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客廳:專家關宏宇,著名教育專家,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研究室主任,兼任通識教育學院副院長。他是中國第壹部培養教育制度的著作《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作者。
小明在三年級。上周末,他的母親鄭女士帶他去商場為她的祖母挑選生日禮物。誰知,小明壹經過玩具櫃臺就不動了,指著壹只幾百塊錢的機器狗讓媽媽給他。媽媽說家裏已經有兩個小的了,這次不行了。我得趕緊給奶奶送點東西。小明拒絕了,媽媽答應在他下次生日的時候把這只機器狗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但小明依然不為所動,幹脆坐在了地上。鄭女士壹生氣,就掐小明的胳膊,想拉他起來,但小明掙脫了,開始躺在地上打滾。很多逛商場的人都圍了過來,看到鄭女士如此尷尬,只好掏錢買了機器狗,帶著小明“逃離”了大家的視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家長都有和鄭女士類似的經歷,小明也有很多和自己壹樣的同伴。
關教授說,任性孩子的表現就是故意不理會父母的正確勸告,稍有不滿就會鬧壹鬧,走到壹起。父母也不能說什麽。任性的孩子總是以“不吃飯”、“哭鬧”、“打滾”作為要挾父母的手段。壹旦他們通過這種折騰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變得越來越任性。任性有害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妳做什麽事情都是憑自己的脾氣,沒有任何約束,妳的性格就會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妳會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妳會變得越來越沈不住氣,越來越憤怒。
任性有很多原因。
任性和遺傳因素有壹定關系,但關鍵是後天教育和影響。任性的形成有很多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嬌慣、放任、遷就;還有的父母對孩子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說什麽都不會接受,從而種下了任性的種子;有些家長無視孩子的意願和想法,只要求孩子絕對服從,想各種辦法讓孩子就範。這種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做法,也是他們任性的原因;另壹種父母經常當著別人的面罵孩子,愛用諷刺挖苦的口吻跟孩子說話。雖然對孩子好,但即使父母是對的,也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為了面子和父母對抗而故意任性。
糾正任性的方法有很多。
預防和糾正任性的方法有很多。關教授給家長們介紹了幾種方法,大家不妨壹試。
▲提前打好預防針。
孩子的任性發作壹般是有規律的。當預計到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些情況而任性時,就要提前做好防範。比如帶孩子去商場之前,估計孩子會索要玩具,不滿意很可能會出軌。父母應該在離開家之前和他們的孩子好好談談。當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只能看壹會兒。如果他們不服從,他們不會帶他去商場。如果孩子表現好,父母可以表揚和鼓勵他,甚至送他壹個小禮物,作為“任性”的獎勵。
▲遇到犯罪不能手軟。
孩子的任性,往往抓住了父母的弱點。父母怕孩子哭,孩子也會哭;父母怕孩子打滾,孩子卻打滾。比如上面提到的鄭女士,因為兒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哭著打滾而尷尬。她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滿足小明的要求,把機器狗弄下來。成功的小明以為媽媽怕他在人多的時候作弊,下次還會用這壹招。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屈服於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不管他怎麽哭,怎麽鬧,他們都不應該表現出任何遷就。他們應該堅定並堅持下去。
▲讓孩子多和別人互動。
目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慣壞了,缺乏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容易形成孤僻固執的性格。形成這種性格後,很難和外面的孩子、同學相處,壹有風吹草動,回家就更要發脾氣,惡性循環。所以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和同齡人交往。在和小夥伴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沒有理由要求別人跟著自己走,和別人任性的結果可能是“沒人管”。孩子會逐漸認識到任性的弊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改變任性的壞習慣。
