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書省,古代皇帝直屬的中央衙門名稱。漢朝封建政權的中央部門,開始設立中書令,魏的秘書監察、監督中書令,魏改稱中書令、中書令。晉代以後稱為中書省,是掌管機要信息、發布詔令和中央政令的最高機構。沿隋唐成為全國政府中心(三省六部)。宋元中書省設中書令、中書丞相,明清廢其名。
2.“門下省”是官方名稱,從魏晉宋開始就是中央最高的政府機構之壹。原名石鐘寺,是宮中朝臣的辦公場所。後來隋唐時期正式確立的三省六部制,成為與尚書省、中書省並列的三省之壹。稱為門下省,始於西晉。
3.尚書省是官僚機構。得名於南宋,原名“尚書臺”。它是從漢武帝的秘書尚書發展而來的。它是魏晉宋以來最高的中央政令機構,是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機構之壹。隋唐明確了三省,形成了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三省制,尚書省最終發展成型。
擴展數據:
三省制的特點:
唐代三省制的特點是建立不久就改為兩省壹省。這壹變化的動因在於皇權對相對權利的控制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1.首先,皇帝為了約束相對權力,逐漸起用壹些低級官員參與朝政,實際行使宰相的權力,但由於沒有宰相的崇高頭銜,很容易控制。漸漸地,宰相的職位,如刺史、侍郎、大臣、左右仆從等,都成了崇高的頭銜,而真正的宰相則成了臨時職位,這符合自漢代以來相對權力遞減的規律。
2.其次,三省職能逐漸趨於混合統壹。三省分權,必然導致相互牽制,效率低下。
百度百科-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