七言律詩在中唐盛行的同時,出現了壹個名為“大歷十才子”的倒行逆施的詩歌流派。他們在詩歌內容上摒棄了杜甫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很少反映社會動蕩和民生疾苦,而以點綴、酬唱、造型山水、歌頌隱逸為基本主題;在藝術方面,十才子大多有較好的藝術修養,擅長寫七律:“七律,大歷最精通。”(壹真《齋詩說》)他們在嚴格的格律限制內,盡最大努力選詞造句,安排音韻,追求形式技巧之美。所以脫離實際,華麗柔和的詩風是《大理十才子》的主要弊端。《四庫全書總目》錢鐘書文集提要指出:“歷歸之時,詩風初變,濃郁的開寶精神漸行漸遠。風之調高,趨於微飄,是十子之本分。”這種批評仍然是非常積極的。這種華麗柔美的詩風直接影響了晚唐大多數詩人。尤其是七律詩,有壹套完整而嚴格的格律,為晚唐人炫耀技藝提供了條件。由於單純玩弄技巧,在七律詩創作中,音色優美、流暢輕盈的婉約詩風尤為嚴重。錢mān @⒀在《唐申銀體》中談及晚唐七律時說:“過去說晚唐不寫七言律詩,但自此以後,作者越多,詩風越差。壹般組織巧妙,神韻優美,流暢輕盈,千手皆是;若以義求之,則無有也。”這正好概括了晚唐七律的“弊端”。為了糾正這種“弊端”,杜牧在七言律詩中不僅重視思想內容與社會現實的聯系,更重要的是無論反映什麽,都能寫得豪情萬丈,氣勢磅礴,而有時在格律上又不太謹慎,或故作笨拙,以增強磅礴氣勢。如《商·傅山·水怡》:
蔡邑的身世未明,最終必然南下杭湘川。
當時關於朱筠的討論很少,後人的聲音都掛在白天。
每壹個邪念都被當面唾棄,壹個窮人欠壹杯錢。
崗位名稱不好改,把警察晾在壹邊的人都很尷尬。詩題下,原註曰:“本帖原名與楊戩相同,故改為富水帖。”楊諫是陽城大夫的諫,他敢於公開諫,受人尊重,但後人為避之,改陽城帖為伏水帖。在這首詩的第壹對對聯中,杜牧寫了歷史上的直臣汲黯和朱筠,以襯托陽城的直言進諫。嵇安的倔強和的剛直不阿,本身就是正氣,催人奮進。詩人在詩歌中對此的運用,為表達陽城的耿直豪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全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頸圈句正面描寫羊城的惡與窮。為官壹任,清貧壹任,難能可貴;但作為勸諫官,直言不諱尤為重要。羊城任諫臣有壹個很大的特點:不為瑣事諫,敢在關鍵問題上硬打。裴炎陵誣告魯@ [14],要追魯@ [14]和裴炎陵。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陽城上書延陵,力勸魯無罪[14],朝廷據理力爭。杜牧用“每壹個惡念都是當面唾棄”這句話來概括陽城的耿直豪爽,形象而有氣勢。後兩句是全詩的重點:原職名要保留,讓進京辦事的官員警惕。杜牧即將經由羊城驛站赴京的官職是左補缺和史館編,補缺壹職屬於諫臣範疇。所以“把警察留給天的人都驚動了”,首先表明了杜牧要以羊城為榜樣,做壹個直言不諱的勸諫者的決心。全詩充滿了凜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氣概,能振奮人心。但是,這首詩中的兩句話是不壹致的;而“把警察留給天空的人是突兀的”也是壹句別扭的句子,打破了七言句中前四後三的規範,變成了前五後二,進壹步增強了全詩的宏大感和險峻感。所以,杜牧七律詩之所以寫得豪放,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中唐以來壹直力求音疾的七律詩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正如趙翼所說:“中唐以來,律詩盛行,力求音疾,所以多音節和諧,風格優美。杜牧畏弱,自創狂傲之學,以正其弊。”(《甌北詩話》卷)杜牧的七律詩以其獨特的風格在晚唐詩壇獨樹壹幟,獨樹壹幟,這與他對“時弊”的糾正和改革是分不開的。