2.父母訓斥孩子的最佳解決方案
因為孩子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經常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惡作劇和意外。有時,他們會打碎非常貴重的東西。對於這些情況,家長當然要訓斥。但有些家長訓斥孩子不守法,往往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從而使訓斥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針對以上情況,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宋大齋先生提出了10最佳訓斥孩子的方案。為孩子不聽話而頭疼的家長們,不妨看看:
第壹,當孩子的壹些行為可能造成很大的危險時,比如孩子沿著道路、溝渠玩耍,玩火或者玩利器,就要粗暴地訓斥。
第二,當場訓斥。對於幼兒來說,不當場訓斥是不會有效果的。因為釣魚發生在早上,等到晚上才訓斥,孩子早就忘記了。
第三,訓斥的時候,全家人都要同意。壹貫的態度。也是野性調皮,但家裏有人訓斥,有人聽之任之,甚至有人批評不應該訓斥孩子;這樣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但是,如果大家在訓斥孩子的時候吵吵鬧鬧,效果就不好了。由壹個人來代表,其他人可以采取贊成的態度。
第四,先表揚後訓斥。不要以粗魯的說教開始。可以先表揚孩子好的壹面,再批評不對的地方。
第五,管教孩子也不例外。同樣,孩子調皮。因為有客人在場,或者因為身體疲勞,工作,感情忙,有時候訓斥他,有時候不管。那是管教孩子的壞方法。不要成為例外。壹致的申斥方法非常重要。
第六,訓斥的時候不要情緒化。看到孩子調皮,他很生氣,暴跳如雷。我不知道訓斥是為了什麽。沖動地訓斥孩子是不可取的。別忘了,訓斥不是目的,而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並改正。訓斥和生氣是兩回事。
七、不要打架,用語言訓斥。為了教育兩三歲的孩子,有時候訓斥的時候需要打孩子,拍手。但是,孩子到了五六歲,就不要再打了,要用言語訓斥。尤其是經常玩,孩子很難完全理解被訓斥的原因,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訓斥的時候要耐心指出為什麽這樣不好,錯誤有多嚴重。
八、不要罵個沒完。直接幹凈利落地罵孩子。如果訓斥沒完沒了,有時候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麽會被訓斥。
九、飯前不要訓斥。飯前飯中罵孩子會影響食欲。特別是禁止或限制孩子吃東西,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十、要用強烈的愛去訓斥,不要抱著怨恨去訓斥孩子。只要妳經常帶著愛和真誠去接觸孩子,和孩子進行密切的溝通,訓斥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好的影響。即使過分,也會得到孩子的理解。
3.尊重、平等和信任讓孩子樂於接受教育
近日,石家莊四十二中召開模範家長表彰暨家庭教育研討會,眾多家長參加,模範家長受到表彰。記者了解到,評選模範家長的規則有幾十條,其中壹條就是“教育成就”——也就是他們的孩子。在評價“教育成績”時,孩子的身心健康、進取精神、為人處事都決定了父母的“分數”,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是壹個方面。所以,有些模範父母的孩子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們健康快樂,天天向上。所以,這些讓孩子快樂學習生活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大師”。
表彰大會結束後,記者采訪了壹些模範家長,請他們與其他家長分享教育孩子的感受和快樂。
言和的女兒郭心如今年高壹。初中三年,郭心如壹直是班長,是學校的三好學生,初三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進入高中後,他擔任衛生專員和副班長。今年年初,郭心如參加?2006年,選擇了美國戰地服務團文化交流學生。這個項目從全國選拔了20名學生,她被選為阿根廷文化交流的學生。然而,讓母親言和高興的不僅僅是女兒的成就。女兒的健康、快樂、自信、自律讓她相信女兒的教導是正確的。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的人生有很多選擇,是父母最終決定還是孩子觀點的充分表達?言和認為,兒童和成人壹樣,有個性和自尊,需要被尊重。剛從外地搬到石家莊的時候,女兒正好上初中。這家人還沒決定去哪所學校。女兒自己做了決定,陳述了理由。她覺得很有道理,沒有反對。中考結束後,再次面臨報考哪所學校的選擇。這壹次,女兒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兩個選擇,女兒有充分的理由。之後,言和發現女兒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被父母理解和尊重,獨立的健康意識也更強了。當然,孩子在選擇時也要註意“度”。超過壹定規模,就變成放任自流了。
