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裏景區屬於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重慶六大紅色景區之壹、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擁有故居及陵園、楊故居及陵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故居等五個景區。2011,被確立為國家AAAA旅遊景區。楊公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市潼南縣城郊石碾村尖山子,是為紀念中國* * *無產階級運動先驅、重慶市委第壹書記、中央軍委書記楊公烈士而建。是全國重點紀念建築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楊公烈士陵園建於6月1986,由鄧小平同誌題寫。2009年,潼南縣委、縣人民政府啟動了楊公烈士陵園的保護修繕工程,並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築專家康杞負責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在原有12.5畝的基礎上擴建至50.5畝。公園分為入口休息區、墓地觀賞區、展覽辦公區和森林公園區。主要景點有:雕花墻、楊公雕像、楊公烈士墓、馬蹄臺。擴建後的楊公烈士陵園於4月6日開園,2011。楊墓地位於重慶市潼南縣梓潼街道辦事處村,總用地面積30余畝。漢白玉堆成墳墓,祖母綠花崗巖花環鑲嵌在墳墓上方。墓室蓋石是壹整塊漢白玉,刻有尚坤的生卒年月(1907-1998)。
陳摶故裏崇龕花海景區位於潼南崇龕鎮,距潼南市區30公裏。崇龕鎮建於隋朝三年(公元583年)。公元616年,龍坎鎮建為龍坎郡,位於瓦子堡石家壩(今大武村)。1972年,為了避免李隆基名字的禁忌,改稱沖坎縣。967年,崇龕縣降為崇龕鎮,民國時也叫漏子場。沖坎鄉建於1951年,1967年更名為光輝鄉。1993,鎮被拆,光輝、紅星、朱家尖島是同壹個鎮,命名為光輝鎮。2000年7月,廣匯鎮恢復舊名沖坎鎮,被命名為重慶市風景名勝區和重慶市生態旅遊示範鎮。叢坎水庫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沖坎鎮薛佳村獲得“中國鄉村旅遊示範村”稱號。崇龕鎮是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大師陳摶的故鄉。旅遊資源豐富,有八角井、陳摶像、太極塔、太極古鎮、千佛巖、玉佛寺等。潼南油菜花景區位於重慶市潼南區沖坎鎮,清澈的瓊江流經此處。潼南油菜花景區在沖坎鎮青崗村種植了直徑236米、以油菜為主體背景、小麥為配套景觀的中國最大油菜花太極圖案;在沖坎鎮長壽村種植了長120m、寬80m的帆船圖案。在沖坎鎮白沙村主會場周圍,種植了長160m、寬60m的油菜花藝術圖案,蔚為壯觀,美不勝收,形成了花的藝術和花的海洋。
楊公烈士陵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紀念建築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重慶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墓建於1987,鄧小平寫了公園的名字。2010年6月,楊公烈士陵園大規模改擴建。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築專家康杞教授負責規劃設計和施工方案。面積由12.5畝擴大至50畝,功能自下而上分為入口休息區、墓地觀賞區、展覽辦公區、森林公園區四個區域。這裏有烈士楊公和他的妻子趙宗凱的墓,以及為潼南解放而犧牲的32位烈士的墓。中間的西式墓是楊_墓園。楊公的遺體在歷史上被移動過三次。1927年4月6日第壹次祭祀後,遺體暫時存放在重慶江北索國寺。第二次是在1938年,他的父親楊懷慶把他的遺體從江北的索國寺運到雙江安葬。第三次是1987,墓地建好,他的屍體運到潼南尖山子。2010擴建墓地時,並沒有移動墓穴,而是對墓穴進行了維護,出於中國人長眠不醒的傳統思想。碑名由朱德校長親筆題寫,1957。
雙江古鎮景區距潼南市區8公裏。古鎮建於明末清初,北依銀龍山,南依金龍坡,東臨符濤河。後溪河蜿蜒在群山之間,像壹條玉帶圍在腰間。古鎮依山傍水,風景獨特,有“小重慶”之稱,小街小巷,青磚黛瓦,深宅大院,雕梁畫棟,青竹叢,古榕樹。雙江古鎮經過400多年的發展傳承,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古鎮文化。先後被評為重慶市十大歷史名鎮、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中華民國第四任總統楊公的出生地。這裏歷史文化遺跡豐富,有四知堂、故居、虞宮、元太和院、楊寨等20余座清代大型民居建築,還有陸軍機械化學校的營房(川軍抗日將士訓練場、野戰戰場)、禮堂,以及1942為蔣介石、白崇禧遷建的“中正室”、“將軍樓”等多處重要抗戰遺址。雙江古鎮是川劇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有“窩子”、腰鼓秧歌、佛歌、舞獅、評書、錢板、雕塑、刺繡、書法、剪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