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紫薇斗數 - 青城山有哪些景點?至少有5個景點。

青城山有哪些景點?至少有5個景點。

青城山著名景點

今天,有趣的歷史邊肖為您帶來道教聖地青城山的著名景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和邊肖壹起看看。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的主要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聖地,十大洞天之壹,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壹,五大仙山之壹,中國道教發源地,成都十大風景名勝區之壹。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市東68公裏,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裏處。

image.png

景區占地200平方公裏,最高峰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群峰起伏環繞,林木蔥郁,享有“青城靜於世”的美譽。

自然圖片

自然畫坊位於龍駒山牌坊崗山脊上,是壹座十角重檐的亭子,建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 ~ 1909)。這裏的風景很美,遊客來到這裏仿佛置身於壹幅畫中,所以稱之為“自然畫卷”。自然風景位於苻堅宮和石天洞穴之間,海拔893米,兩座山峰夾在中間。

此時,遊客可以看到亭子矗立在懸崖和綠樹之間,仿佛置身於壹幅畫中。亭後常有群鶴,在山中鶴莊;右邊有壹橫石臥於兩山之間的山崖上,名曰“天仙橋”,相傳是神仙聚會遊戲之地。

建福宮

苻堅宮位於張任峰下。始建於唐代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歷經多次修復。現在只有兩個大廳和三個醫院。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公元1888)重建。現存正殿三重,分別供奉道教名人和神靈。堂內柱子上的394字對聯被譽為“青城壹絕”。

苻堅宮建在懸崖下,氣度非凡。左邊是明清公主府遺址,往西壹公裏,就是到了巖石聳立、雲霧繚繞的“自然畫卷”。宋代詩人範成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福,宋帝特意將其命名為“惠慶苻堅宮”。

詩人陸遊寫過壹首詩,形容當時的雀梁苻堅宮是“金印書單金門,竹樹巨雲。”巖脊若分天地,千柱虎視眈眈於其遼闊。關公有古老的假山、寄宿亭、明清福公主梳妝臺遺址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

祖師殿

祠堂位於石天洞右後側的山腰間,就在石天洞外,遊覽寧橋。祠堂,又稱真武官,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宋代詩人張裕隱居於此。唐睿宗的女兒於震公主也曾在此修行,以求成仙。寺內環境幽靜,有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八仙壁畫,詩詞石刻。

image.png

朝陽山

朝陽洞位於主峰蕭勞峰腳下,入口朝東。它有幾英尺深,可以容納100人,據說是寧峰嶽父的住所。阿清朝人黃曾在此居住,並題寫對聯說:“天遠日近,地倦宮闕。”現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題對聯:“空對光,崖蒼有鳳儀。”

老君閣

老君閣位於青城第壹峰(即彭祖峰,或高泰山、蕭勞峰)之巔,海拔1.260米。頂上有壹座獨創的回音亭,寓意“登高望遠,諸山應和”。20世紀80年代末,建起了亭子。

2008年“5.12”特大地震後,如今的重建亭高33米,共九層,下面是壹個圓形,地上是壹個八角形,象征著圓形的地方和太極八卦;外觀為塔形,尖頂狀,中間堆有三寶,寓意天、地、人三才。亭子中空,莊嚴地矗立著壹尊坐在寶座上的老先生蓮花像,高7.3米,平臺高度為10.37米。亭子露在屋頂,用漢白玉封著,大海充滿阻隔和曲折,來回移動到亭頂。

晴吉可賞百裏風光,天府平川百裏美景,可謂天下奇觀。重建前,老君閣雕像以徐悲鴻遺作《子琪東來》青城(老子穿越青牛出關圖)為藍本,經多位學者、藝術家、鑒賞家精心研究,由青城山道友繪制成型。

圓明宮

圓明園位於青城張任北面的木魚山緩坡谷中。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因供奉明道天尊之母而得名。宮內有四殿:前者為靈祖殿,供奉靈官塑像;二堂是老先生堂,供奉老先生;第三個大廳是鬥姆大廳,它是明道和北鬥七星的母親。後殿為三官殿,供奉天地水大帝,全真道創始人呂祖、秋祖、重陽。殿與殿之間有庭院,宮殿內外有曹睿奇花異草,楠木成林,松竹繁茂。有即興雲:“植竹植松,竹藏鳳鶴;佩山耕水,山藏虎豹,水藏蛟龍。”環境很安靜,很適合人。圓明宮裏有壹個道教養生培訓所。

image.png

上清宮

上清宮位於青城山第壹峰上,距離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宮建於晉代,現存寺廟建於清同治年間。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壹峰”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二字為蔣介石題寫。