▲與孩子平等相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言和壹直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和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生活環境。她告訴記者,石家莊連續陰天,壹回家就嘮叨陰天不好。誰知,女兒說:“陰天只是暗點。如果妳們大人的臉都是陰的,整個聯合路都是黑的。“女兒的聰明和幽默讓言和很開心,這句話讓她回味了很久。”家裏的壹滴雨,就是孩子心裏的壹大片烏雲。"
言和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孩子把父母當成仆人或頂頭上司,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只有像朋友壹樣平等的交流,才能贏得信任,孩子也可以毫無保留的告訴妳他們的想法,委屈和困惑。所以,家裏有什麽事,她都會征求女兒的意見。和女兒相處的時候,我有時候會不耐煩,發脾氣,但事後會及時向女兒道歉。
▲讓孩子學會自律。
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可以鍛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家裏,言和只給女兒提出原則,讓她明白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例如,我女兒喜歡看電視。有時候放學回家,我會說:“今晚有個好電視,我想看。”她不會馬上說不,但會說:“可以,妳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不要耽誤作業。”女兒非常高興,並向言和保證她只會看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到了,她會註意女兒有沒有關電視做作業。如果女兒想貪,就提醒“不守信,沒人信。”這時候女兒會很尷尬,認為媽媽批評的沒錯。
言和說,守時守信的好習慣是在生活中壹點壹滴養成的。女兒從小就被要求按時回家,現在也能做到。即使不能馬上回來,她也會給家裏打電話,避免父母的擔心。
父母應該善於和孩子交談。
推心置腹的談話是思想的交流。心理學認為,人的思維與語言密切相關,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語言是思維的直接表達,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人們通過語言把自己頭腦中的經歷和想法準確地傳達給別人,也可以通過語言接受對方的經歷和想法,從而交流思想,相互理解。因此,通過與孩子交談,可以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如何與孩子交談?俗話說,壹個母親養九個孩子,九個孩子就是九種。對於不同性格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方法。總的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和諧的關系,交談的氣氛
父母和孩子之間良好的家庭關系是思想交流的良好基礎。有的家長平時和孩子溝通很少,出現問題後嚴厲訓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離逐漸拉大,或者孩子不喜歡自己的內心,就對卡生氣,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感情關系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談話是沒有用的。為此,在和孩子交談時,首先要有壹個和諧的氛圍,講笑話,講壹些開心的事,效果會好很多。
第二,利用典型,抓住機會說話。
有些事情隨時可能發生在孩子自己和周圍。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時交流,效果會比平時好。壹名初壹女學生在校外被同校男生猥褻。這個女學生回家跟父母說了這件事。她的父母並沒有輕描淡寫的說不要理會那些不雅的男生,而是啟發她如何處理這樣的事情,增強了她辨別是非的能力,認識到了保護自己的方法。之後,她向老師反映了此事,以便問題得到及時處理。
壹般來說,開完家長會,孩子最渴望和父母傾訴。抓住這個機會,了解他們的孩子。高壹男生,平時對學習不夠重視,期中考試成績“甩尾”。家長會結束後,他急於想知道家長會的情況。學生媽媽沒有大聲訓斥孩子。她抓住這個敏感的機會,親切地對孩子說:“家長會上我覺得很尷尬,這也證明我平時對妳關心太少了。”只希望妳能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在期末考試中為我贏壹口氣。“孩子尊敬他的母親。他向母親坦白了自己懶惰貪玩的行為,並表示以後壹定要迎頭趕上。後來,他確實進步很大。當孩子們關心某個問題時,他們很容易傾聽。
第三,有的放矢,明確主題
要清楚孩子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交談中圍繞主題進行雙向交流,讓孩子有所收獲。如果遇到敏感問題,比如突發事件,父母之間的感情問題,孩子的身體問題等。,不要回避他們。對於那些不應該直接說的話,可以采取旁敲側擊的方式,不要模棱兩可,讓孩子無所適從。
