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說菩薩和佛的眼睛是“壹分為二,八分閉”的,裏面有壹個“禪”。
2.佛教禪修講究的是“沒有外在的表象,沒有內在的誘惑”的靜止狀態,半睜的眼睛也有利於修行者不入睡。所以工匠在制作造像的時候,也會采用這個形象,說明菩薩、佛都進入了“禪”的狀態。
3.菩薩和佛的眼睛都是半閉的,意思是“永遠看著自己,不要盯著別人看”,意思是不要去想別人犯的錯誤,修行就是修煉自己。
4.半開的眼睛象征“慈悲”,意為舍六道。是對壹切眾生的慈悲心,同時也是睜眼看到壹切眾生的苦難所無法忍受的。
5.另外,我們肉眼看到的世界是錯誤的,顛倒的。佛的眼睛微閉,也是教大家用心看世界,從而達到“禪”的境界。
擴展數據
常見的佛、菩薩、羅漢、明王等神像各有特點。
佛像特點小乘認為佛只有壹位,大乘認為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無量諸佛中,常被描繪供奉的有:現世釋迦牟尼佛、來世彌勒佛、前世燒香佛、西天阿彌陀佛、東方純琉璃世界藥師佛、現世聖賢劫千佛等。
佛像雖有數千萬尊,但外形、體態、神態都大同小異。他們的區別只是手印、物件、坐姿的不同,服裝、背光、蓮花座的變化。
佛像的外觀和神態是:安詳、寧靜、崇高和完美。
菩薩形象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
第壹類立菩薩:如釋迦牟尼身旁的葉佳、阿難,阿彌陀佛三聖像旁的觀音、菩薩。其中有數十尊觀音像,如兩臂觀音、多臂觀音、多面觀音、壹願觀音、魚簍觀音等。
第二類是畫在佛像旁的供佛菩薩,如供花、供香、供樂。
佛的外貌與佛相似,即剛滿16歲的壹男壹女的外貌,體現了和平之美,體現了愛的精神。
不同的是,佛頂上有發髻,菩薩頂上沒有發髻。佛的臉像滿月,菩薩的臉像雞、芝麻或鵝蛋。佛衣樸素簡單,穿袈裟,袒右肩,袒露內心;菩薩的服飾要華麗莊重,頭戴天冠,頭戴花圈,手把手的訓練,穿著衣服。
菩薩的外貌和衣著都差不多,唯壹的辨別方法就是通過指紋和實物。
比如觀音菩薩手持楊樹枝網瓶,而大勢是菩薩手持蓮花;服裝差不多,區別是觀音菩薩的皇冠上有壹個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的皇冠上有壹個花瓶。彌勒菩薩(天官彌勒)持寶塔,文殊菩薩持經籃或卷軸,地藏菩薩持摩尼朱寶和張西。
羅漢形象的特點羅漢形象在中國的佛教繪畫和雕塑中非常常見。大概有三種:壹種是很多羅漢形象的組合。比如根據《佛陀五百弟子談經》,五百羅漢是畫出來的,或者是雕刻出來的。二是根據佛經記載,由羅漢造像的十大弟子或十六羅漢選畫壹尊羅漢像。第三,畫家隨意畫了壹個比丘的形象,不分比例,加上了羅漢的稱號。
這些羅漢,無論是降龍還是誘虎,與莽蛇同穴,還是與虎豹為鄰,都從無相無念無蔽眾生平等的理念,到慈悲平和,展現了佛教的巨大親和力。羅漢像的外表或許醜陋怪異,但卻不乏悲憫莊重的內在美,體現了禁欲、堅毅、智慧的神力。
明王像的特征明王像是壹尊憤怒的佛菩薩像。六足像是阿彌陀佛的怒相,軍茶是東方世界寶地多寶佛的怒相,鉆石藥叉是佛的怒相。這種憤怒的形象表現為眉頭緊鎖,毛發直立,張口露齒。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