宮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老君。這裏有老子的雕像和5000字的《道德經》木刻,還有傳說中的馬口和鴛鴦鏡等遺跡,它們是清朝以後在蕭勞峰建造的。是欣賞日出、神燈、雲海奇觀的絕佳去處。

天師洞

在石天的洞穴裏,有“石天”張道陵和他的30代孫子“許婧·石天”的雕像。自建府宮北行兩公裏就是青城的主觀——石天洞。石天洞建於隋朝大業,三面環山,壹面溪水,古樹參天,古色古香。

現存寺廟建於清末,規模宏大,雕刻精細,有許多珍貴文物和古樹。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學傳道。關內的主殿是三清殿,後面是黃帝廟和石天洞。

在石天洞的右下角,有壹個小大廳,三皇殿,裏面有軒轅、伏羲和神農的石像。洞前有壹棵古銀杏樹,高約50米,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是張天師種的,樹齡已達1800年。

1943年夏天,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來到青城山寫生。獨居石天洞,先後創作了《國殤》、《山鬼》等多幅屈原《九歌》插圖作品。青城道士得到的奔馬圖和天馬圖已經在石雕中展出。

四川青城山5個導遊詞精選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聖地,十大洞天之壹,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壹,五大仙山之壹,中國道教發源地,成都十大風景名勝區之壹。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五篇四川青城山導遊小品文。歡迎向他們學習。

四川青城山5個導遊詞精選(1)

女士們先生們,

妳好,歡迎來到都江堰。我是妳的導遊。

成山位於都江堰西南,成都以東68公裏。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壹。

青城山鎮有壹條省道穿越三號公路,進入青城山的公路在鎮上與之相連。公路全長29公裏,其中水泥路面19公裏。村道6條,全長8.7公裏,壹般寬5-6米。1999,實現村村通電話的目標。青城山鎮建立後,鎮上逐漸建立起真正的企業,以生產旅遊產品為主。截止1999年底,全市共有釀酒、茶葉加工、制陶、食品、竹木加工企業24家,其中私營企業7家。主要產品有老馬蒙系列酒、老臘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和紫砂系列產品,年產值7002萬元,營銷收入6750萬元。

青城山是壹個歷史悠久的著名景點。1986後,先後籌資引進十幾億元,修建了月城湖到四望關的索道,開放了青城後山景區,建設了王小波和李順起義展覽館,恢復了泰安古鎮,開放了水晶洞、神仙洞、白雲洞、崔瑩湖、五龍溝、紅巖,把太安寺建設到了另壹個地方。同時,景區管理得到加強和不斷完善,青城山景區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旅遊景區。

四川青城山5個導遊詞精選(2)

親愛的遊客們:

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了青城山,中國歷史名山,道教的發源地之壹。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張任”。東距成都68km,距都江堰市16km。青城山是壹座綠樹成蔭、四季常青的山,群峰環山,故名青城山。是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0年與都江堰壹起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在我們來到苻堅宮。苻堅宮位於張任峰下。詩人陸遊曾寫過壹首詩,形容苻堅宮是“金印書單金門,竹樹參天,烏雲密布”。巖脊若分天地,千柱虎視眈眈於其遼闊。關公有古老的假山、寄宿亭、明清福公主梳妝臺遺址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

我們已經進了青城山的大門。請看後面,這裏寫著幾個大字,“青城山靜於世”。為什麽人們用“隱逸”這個詞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原來,青城山是青與空的結合體,峰、谷、廟都藏在郁郁蔥蔥的綠樹中。丹有千步,曲徑通幽,以靜取勝。自古就有“青城隱居人間”的美譽,與劍門之危、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請繼續前進,我們將進入千山。現在我們在音聖閣。從這裏上山有兩條路。走左邊這條路,只能走上山,會經過自然畫卷、石天洞、朝陽洞、祠堂、上清宮等景點。今天選擇右邊的路,坐索道上山,到達上清宮。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上清宮。在這裏,我們將有機會欣賞到日出、雲海、神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尤為奇特。上清宮賣聖燈的最佳觀賞地。雨後陽光明媚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可以看到山中的燈光,忽明忽暗,忽明忽暗,壹次三五盞,忽明忽暗,壹次幾百盞,山谷如繁星閃耀。其實這只是山區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好了,大家辛苦了,今天的參觀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四川青城山5個導遊詞精選(三)