四、態度親切,消除交談。
我們應該表現出對孩子的愛,讓他們願意接受談話,避免讓他們處於守勢。“說吧”,會讓孩子覺得“妳再來教我壹遍吧。”或者說“妳真是個傻逼”“看我怎麽教育妳。”這樣,孩子只能層層設防。如果反對意見強烈,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暫時推遲談話,或者“曲線談話”,從別的事情入手。如果孩子有話要說,可以放下手中的事,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能說“我很忙,以後再說吧。”這樣,機會就失去了,談話的大門就關上了。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
第五,選擇增強談話效果的方法
壹位哲學家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孩子的性格不同,這就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談話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敘述。孩子直接跟父母談壹個問題,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態度。它的特點是快,但只適合性格外向的孩子。間接法,給孩子講壹個小故事,說壹個成語,舉壹個例子,講幾首詩,或者講電影、小說等。,引起孩子對談話的興趣,然後把他們引向談話的話題。在傾訴對象的問題上,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可以單獨找爸爸或者媽媽談,也可以三個人壹起談,或者找孩子信任的親人談。
六、語言精煉,把握談話時間。
孩子反對啰嗦,最怕沒完沒了的嘮叨。談話達到目的後,適可而止。談話可以經常進行,不是為了長談,而是為了效果。另外,說話的時候,不妨幽默壹點。壹位哲人曾說:“笑著談論真理有什麽壞處?”幽默讓人放松,讓孩子願意愉快地交談。坐在危險的位置讓人望而生畏,其實是在“拒人於千裏之外”。
和孩子交談不是給孩子上課,而是交流思想。孩子往往渴望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希望父母關註和理解自己。家長要主動引導孩子說出心裏話,聽完孩子的話後,要及時反饋,讓孩子感到“我被理解了”或“我知道了”。
5.和孩子說話要註意的五點
註1:語氣積極直截了當。避免語氣委婉,目的不明。
唐唐今年5歲,喜歡畫畫。媽媽還給唐唐報了幼兒園,所以每周壹、三、五,都有鋼琴老師來帶他上30分鐘的鋼琴課。有壹次,蔣先生來接唐唐,趕上了唐唐,正在專心致誌地畫畫。江老師對他說:“唐唐,妳能把妳的畫收起來嗎?”老師在等妳上鋼琴課!”唐唐頭也沒擡地說,“不,我還沒畫完。"
聽了唐唐的回答後,另壹位有經驗的老師說:“唐唐,把畫收起來。該上鋼琴課了。”聽了這話,乖乖地把未畫完的畫收起來,然後高高興興地跟著姜老師去上課了。
顯然,使用不同的色調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疑問句會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空間,孩子通常會做出符合自己意願的選擇。例如,對於“妳能把畫收起來嗎?”這個問題,唐唐選擇回答“不”。與疑問句相比,陳述句讓孩子別無選擇,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比如“把畫收起來”。所以家長和老師要明確自己是想問還是先問後說。如果讓孩子做某件事,最好用陳述句,如果問孩子是否願意做某件事,最好用疑問句。大人之間拐彎抹角的和孩子交流是不合適的。
註2:用具體、生動、通俗的詞語,明確表達期望和要求。不要使用抽象、籠統、華而不實的詞語。
有壹次,我聽到壹位老師這樣對壹個3歲的孩子說:“每個孩子都應該愛護書籍。”但是沒多久書就被撕了。當老師問犯錯的孩子“妳為什麽不去管書?”孩子們問:“老師,愛是什麽意思?”
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都會有這種體驗。孩子們很清楚,孩子們是“明知故犯”。我們生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責任可能在自己身上?籠統抽象的詞,比如“愛”,會給幼兒理解造成困難。所以要換壹個形象,換壹個具體的說法。
妳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希望每個孩子都不要把書折疊起來,撕掉,或者在上面亂塗亂畫。”
註意3:循序漸進,耐心細致。避免“壹廂情願”,高估孩子的記憶容量和接受信息的能力。
在半小時的實驗課上,壹位年輕的實習老師打算教3-5歲的孩子學會播種。她說:“孩子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播種。請去水池裏拿個小紙杯,在門口的藍桶裏放半杯黑土,然後來找我拿種子。把種子埋在土裏,然後從水池裏接些水,最後把紙杯放在水池邊的桌子上。”聽了實習老師的指導,有的孩子站了起來,卻不知道該怎麽辦;有些孩子還坐在地毯上,看著老師;有的孩子去拿紙杯;壹些孩子去捧壹些黑土...
