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位於金衢盆地北緣,地質上稱為“紹興-江山深斷裂帶”,地層分布相當完整。巖石主要為沈積巖,含少量侵入巖和次火山巖。地質構造屬浙西揚子準地臺褶皺帶諸暨衢州凹陷。板塊構造屬於晚元古代太平洋板塊俯沖帶。該市屬於振動加速度峰值小於0.05g的穩定地區。
地貌是浙江省中部的丘陵盆地。東北部群山環繞,西南部低山蜿蜒,中部平原綿延。境內有四大山脈:北部和東部的龍門山和金華山,西北部的千裏崗山支脈和南部的仙霞嶺殘脈。三山:北山、南山、西山。兩個盆地:金衢盆地和墩頭盆地。壹個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公裏,盆地平原403平方公裏,水面85平方公裏。自古有“六山壹水三分田”之稱。
境內河流均屬錢塘江水系。曲江由西向東流,金華江由東向西流入蘭溪市,形成蘭江。
城市氣候屬於東亞亞熱帶季風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夏秋高溫,冬春寒冷,梅雨幹旱明顯。7?九月也受到了臺風的影響。它兼具盆地氣候和垂直分布特征。年平均氣溫17.6?c、年平均降水量1476.5mm,日照總時數1766.2h,年平均風速1.6m/s,年平均蒸發量1388.6mm,年平均相對濕度76%,年平均無霜期264天。優越的氣候條件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但與此同時,陰雨天旱又極易引發水旱災害。
該市位於浙西丘陵山區與金衢盆地的交界處。地表的特點是分割和破碎的低丘陵。大部分地區地質構造屬於錢塘江溝帶,山脈屬於天目山、千裏崗山、龍門山系。1000米以上主峰12座,主要分布在境內西北部和東南部。山脈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整體地勢西北和東南高,中間低,從西南向東北傾斜。水系由外圍向中部聚集,主要河流由西南向東北流動,與山脈走向基本壹致。山地和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88.6%。北部和西部的山脈由古生代至新生代的砂巖、石灰巖和頁巖組成,侵蝕明顯,切割較深,山坡陡峭,相對高差400-600米,坡度30-40度。南部有200m以下的丘陵,地形平緩,坡度較圓,坡度壹般在15度以下,河谷較寬。海拔50米以下平原215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9.4%。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壽長江、蘭江兩岸,土地肥沃,排灌條件良好。是本市的主要農業區,也是商品畜禽的重要產地。
常山縣位於浙江省西部,是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總面積1.099平方公裏,轄6鎮5鄉3街道1.80個行政村,人口33萬。東漢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縣,原名丁洋,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地處江南黃金旅遊線的中心,黃山、武夷山、三清山、千島湖等國家級、省級旅遊景點環繞四周,在常山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地處閩、浙、贛、皖四省邊緣,是浙江對外開放的主要門戶,是江西走向浙江的第壹站和中西部地區走向長三角地區的第壹站,也是長三角、泛珠三角、海西經濟區的重要交匯點。該縣綜合交通優勢明顯,公路、國道、省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國家公路規劃網中浙江重要的交通樞紐。九景衢鐵路縱貫長山、通江出海,是浙江連接中西部的“黃金通道”。青石、花石、硯等特色石材資源品質優良,有華東地區最大的青石、花石專業市場,是“中國觀賞石之鄉”。地質遺跡對科學研究和旅遊有很大價值。有中國第壹個“金釘子”剖面,被譽為“地質史上的活教材”。境內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73.2%。土地資源豐富,可利用土地面積32萬畝。水資源總量654.38+0.3億立方米,出境水質654.38+0.000%,保持三類水標準,常年空氣質量在二級以上,是國家生態示範區和浙江省重要的生態屏障。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許多名特優的新型農產品,享有“中國常山胡柚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油茶之鄉”的美譽。