繼承和借鑒前人的創作經驗也是杜牧七律藝術風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杜牧非常推崇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其中尤其推崇杜甫、韓愈:“杜集憂如撓顧之斑。誰能得到鳳凰的精華?沒人解二線膠!”(讀杜甫集)清代丹陽酒園龔煌詩中有雲:“味中有雲:‘杜集憂,如搔伯母之癢。’這是他生命的力量,所以他的詩充滿了健康。“杜甫的150多首七律詩,雖然其風格精細細致,層出不窮,但在多樣的藝術風格中總有壹種主體風格,就是杜甫自己在《入雕桌》中所說的‘沈郁頓挫’。他的七律代表作如《秋興八首》、《史碑五首》、《登高》等被胡應麟稱為古今七律之首的作品,都是以深厚的積澱和抑揚頓挫的筆法寫成的,明顯表現出“抑揚頓挫”的藝術風格。杜牧以此為主要參考。而壹生落魄的杜甫,則專註於憂國憂民,性格內向,所以抑郁的時候也很難過。而杜牧,出生於名門望族。雖然仕途不盡如人意,但還是做了縣令。雖然他的詩也反映了現實,但他側重於表達他的崇高願望。他在憂國憂民(尤其是人民)方面不如杜甫,性格外向開放,詩歌風格與杜甫不同。這種差異的主要標誌是,在杜甫詩歌的沈郁風格中,悲涼減少,豪放增加。杜牧的七律詩,如《潤州二首》、《西江懷古》、《懷中嶺舊遊四首》等,從題材上看,大體屬於同壹類型,但在深度上卻豪放俊朗。何超《義門讀書書記》說:“晚唐時,牧之與義山都是美學生。牧之郝建跌宕起伏,難免過於寬松。”所謂“太松”,是相對於杜甫詩歌的風格而言的,這是杜牧學杜而異於杜的獨特之處。
至於韓愈,王選在《音序》中說:“韓萌之崛起,試圖模仿杜麗之笨拙體,以矯正當代成熟之弊。”這種匡正時弊的精神,符合杜牧的心性和愛好,激勵和鼓舞著杜牧。而且,由於韓愈才情雄渾豐富,僅古詩壹首就足以奔放,節奏病了也難顯所長,所以他特別喜歡寫陡峻挺拔的古詩,卻不肯多寫有節奏的詩,尤其是《七律全集》只有十二首(《甌北詩話》卷三)。因此,杜牧的七律既借鑒了杜甫的七律,又參入了韓愈古詩的跌宕起伏。杜牧的七律《周文清趙白均在與黨項人的戰鬥中被箭射死》,被胡振亨稱為與韓愈的古詩《贈張道師》(唐寅《歸錢》卷十壹)有“同意”。然而,韓的詩歌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處。他的壹些詩,言辭生硬,卑躬屈膝,艱險難搏,特別險峻,讓人目瞪口呆,不敢逼視。在這方面,杜牧無意模仿他們。楊慎說,杜牧的律詩“特別陡”,可見他有意向朝鮮學習。劉克莊說杜牧的詩“充滿悲涼”,說明他並沒有把韓愈古體詩的特點照搬、塞進他的七言律詩裏。“特”和“少”兩個字壹定要重點。
壹個偉大的詩人,既能重視繼承和借鑒前人的創作經驗,又能借鑒前人的成功經驗,將其融熔入陶鑄。當我們讀杜牧的七律時,我們認為它看起來像杜理科賦的七律,但它不是杜甫的詩。我覺得有韓愈古詩的影子,但和韓愈的風格大不相同。這是因為杜牧在學習杜、韓詩歌風格的同時,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創作,而不是壹味地模仿。
詩歌藝術風格的形成還與特定的藝術表現手法有關。杜牧七律詩的藝術風格蒼勁有力,表現手法也多種多樣。我想把重點放在詩人在時間和空間描寫上的特點。
