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河鼓”和“織女”指的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據民間傳說,牛郎星是五谷之神,織女星是天帝之女蠶神。無論是谷神還是蠶神,都是我們農耕民族的祖先非常重視的神。當時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向的星,統稱為二十八星。每年初秋和七月,牛郎星和織女星的運行最為突出。
人們還發現,牛郎星在織女星的東面,中間有壹朵白雲狀的東西,從北到南斷斷續續地劃過天空。人們稱之為天河。天河東南方壹條直線上有三顆星,中間那顆很亮,兩邊的光很弱,看起來和中間那顆距離壹模壹樣。這三顆星叫天秤座,也叫壽誕。
中間最大最亮的星是牛郎星,也叫牛郎星。它的光線略黃,不如織女星亮。於是,出於對自然的崇拜,人們將這兩顆星擬人化,出現了大量關於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並逐漸趨於完善。
被降職後,佩妮出生在壹個農民家裏,取名牛郎。後來因為父母去世早,他和哥哥嫂子住在壹起。但是哥哥嫂子對他很不厚道,想和他分開。最後她只給了他壹頭老牛和壹輛破車,其余的都被她哥嫂壟斷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在荒地上耕田蓋房,勉強糊口。這壹天,老牛突然開口了,對牛郎說:“牛郎,今天妳去碧蓮池,那裏有幾個仙女在洗澡。妳把那件紅色仙女服藏起來,穿紅色仙女服的仙女就會成為妳的妻子。”
牛郎見老牛說話又驚又喜,便問:“牛哥,妳真的會說話嗎?”妳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悄悄地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叢裏,等待仙女們的到來。
不壹會兒,仙女們真的漂了進來,脫下輕便的衣服,跳進了清澈的小溪。牛郎從蘆葦叢中跑出來,搶走了紅仙女的衣服。仙女們看到有人來了,就急忙穿上衣服,像鳥兒壹樣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脫的仙女。她是織女。織女看到自己的仙衣被壹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
這時,牛郎走過來對她說:“答應做我的妻子,我才能把衣服還給妳。”織女定睛壹看,發現牛郎就是她日夜思念的那頭牛,於是羞澀地答應了他。就這樣,織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後,努力工作,相親相愛,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不久,他們生了壹兒壹女,非常可愛。牛郎和織女以為可以壹輩子在壹起,白頭偕老。然而,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立即派神仙捉了織女,回天謝罪。
這壹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的牛郎匆匆回來了。他眼睛紅腫,告訴織女:“牛哥死了。臨死前,他讓我把他的牛皮剝下來收起來。總有壹天,我能穿上它飛上天。”
織女壹聽,明白了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只因為為被降職的矮牽牛說了幾句好話,就被降職上天了。但是織女納悶,怎麽會突然死了呢?織女讓牛郎剝下牛皮,把老牛埋好。
這時天空風雨交加,天兵天將從天而降,很難說是護送織女飛上了天。這時,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壹看,只見牛郎提著壹對籃子和兩個牛皮孩子走了過來。
慢慢的,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織女也能看到自己孩子可愛的臉龐。孩子們都張開雙臂喊著“媽媽”。
眼看著牛郎織女就要見面了,可就在這時,太後到了祥雲。她摘下頭上的金釵,劃到他們中間。此刻,壹條翻騰的天河橫在織女和織女之間,無法跨越。
織女望著天河對面的牛郎和他的孩子,哭得嗓子都啞了。牛郎和孩子們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是那樣的揪心,催人淚下,連正在觀看的神仙都感到心酸和難過。
王太後看到這壹幕,也被牛郎織女的忠貞愛情所感動,於是同意讓牛郎和孩子留在天上,並讓喜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天河架橋,牛郎織女見了壹次面。從此,牛郎和他的孩子生活在天上,與織女隔著壹條天河。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寄托了古人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向往和渴望。
其實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牛郎織女最早是作為兩顆星的名字出現的。這兩個星名最早見於《詩經·瀟雅》中的大東,詩中的牛郎叫矮牽牛。
古人之所以關註天上的星星,是因為夜空中星星位置的變化可以用來標記農時和守時,而牽牛花和織女這兩顆星星則被古人作為秋天到來的標誌而註意到。
這壹點在我國歷史上第壹部歷法《夏·鄭瀟》中說得很清楚:“七月...天壹亮,織女就朝東走了。”壹句“織女向東走”包含了牛郎織女七夕天河故事的所有秘密。
東漢時,無名氏寫的《古詩十九首》中,有壹首《壹路牛郎星》,描寫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故事,詩中寫道:
遙遠的牽牛星,嬌嬌河漢女。巧手,做壹臺織布機。終日無章,淚如雨下。
河水清與淺,有多大區別?水與水之間,脈脈無言。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佩妮和織女是互相傾慕的戀人。
在文字記載中,最早把牛郎織女描述為夫妻的,應該是南北朝時梁蕭統編的《文選》。此時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七夕相會的情節已經初具規模,從天上兩顆星到夫妻。
但在古人的想象中,天上的夫妻和人間的夫妻基本是壹樣的,所以故事中沒有悲劇色彩。東漢時,應劭的《風俗依桐》中有壹段記載:
織女七夕渡河,鵲橋會。據說第七天,喜鵲的頭無緣無故地高了起來,因為梁壹渡越過了織女。
這說明,在當時,不僅牛與織女是夫妻的理論已被普遍認可,而且他們每年以喜鵲為橋在七夕相會的故事也已在民間廣為流傳,並融入習俗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不斷豐富發展。《荊楚隋史集》中有這樣的記載:
天河以東,有壹位織女,天帝之子,每年織苦工,織錦衣。天帝哀其孤獨,許配他到河西領牛郎,婚後棄織。天帝大怒,下令讓他回河東,每年七月七日才回壹段時間。
牛郎織女的故事,從這裏發展到現在,變化很大。由於牛郎織女婚後貪圖享樂,“棄織”,惹怒了天帝,受到了懲罰。這給故事帶來了悲劇的氣氛。
那麽,為什麽在後面的傳說中加入老牛的角色,並讓它在故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呢?因為牛是農場的寶貝,農民熱愛養殖牛,甚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牛身上。
當生活理想受到阻礙時,農民往往會產生幫助奶牛的幻想,希望奶牛發揮神奇的力量,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同時,將動物擬人化也是各種民間傳說中經常使用的藝術手法之壹。
牛郎織女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追求和倡導。讓人相信愛情來之不易,讓人更加珍惜愛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