江山縣位於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是浙江省的西南門戶,也是錢江的源頭之壹。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建縣,1987年撤縣設市。江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浙江省旅遊經濟強市。江浙滬地區唯壹的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形成了江郎山-青陽、仙霞古道-戴笠秘宅、廿八渡-伏蓋山三大核心景區,以及“4+1”的地域特色文化。廿八渡古鎮文化,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人口1,000余人,姓氏1.42,方言1.3。保存了明清古街2公裏、古宅36座,被譽為“江南古炮臺、尋夢之都”。“1”是村歌文化,是江山鄉村文化的代表,是江山農民四大地域特色文化和優秀民間傳統的傳承和發展。全市三分之壹以上的行政村有自己的村歌,作品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20余項,被譽為“中國村歌發源地”、“中國村歌之鄉”、“中國村歌創作基地”。2013年9月,江山文化禮堂村歌音樂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成功上演,在全國率先打響“中國農村好聲音”品牌。
柯城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遊,1985隨撤地建城而建。是衢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壹。柯城始建於東漢,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其中最有價值的南宗孔廟是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孫孔端友於公元1128年隨南巡時所建。它是中國僅有的兩座孔廟之壹。城南的柯藍山被稱為“道教第八洞”,風景秀麗。這就是《晉書》中的“知望遇仙”傳說被收入《中國名勝古跡詞典》和《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的原因。城內有六座古代城門,建於宋代,衢州府城墻是江南保存最完好的。還有《聊齋誌異》中提到的“衢州三怪”(白布怪、鴨怪、獨角怪)出沒的縣城校塘、蛟塘、古鐘樓遺跡。全區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地貌,平均海拔67米。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柯城水資源豐富。有浙江省壹級水源,城市飲用水源為壹級地表水,森林覆蓋率73.7%。常年空氣質量保持在國家壹級標準。2010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區驗收,被命名為國家生態示範區。柯城區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中國的“花木之鄉”、“特禽之鄉”、“柑橘之鄉”。尤其是柑橘,早在南北朝和北魏時期的《水經註》中就有記載。明代被列為貢品,被譽為“南方好果”。現在種植面積20多萬畝,年產量30萬噸。它以味甜、汁濃、石少、色艷而聞名。
衢江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遊,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柑橘之鄉、中國竹炭之鄉、國家商品糧基地、國家瘦肉型豬生產基地、中國高檔特種紙產業基地、中國礦山設備制造基地、中國碳酸鈣產業基地。衢江區位於浙、閩、贛、皖四省邊緣,素有“衢通四省”之稱。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達60億噸,水資源豐富,具有浙江省壹級水源,總儲量23億立方米,森林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森林覆蓋率達72.9%。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設縣,後改稱新安、安,民國元年稱衢縣,至今1800多年。解放後,劃歸衢州代辦處。曲江區經過多次區劃調整,於2001成立。曲江區屬盆地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充沛,生態良好,環境宜人。有魏紫國家森林公園、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田雞龍門、王耀、九龍湖等多處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龍遊縣歷史悠久。在商周時期,建立了壹個古老的國家谷米。秦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在地設太姥郡,隸會稽郡,始為隴右郡。唐貞觀八年(634年),改稱龍丘縣。五代吳六年(931),王錢镠以“丘”與“墓”為近義,並依縣丘起伏如遊龍,改龍丘為隴右。