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坑古村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古村落遍布明清古建築,民居依山傍水而建。村裏的街巷與溪流相連,九彎八拐。村莊縱橫交錯,數十座石橋、木橋、磚橋連接兩岸。李坑的整個面貌已經建成了壹個“遠樹平林的村莊”。小橋流水的獨特景觀。
李坑是壹個以李姓為主的古村落。相傳北宋中晚年時,南唐皇後李煜的兒子們為了躲避皇族抄家滅族的災難,以封地為姓。只有李煜的第七子李聰帶領族人從封地逃到江西婺源,沒有改姓。他看中了這個山川蜿蜒的地方,就在村子裏住了下來。這就是現在的李坑。
中國的古村落大多都有獨特的風水。步行到村莊,沿著蜿蜒的鄉間小路進入。不遠處,壹座像房子壹樣有橋的建築出現在眼前。上面有壹座房子,下面有壹座橋。這座橋叫中書橋,它的建築藝術非常博大精深,包含了很多神奇的故事。
資料顯示,李侃是宋徽宗大關人,曾在多個崗位任職,成績斐然。後來從翰林升為中書舍人,在北京為官多年。後來看到宋朝的漢奸當權,他尋求從家鄉撤退。回家後,李侃在村外的河上建了壹座橋,方便人們行走。後人稱為中書橋。中書橋建成後。離橋不遠的地方又建了壹座文昌閣。(今天看到的文昌閣是李坑人在原址上重建的)。看到這些,妳會想到古代徽商。婺源也是徽商的發祥地之壹。它以前被稱為沒有徽章,沒有業務。徽商對古代中國的經濟拉動是巨大的。每次看到徽商的文字,都會產生壹種敬佩之情。
過了中樞橋,就是李坑村顯眼的牌樓。牌坊上方寫著蒼勁有力的“李坑”二字。牌樓前有庭院,院中有閣樓,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猶如江南名亭,景色誘人。進了院子才知道這是文昌閣,是北宋末十壹世祖李侃所建。文昌閣主要是文人聚集吟詩的地方,也是供奉文人的兒子、孫子文昌星的廟宇。
過了文昌閣,我踏上了山腳下壹條彎彎的水泥板小路。走在去李坑的路上的小路中間,看到壹個房子式的亭子,又平又長,上面有木制的長椅供人坐。殿後亭,有獅儺殿。獅子諾寺建在路邊,彌勒滿臉笑容。傳說獅儺廟會保護村民的安全,可以驅除瘟疫。在村子旁邊。河的兩岸長滿了綠樹,有大有小,有老有少。這條河最寬的地方大約有三米寬,它從村子中間穿過。河的兩邊都是房子,河水離地面壹米左右。河道左側沿河的民房在兩米左右,河道右側沿河的民房不到壹米。有幾十座小橋連接著河的兩岸。距離不遠,相隔幾米就是壹座小橋。小橋大多不像江南的拱橋那麽古色古香,只是石板相交,兩邊的房子確實老舊,會讓妳有壹種滄桑的感覺。
說到李坑的深刻,在於它的經歷和淵源。宋代著名的抗金名將李誌成和著名的抗元名將李復都是李坑人。壹個不起眼的村子裏誕生了兩位民族英雄,於是李坑出名了。在惠州這些地方,有山有水的地方,就叫坑。前面加個姓就成了地名。除了李明成、李富這兩位南征北戰的武將外,李坑從南宋到清朝還有18位文人。再加上古村壹流的建築技術,獨特的木雕工藝,小橋流水的江南風情的融入,這個古村自然有著深厚的內涵。
南宋狀元李誌成故居,俗稱“魚池樓”,建於明代。最奇怪的是,院內有壹棵古靈精怪的紫薇樹,已經500歲了。好像是衰老了,樹幹和樹枝都快枯萎了,好像只有樹皮吸收養分,但還是開花了,花期可長達90天。對於這棵紫薇樹,歷代文人都有詩詞鑒賞。有句詩贊美:“誰說花百日不紅,紫薇三月。”可見紫薇盛開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走進吳狀元故居,中間的房間有壹張長桌和壹張桌子。長桌上有壹面條幅,上面寫著壹個大大的“武”字,上面掛著“尚武堂”的牌匾。旁邊有壹些燈籠。壹盞寫著狀元府,壹盞寫著李。除了以上幾項,武狀元故居除了簡單的說明外,什麽也沒有。但是看完之後我印象深刻。
當歷史的時空到了明末這個非常特殊的時代,萬歷十五年,從明朝退下來的官員沈李,為了尋找壹個安靜的世界,最終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李坑...
李坑的古建築無疑是當時最宏偉的建築。白墻上鑲嵌著古色古香的雕刻和書法。灰瓦黑檐。遠處高大而精致的牌樓,雖然有點舊,卻有著吳鵬船獨特的外觀。朱門仿佛在呼應歷史的聲音,而腳下的青石路,如果仔細看,則布滿了歲月流逝的傷痕。
除了宋代的其余部分,李坑的建築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的,融合了贛中民居的精華與木雕、石雕、磚雕、繪畫。飛檐翹角,墻面貼白瓦,倒映在青山綠水之中。到李坑的高度。從這裏可以看到李坑的全景。看:壹條蜿蜒的河流彎下了村莊。河上三五步壹橋,兩岸徽派建築,白墻黛瓦,高低不平。村子周圍,山和竹子連綿不斷。青山環抱那些有飛檐轉角的古宅。青山綠水之間,這個南方的小村莊風景優美,走在其中會讓人浮想聯翩。李坑真是壹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
李坑不僅風景好,還有奇特的民俗文化和風俗。據文友介紹,著名的李坑儺舞和中秋節舞龍已成為壹大文化特色。儺舞是李坑村非常流行的舞蹈。舞者戴著各種面具跳舞。儺舞的面具壹般都是木雕,面目生動,忠義、奸詐、愚昧、悲歡,讓人壹眼就看出忠義與奸詐。儺舞粗糙而簡單。舞劇不僅故事情節完整,還充分展現了李坑人的豪邁。另壹個特色是李坑的中秋舞龍。中秋舞龍從村頭開始,蜿蜒進去,在家家戶戶門前跳,屆時主人會放鞭炮。舞龍要走遍全村,壹般會持續壹整夜。
博大精深是壹種文化,是壹種堅實的基礎。從白灰色的墻壁到黑色的屋頂瓦片,從雕花的窗臺到破敗的河邊碼頭。在這壹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過去的繁榮和昌盛。灰墻黑瓦,窗臺塢,江浙壹帶隨處可見。但是,在江西,只有李坑可以稱得上深刻。李坑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自然田園風光,更在於它與古樸厚重的文物融為壹體,呈現出濃濃的鄉土氣息。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絢麗的水景,淳樸的鄉村風情,會讓每壹個旅行者大飽眼福,流連忘返。
離開李坑,我依然想著李坑的建築,小橋流水,獨特的民風民俗,幽靜的環境,悠久的人文歷史。李坑是壹個安靜的地方休息和滋養妳的心。沒有噪音,沒有汙染,四周很安靜。是“天人合壹”的古村落典範。李坑,永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