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劍太快時,往往難以自如收發。壹開始妳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劍術已經漸漸進入了魔道(大概是因為江湖人稱他為“劍魔”),直到“誤傷義人”的“惡性事故”發生。
雖然書中沒有詳細記載如何“誤傷義人”,但據其結果(即使獨孤求敗,將“魏紫軟劍”定義為不祥之物,“棄之於深谷”,從而開創“重劍級”新境界),與“軟劍級”劍術無法收發於心有關。從這個角度來看,獨孤“棄魏紫軟劍”的舉動,其實代表了獨孤放棄“軟劍班”武學彎路,另起爐竈的決心,頗有點“感覺今天對,昨天不對”的意味。而且把“誤傷義人”直直地寫在劍墓上,是人所不能及的,可見其坦蕩蕩,光明磊落。
(題外話:很有可能是在這期間將《獨孤九劍》傳給了“義人”的後人,讓這套劍法日後能傳給馮清揚,但楊過看到的劍墓中並沒有劍譜的記載。)在放棄了“軟劍級”的學劍錯誤後,他通過總結多年的實踐經驗,終於悟出了“以己之短打小聰明,以重壓輕”的學劍智慧,從而使他的祖傳學劍取得了第壹次實質性的突破。
至於“軟劍時期”,接下來我想說的是,軟劍勝於劍,不僅僅是壹個“快”字。我覺得軟劍的勝利之劍接近道家“強則下,弱則上”的理念。無論世間萬物還是武功招式,鋒利的不堪壹擊,柔軟的歷久彌新。在金庸的作品中,壹套武功如果壹味的猛、快、狠,只是壹路走好,永遠不能算是上乘。就連我家首創的龍十八掌,都被九陰真鏡證明更為靈動靈活。20歲時,他領悟到了柔中求剛的智慧,於是棄劍而去,投奔魏紫,這是他武術生涯的第壹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