眾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父子於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於四川盆地邊緣的岷江中遊,都江堰市以西,距成都約60公裏。是集防洪、航運、灌溉於壹體的水利工程。它已經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它不僅是中國最古老、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唯壹的宏大水利工程,其特點是無壩引水。都江堰灌溉面積超過654.38+00萬畝。2200多年來,都江堰仍在正常發揮著它的社會功能,但同時建成的鄭國渠和靈渠的社會功能卻早早被廢棄了。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麽都江堰能灌溉成都平原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所以經久不衰。這其中有什麽玄機?

實際上。究其原因,在於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建設。眾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魚嘴引水堤、沙飛堰溢洪道和寶江口取水口三個主要工程組成。科學地解決了河流自動導流、自動排沙、水量控制等問題,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有人繼、不缺糧不餓”的天府之國。都江堰幾千年來壹直受益於這三個源頭。

首先,我們來看看魚嘴導流堤的妙用。顧名思義,堤的前端形似魚嘴,故名。它的主要作用是把從上遊流下來的水分成兩部分。左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的主流,右邊是沿山腳的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魚嘴的設置非常巧妙,充分利用地形巧妙地完成了引水、分水的任務,在汛期和枯水期不同水位下起到調節水量的作用。春季,也就是枯水期,岷江水量小,灌區處於春耕,需要用水。此時岷江幹流直接流入內江,約占水量的60%,占外江水量的40%,可以保證灌溉。到了夏季汛期,在曲線動力學原理的作用下,兩者的比例會自動反轉,內江40%,外江60%,這樣灌區就不會被淹。二王廟墻上刻的《三字經》中的“把水分成四六份,撫平幹旱”是指魚嘴自然調節分流比例。

魚嘴除了分水的功能,還有壹個重要的排沙功能。因為建在岷江大彎下,外河在凸岸,內河在凹岸。到了汛期,水流攜帶的大量砂石必然會形成巨大的漩渦。此時含沙量大的底層水被離心力甩出,直奔主流60%的外江,含沙量小的表層水被離心力甩向凹岸,沖向內江。魚嘴28%排沙,80%排到外江,20%排到內江。

魚嘴做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看飛沙堰的作用。飛沙堰位於魚嘴以下1070米處,長200米,高2.15米。這是壹個看似普通的項目。其實它的作用很大。毫不誇張地說,它是保證成都平原不受水旱災害影響的關鍵。它的主要作用是排水,也就是內江的水流動的時候。把多余的水從這裏排到外江。如果發生嚴重洪水,飛沙堰會自動決堤,使大量河水回流岷江主流。另壹個作用是排沙。剛才說魚口80%的沙已經排到外江,剩下的20%會到內江。進入內江後,所有的沙子都不會流入成都平原。因為飛沙堰在這裏排沙起著關鍵作用。它會把20%的沙中的15%排入外河,這樣只有5%的沙會從包口進入成都平原。壹般來說,洪水越大,沙飛堰的排沙作用越強,最高可達98%。這就保證了內江的水流通暢。可見飛沙堰真的不簡單。

寶瓶口是雷宇山脈延伸至岷江的長脊上的壹個切口,是人為開鑿的控制內江流入的咽喉。因其形似瓶口而得名。寶瓶口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通道。它有壹個固定的進水口。再多的水流入內江,只要超過寶瓶口的容量,就會被關在外面。從而保證成都平原有足夠的水灌溉,同時又不會遭受洪澇災害。說到瓶口,不得不說它的挖掘過程很辛苦。當時生產工具落後,民工用鐵制工具挖。這個項目的進展極其緩慢。據估計,要挖通它需要30年時間。後來有壹個有經驗的老民工建議,在巖石上開壹些凹槽,然後放上柴火點燃,讓巖石爆裂,然後用冰冷的岷江水澆灌。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下,李冰終於用了八年時間打通了雷宇。在瓶口的壹側,可以看到那堆正在離開。它因與雷宇山脈分離而得名。