在杜牧的七律中,空間往往被寫得非常大,產生了壹種構造宏大、境界壯闊的浩瀚氣勢,尤其是在寫景的抒情詩中。比如《西江懷古》中的“上屯巴漢控瀟湘,怒如靜鏡”;潤州的兩句詩中有壹句是“千裏去吳婷,壹年來吟遊”;在句中,漢南千樹,數人相隔。《貼羅記·北宣》中“天遇海門秋水,煙籠隨園鐘聲響”;《懷中陵舊遊》中,第二部是“上吊樓,萬簾相會,破浪前行,千帆來大馬”;第四個是“平江控十萬廠,秋來新磨鏡”。這些詩,無論是關於河流,秋色,城堡,還是雲朵,都給人壹種恢宏壯闊的感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Suan博士”之壹,也就是說,他喜歡用數字寫詩。他特別善於用“千”、“萬”這樣的詞來表達壹個大數,讓想象力展開翅膀,盡可能地拓展空間。但是,詩人這樣的寫法並不故作驚人,它符合情感與想象的辯證關系。《文心雕沈龍絲》說:“文誌絲也遠。所以,我沈默憂慮,思考千年;悄動,見萬裏。”杜牧崇高的理想和寬廣的胸懷決定了他意境的氣勢。而它那波瀾壯闊的情懷,也只有在這個廣闊的世界裏才能包容,否則,就尷尬了。
杜牧在七律詩中有時將廣闊的空間與漫長的時間結合起來,從時空結合的角度進行描寫,更增添了磅礴的氣勢。如《宣州開元寺水閣》“六朝文物連空,天輕雲閑。”“草連空”,空間何其廣闊;“今天和過去壹樣”,時間有多長。正是在這個無限的時空裏,詩人懷古時的豪情壯誌才能得到充分的表達。《西江懷古》中“千年前,我釣明月,沙鷗萬裏,夕陽西下”,也是著名的時空組合。《酒園詩話》稱贊這幅對聯“尤見雄偉景色”。然而,那些批評杜牧是“Suan博士”的人曾經主張,開頭的兩句話應該刪掉。如果是這樣,當然還是可以勉強寫成壹首詩,只是時間和空間的聯系沒有了,整首詩的宏大和豪放也就消失了。其實這兩首詩的好處就在於“錢球”和“萬裏”這兩個字,在這無垠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裏,蘊含著大江的雄偉景色和詩人對千年的向往。因此,具有時空結合藝術手法的描寫是形成杜牧七律藝術風格的另壹個重要因素。
第壹,杜牧詩歌的主要內容有三:壹是表達了他濟世救民的誌向和愛國愛民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多采用古風,如《感吾情之詩》、《郡齋孤》兩首長詩,總結了安史之亂以來的歷史和現實,深切哀嘆藩鎮割據、外族入侵、民生疾苦,也抒發了報國之誌。再比如河湟和早鵝。第二,諷刺統治者的奢侈。這類詩歌往往采用詠史的形式,借古諷今。如《華清宮三絕居詩》前兩首,借玄宗荒淫錯國諷刺當下;《李國山左》借秦始皇諷刺今人。《赤壁》通過折戟與前朝聯系在壹起。所謂“東風不和周郎,春來銅雀臺鎖二喬”,其實是哀嘆當時沒有英雄。第三,寫景抒情。有的寫懷古,如《伯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猶隔江唱《後庭花》。”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來表達自己的瀟灑情懷,如《徒步》:“駐足坐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二、杜牧的詩論主張“意為主,氣為輔,辭句華美,以守為兵”(《答莊沖書》),強調“求最高,不做奇功,不涉風俗”(《獻詩》)。
第三,杜牧詩歌的藝術成就。杜牧喜歡用四句詩來抒發感情,他的詩善於論辯,含蓄深刻,達到了韻味無窮的目的。他的山水詩觀察敏銳,含蓄精煉,與景物融為壹體。杜牧的詩歌將敘事、議論、抒情融為壹體,用柔和的語言抒發豪情,形成了氣勢磅礴、韻味悠長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