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金華、衢州劃為省轄市,實行市管縣體制,龍遊縣歸衢州市管轄。龍遊水資源豐富,曲江、靈山穿城而過,曲江船廠沙洲、石窟沙洲位於縣城東、西部。龍遊縣位於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山地、丘陵、平原、河流縱橫。南部仙霞嶺殘脈、北部千裏崗殘脈、中部金衡盆地、曲江自西向東橫穿中部,流量28公裏。谷米文化位於龍遊縣泗堤元村,是壹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在這次考古發掘中,* * *發掘出40多件有孔石器、紡車、石刀、帶有碳黑的陶片等。其中壹件有“豬頭”形象的石器,說明浙西先民養豬已有4000多年。其主要特點是地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良渚文化的典型印記,這在隴右谷米文化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精美的玉器,還有成千上萬的陶器殘片,這些“無字天書”還有待考古學家解讀。谷米的國土在越(今古衢州)西部。《國虞》中有“勾踐之地南空,北有虞耳,東有殷,西有”之說,說明谷米是越國西部的壹個地方,地理位置大約在浙江龍遊縣附近。龍遊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金衢盆地,建縣於秦,現屬浙江省衢州市。夏商時期是越國,春秋時期是谷米,後來是越國。楚滅嶽歸楚。大約在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立太漠(又稱大漠)郡,劃歸會稽郡,這裏的文化應該屬於越文化。
婺城區位於浙江省中西部,金衢盆地腹部,東鄰靳東區,南接武義縣,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龍遊縣、遂昌市接壤,北接蘭溪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金華市的核心區域。1985年金華拆城建城時,設立婺城區。2001金華市行政區劃調整,設立新婺城區,畬族為土著少數民族。吳城,歷史悠久,是壹座人文底蘊深厚的吳越古城。婺城歷為金華縣、州、道、府、專署所在地。東漢初平三年(192)設常山縣,後設東陽縣,陳天佳三年(565)改東陽縣為金華縣,為金華國名。文帝十三年(593年)廢郡立州,其地分天文,故名梧州。吳城有“江南小鄒魯”之稱,有唐宋時期的子城遺跡,有中國最早的城墻之壹,有李清照吟詠千古絕唱的巴雍樓,有中國最大的太平天國建築群,有南宋理學鼎盛時期的金華學派,有吳、唐宋時期享有盛譽的梧州窯、黃等名家留下的精美畫卷。武城北部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雙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城南部有城郊型湖山型原憲湖省級旅遊度假區。有許多特色鄉村旅遊景點,如環境優美的樊深鄉,中國十大梯田石高山梯田。武城是著名的中國茶花之鄉、中國桂花之鄉、中國苗木(盆景)之鄉。
蘭溪市位於金華市西部,錢塘江中遊,金衢盆地北緣。光緒《蘭溪縣誌》開宗明義,“城雖小,實為四沖。它位於杭鹽上遊,是的關隘,南被甌包圍,北有徽號防守。受命者,謂浙東重地,不假。”武、曲兩河在蘭陰山腳下匯入蘭江,北上梅城會新安江,稱為富春江,繼續北上富陽,稱為錢塘江。蘭溪自古就有“三江匯流”、“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稱。蘭溪是壹個古老的陸路口岸。唐鹹亨五年(674)金華縣西三河駐防探析:建州為郡,後為郡,屬梧州。因縣西陰山下有溪,崖上多蘭花,水名蘭溪,縣因水得名。1985 5月15國務院批準撤銷蘭溪縣建蘭溪市(縣級),並於7月6日召開蘭溪市成立大會。自古有“六山壹水三分田”之稱。內江屬於錢塘江水系。曲江由西向東流,金華江由東向西流入蘭溪市,形成蘭江。建德市梅城鎮梅城鎮,距建德白沙鎮35公裏。三國吳第四年(225),建德縣成立,縣治在此。697年,唐朝田童二年,周目的統治從羅山遷到建德,之後由周目和兗州統治。1960之前是建德機構和建德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今天是建德縣梅城區梅城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它因古城墻的形狀像半朵梅花而得名。梅城鎮背靠五龍山,三面峰巒拱門,壹面面對新安江,碧水如帶蜿蜒環繞。城市東南是新安江、蘭江、富春江的匯合處。仔細查《兗州》詩:“過城灘更急,直接改道。樹色含兩塔,山形為壹州。”徐青正壽《南關》詩雲:“魏兗州雙塔抱長江丁字溪。城墻裏的子彈是危險的,雲山裏的風景如畫是秋天。”梅城古跡眾多,新安江山頂至今仍有南風塔和北風塔,面對面矗立,像壹把出鞘的寶劍守護著梅城。* * *建德集團誕生在梅城。歷史悠久但現已被遺忘的文物包括千峰亭、別致樓、春亭、環翠亭、玉泉亭、碧澗山莊和龍門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