都江堰的三大工程就是這樣運作的。不難發現,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正是這種互動讓都江堰如此偉大和獨特。“因勢利導”是其治水哲學的精髓。它代表了壹種與現在普遍使用的大壩完全不同的控水理念。壹個是征服自然,壹個是順應自然。都江堰以其不可思議的水哲學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揚。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水庫平均壽命只有50年,條件較好的美國水庫不超過300年。相比之下,都江堰已經存在了2200多年。難怪於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感嘆: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四川青城山5個導遊詞精選(四)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坐汽車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利用路上的時間給大家介紹壹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63公裏。因其青山綠水,樹木蔥郁,壹年四季清幽涼爽,壹直是川西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因為它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壹,自東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裏,壹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遍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道教名山。說到這裏,妳可能聽說過青城山的基本特征。那是離城市最近的景點,自然風光幽靜,道教文化歷史悠久,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的相當完好。因此1982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5438-0999,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合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的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很快每個人都會知道我說的是真的。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青城山有36座陰陽峰呈環狀排列,峰巒峻峭,樹木蒼翠,因其形狀而得名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青字有三分水。因為古老的神話“杜青、魏紫和天地都住在這裏”,這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它被稱為青城山。後來,東漢道教創始人張玲·張天師在青城山的基礎上創立了石天道。道教提倡“克己復禮”、“返樸歸真”的教義,與青城仙都的含義不謀而合,山名不變。

唐初佛教發展迅速,青城山上佛道有領土之爭。官司打到皇帝,唐玄宗信以為真,親自下詔判決“廟歸道教,廟在山外”。道教贏了。但是聖旨上寫青城山的清字裏沒有水旁的綠。道教不僅借助皇帝親判的力量收復了疆域,還改名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壹,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天蒼山,又名張任山。東距成都68km,西南距都江堰水利工程10km。主峰蕭勞峰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危、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靜於世”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與都江堰壹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青城山在歷史上有很多名字,如“文山山”、“古天山”、獨山、張任山、赤城山、青城都城、天國山等。青城山被譽為“天下第五名山”。

四川青城山5個導遊詞精選(五)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壹,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苻堅宮建於唐朝,相當大。自然畫坊是清光緒年間修建的亭子。石天洞,裏面有“石天”張道陵和他的三十代孫的雕像。現存寺廟建於清末,規模宏大,雕刻精細,有許多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km處。因山上樹木蔥郁,四季常青,壹直享有“青城山靜於世”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源地。全山道觀以石天洞為中心,包括苻堅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余座。苻堅宮建於唐代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存正殿三重,分別供奉道教名人和神靈。堂內柱子上的394字對聯被譽為“青城壹絕”。自然畫坊位於龍駒山牌坊崗山脊上,是壹座十角重檐的亭子,建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 ~ 1909)。這裏的風景很美,遊客來到這裏仿佛置身於壹幅畫中,所以稱之為“自然畫卷”。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壹般采用按中軸線對稱發展的傳統方法,並根據地形巧妙地建造各種建築。建築裝飾也體現了道教對吉祥、長壽、長生的追求。對深入研究中國古代道教哲學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簡介

青城山簡介

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的都江堰風景區,東距成都68公裏,距都江堰僅10公裏。主峰蕭勞峰海拔1.600米,綠樹成蔭,四季常青。群峰環山,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山”之稱。青城的寧靜是歷代文人所推崇的。1940左右,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居住在青城山上的上清宮。他尋秘,潑墨探彩,作品越千,還封了印,自號“青城客”。上世紀60年代,張大千在遠離海洋的巴西聖保羅畫了壹幅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和家人臥遊。晚年說“看山歸故裏”,“今能畫而不能歸”,壹生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眷戀。

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的發源地之壹。傳說道教大師張道陵晚年出現在青城山,在此出山。從此,青城山成了石天道的祖庭,全國各地的石天都來青城山祭祖庭。

張道陵,原名張玲,生活在四川,在何銘學習道教。他根據《太平經》撰寫道書,自稱太上老君口述,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以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經典,創立了五鬥米道,又名石天道,後被尊為石天,改名張道陵。

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千山是青城山景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裏,風景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苻堅宮、自然畫卷、石天洞、朝陽洞、祖師廟和上清宮。後山總面積65,438+000平方公裏,是壹個水美、林幽、山美的奇觀。主要景點有金碧天倉、聖母洞、吳灘山泉、白雲群洞、天橋仙境等。