孩子們的這些不同反應並不是實習老師的初衷和意圖,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研究表明,5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壹次接受並記住壹條以上的指導信息。換句話說,壹次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令,只會在主觀上超出孩子有限的記憶範圍,影響孩子的理解能力。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執行和完成某個指定的任務,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麽。要讓孩子明白,必須耐心引導,循序漸進。
妳可以對孩子說:“現在每個孩子都去泳池拿壹個小紙杯。”等到所有的孩子都拿到紙杯,然後說:“現在,去門口的藍桶裏,喝半杯黑土。”當他們填滿黑土後,他們會說,“現在,每個人都來找老師拿壹粒種子”...
註意4:開門見山,簡單明了。不要言不由衷。
3歲的Coco經常打人。有壹次,他在打另壹個孩子。錢老師壹看,趕緊過去制止,嚴厲地對可可說:“老師今天跟妳說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人。”田蜜喃喃道:“不知道(多少次)。”錢老師強調:“五次!”之後我發現Coco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回應錢先生的話,比如覺得羞愧或者愧疚。這個結果讓錢先生很失望。
“我告訴過妳多少次了”是很多人罵孩子的口頭禪。然而,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幼兒能從這句口頭禪中聽到什麽?我們成年人自然明白“我告訴妳多少次了”,強調語氣,間接表達說話人的失望和憤怒,不求回答。而幼兒往往不明白事情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之間的邏輯關系,聽不懂這句話裏的話。而且這類問題通常會把孩子的心思轉移到“打了多少次”的問題上,從而弱化了說話人“不要打人”的本意因此,當教育的對象是幼兒時,我們應該簡單地說“不要……”
註意5:堅持原則,使用積極的語言。不要“威逼利誘”。
這壹天幼兒園組織春遊,爸爸媽媽可以壹起去,但是孩子們都把午飯背在背上。午餐時,4歲的李奇突然大哭起來。她媽媽來看她,問發生了什麽事。李奇說:“我不喜歡蘋果,但是妳把蘋果放在我的午餐袋裏。”說著說著,她就要把蘋果扔掉了。她媽媽制止了她,但她還是哭著說:“我不要我午餐袋裏的蘋果。我不要。”母親威脅她說:“如果妳還哭,我們就把妳壹個人留在這裏。”話音未落,李奇哭得更大聲了,所有其他的孩子都看著她。她媽媽只好改變語氣說:“別哭了,媽媽幫妳把蘋果扔了,好嗎?”這壹招似乎奏效了。過了壹會兒,李奇停止了哭泣。
事實上,李奇母親的這種處理方法是非常不恰當的。
來自父母或老師的威脅,如“把妳壹個人留在這裏”或“把妳送到垃圾收集器那裏”,並不能真正有效地阻止孩子正在進行的不當行為。反而會讓孩子因為感到恐懼害怕或者有逆反心理,而加倍發泄情緒,做出肆意的行為,比如哭鬧。不斷的威脅甚至可能危及孩子的心理健康。
另外,盲目妥協會助長孩子討價還價的習慣。李奇母親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縱容了李奇的任性無理行為,給其他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影響惡劣。因此,只有家長和老師註意自己的言行,堅持原則,及時合理地約束和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才能規範孩子的行為,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李奇的媽媽把李奇帶到另壹個地方單獨談談,然後告訴李奇,她的哭泣影響了老師的工作和其他孩子的活動,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和不禮貌的,所以她應該停止哭泣。如果李奇繼續哭,妳可以陪著她,但是不要理會她的哭,讓她覺得哭是沒有用的。等她不哭了,妳可以跟她講道理:“妳可以不吃蘋果,但也不能扔掉,因為浪費食物是不對的……”
和孩子說話,重要的是根據孩子的特點,說出孩子能理解的話,堅持我們的信念。只有這樣,我們想要傳達的信息才能最順暢地到達孩子們的手中。
6.不要讓對孩子的期望變成傷害。
我從不否認父母對孩子的愛的熱情和執著,但愛是多麽的深刻和持久,是壹種讓我們懂得愛的學習和藝術的結合。
