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最後三個宮殿之壹。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因為幾次被燒毀,明清重建。現存建築建於清代嘉慶三年(1798)。
幹青宮是壹座黃色琉璃瓦重檐宮殿的屋頂,坐落在單層大理石平臺上。走廊寬9間,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臺面到屋脊高度20多米。
房檐處放9個脊。殿前寬敞的平臺上,左右各有銅龜、銅鶴、日晷、細秤,前面有四個鍍金香爐,在殿中間,由高郵路與幹青門相連。
2.交泰殿
故宮最後三個宮殿之壹,位於幹青宮和坤寧宮之間,建於明朝嘉靖年間。交泰殿平面呈方形,深3間,寬3間。明代有壹個寶座,上面掛著康熙皇帝題寫的“無為”匾額,寶座後面有壹個板屏,上面寫著乾隆皇帝所作的交泰殿題詞。
3.坤寧宮
故宮後三宮之壹,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順治二年(1645)重修,順治十二年(1655)仿沈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坤寧宮位於南北,有9條寬廊,3條深廊,宮殿屋頂覆蓋黃色琉璃瓦。明朝是皇後的寢宮。
擴展數據:
紫禁城的建造
明朝永樂五年(1407),明朝開國皇帝朱迪下令修建宮城,壹項浩大的工程開始了。建造宮殿所需的木材來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從山上砍下後,先通過各地河流運入長江,沿長江自西向東漂送至大運河,再經大運河北上。
建築材料中最難收集和運輸的是石材。“橋臺、臺階、欄桿所需要的大量石材稱為漢白玉。這種白色石材集中在距離北京400裏的河北曲陽。長距離運輸又大又重的石頭並不容易。
聰明的工匠想出了壹個輪滑的方法,就是沿路打井,冬天結冰,取井水潑成冰,用滾輪船載著石頭,在冰上靠人力拉著前進。
“三大殿前後禦石長16米,寬3.17米,重200多噸。為了運輸這塊最大的巨石,動用了20,000多名民工,沿途挖了140多口井...籌備工作歷時近10年,場地建設開始大規模展開。把材料準備和場地建設加在壹起,前後用了13年,故宮建成了。
人民網-故宮創造新價值
百度百科-北京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