據古書記載,青城山據說有“三十六峰”、“八大窟、七十二小窟”、“壹百零八景”。

自古以來,人們就用“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是綠與空的結合,峰、谷、廟都隱藏在郁郁蔥蔥的樹木之間。道觀亭是天然材料,不雕琢。與山泉融為壹體,體現崇尚簡約自然的風格。

青城山還有三大自然奇觀:日出、雲海、神燈。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賞地。

雨後陽光明媚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可以看到山中的燈光,忽明忽暗,忽明忽暗,壹次三五盞,忽明忽暗,壹次幾百盞,山谷如繁星閃耀。相傳“神仙之城”青城山的神仙在向張天師道賀時,都會點起燈籠,稱之為神燈。其實這只是山區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

千山風景區

苻堅宮:位於張任峰腳下,山門左側。始建於唐代,歷經多次修復,現僅存兩堂三院。苻堅宮建在懸崖下,氣度非凡。左邊是明清府公主遺址,向西1 km,即壹幅巖石高聳、雲霧繚繞的“自然畫卷”。宋代詩人樊達曾在此為宋帝祈福,宋帝特意將其命名為“瑞卿苻堅宮”。詩人陸遊有壹首詩描述當時的雀梁苻堅宮是“金印書單的金門,兩旁是巨大的竹林和雲彩。巖脊若分天地,千柱虎視於其無窮。”寺內有古假山、寄寓亭閣、明清福公主梳妝臺遺址,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

自然風景位於苻堅宮和石天洞穴之間,海拔893米,兩座山峰夾在中間。此時,遊客可以看到亭子矗立在懸崖和綠樹之間,仿佛置身於壹幅畫中。亭後常有群鶴,在山中鶴莊;右邊有壹橫石臥於兩山之間的山崖上,名曰“天仙橋”,相傳是神仙聚會遊戲之地。

石天洞從自建的福宮向北兩公裏,即到青城寺——石天洞。石天洞建於隋朝大業,三面環山,壹面溪水,古樹參天,古色古香。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學傳道。關內大殿為“三清殿”,背後有黃帝廟、石天洞等古跡。在石天洞的右下角,有壹個小大廳,三皇殿,裏面有軒轅、伏羲和神農的石像。洞前有壹棵古銀杏樹,高約50米,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它是張天師種的,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1943年夏天,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來到青城山寫生。獨居石天洞,先後創作了《國殤》、《山鬼》等多幅屈原《九歌》插圖作品。青城道士得到的奔馬圖和天馬圖已經在石雕中展出。

祠堂位於石天洞右後側的山腰間,就在石天洞外,遊覽寧橋。祠堂,又稱真武官,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宋代詩人張裕隱居於此。唐的女兒公主也曾在此修煉成仙。寺內環境幽靜,有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八仙壁畫,詩詞石刻。

朝陽洞位於主峰蕭勞峰腳下,入口朝東。它有幾英尺深,可以容納100人,據說是寧峰嶽父的住所。阿清朝人黃曾在此居住,並題寫對聯曰:“天遠日近,地倦宮闕。”現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題對聯:“空臉迎光,崖蒼有鳳儀。”

上清宮位於青城山第壹峰上,距離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現存寺廟始建於晉代,建於清同治年間,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壹峰”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二字由蔣介石題寫。宮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老君。這裏有老子的雕像和5000字的《道德經》木刻,還有傳說中的馬口和鴛鴦鏡等遺跡,它們是清朝以後在蕭勞峰建造的。是欣賞日出、神燈、雲海奇觀的絕佳去處。

青城後山

青城後山位於泰安鄉青城山後,距成都60公裏,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裏。西北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東北與召公山相連,東起天倉山、前原山到達石天洞、福建宮,西南與柳丁山、天國山接壤。與青城山壹脈相承,深藏不露,神秘莫測。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發展起來。從青城山大門左側的道路乘車向西,過清溪橋,過後山門,經過飛仙閣、飛仙觀、響水洞、白石磨、金鞭閣、八卦臺、貢茶閣、應縣閣、三龍亭等多個景點,然後到達青城後山景區的起點太安寺。景區長達20多裏,新建的索道可以讓遊客節省壹半的路程,還可以欣賞青城山後面的部分風景。近年來,各種酒店紛紛興建,為遊客開辟了許多全新的旅遊項目。慶城後山也是蜀茶的著名產地。姜維鎮建於宋代,清代這裏出產的名茶被列為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