看到壹歲半的孩子讀經典,讓我想起了《道德觀察》節目中的父親。他不僅教65,438+0歲的孩子讀經典,還訓練他們在3歲的時候背誦經典、唐詩第壹首、宋詞、化學元素周期表,走平衡木、滑冰、遊泳等很多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也引起了社會的關註。壹個父親談論自己的孩子總是很丟人,但我總覺得自己自以為是。而我對這樣的愛心存疑慮,想了很久才動筆。
我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對孩子都有美好的初心。而為什麽有的家庭事倍功半或者適得其反?為什麽有的孩子就是和最愛自己的父母成了敵人?為什麽大家都說“窮則傳風”?父母真的有他們說的那麽窮嗎?只要能挖掘到問題的本質,就不難理解天下父母為何苦不堪言。不想做可憐的父母,就不要心胸狹窄,可憐自己。能否真正愛孩子,取決於妳想把他變成什麽樣的人,或者說如何讓孩子快樂成長。
現在中國大部分家長在過去的文化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已經深深的形成了中國的教育發展觀,而這種可怕的,不可改變的觀念,對老師,對家長,對整個中國的發展都是如此的可怕,以至於每個人都可以深受其害。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誇大其詞,因為應該說,每壹個有責任心、敏感、充滿愛心、深愛著的人,都能感受到老遺風。
大多數家長只會按照自己自以為是的思維習慣和方法來教育孩子。他們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形象,也就是說這些父母更看重自己的希望和願望,而這些希望和願望並沒有在自己身上實現。而不是真正關心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這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我真的想讓每壹個家長捫心自問,真的是這樣嗎?妳有沒有想過這麽嚴格的塑造孩子,孩子可能會失去什麽?壹個孩子可能會失去童年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壹生的大部分時間和情緒都在妳的控制和束縛下度過。孩子失去的,更有可能是自己最閃亮的閃光點,失去了30歲之前,或者在他擺脫妳的控制之前,本該屬於他的壹切。我們每天都在談論它。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愛我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在哪裏?
而每壹個父母都應該反思,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愛。愛深嗎?是為了以後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績,還是真的為了教育孩子?好老師都說“教育是讓孩子成為快樂的成年人,而不是所謂的人才”。
愛壹個人——自私的愛往往會成為愛的理由,而這樣的理由是別人無法抗拒的理由。
狹隘的愛通常會成為愛的借口,而這樣的借口往往是推卸責任的借口。
無知的愛情是社會和家庭的毒瘤。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深重的罪惡!
不要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傷害,父母還在固執地喊著“我愛妳”這種空洞無聊的含糊不清的嘴。
看完這些,大家就能看出家庭破裂和快樂逃亡的根本原因了。是啊!當妳真的愛得太多的時候,那是壹種傷害!
當父母不能深刻理解自己,懂得愛的時候,不要輕易對孩子說“我有多愛妳”。戀愛真的要慎重。經過多年的用心良苦的愛,讓孩子感動的驕傲的對所有人說——我的父母是多麽的愛我,讓這樣長久的愛,值得贊美的愛,長久的延續下去,每個人都將是他們忠誠的心願。
妳未了的心願,是時代的艱辛。父母不要把艱辛變成遺憾,更不要把遺憾變成痛苦的種子,不要把痛苦的種子再次種在下壹區人的心裏。愛沒有錯,但是不懂愛卻經常犯錯。
愛情往往太容易變成壹種傷害,我們可能暫時看不到,但只要妳今天種下壹顆罪的種子,十年後就會受到方向改變的懲罰。那時候妳可能會奇怪,為什麽我的孩子對我漠不關心。永遠不要責怪妳的孩子。他是妳帶大的。孩子有多愛妳,有多恨妳,取決於妳種下了什麽樣的種子。
願天下父母不在?/ca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