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州寒山寺門票:20元
蘇州寒山寺簡介:
如果妳穿過喬峰古鎮的石頭胡同,或者站在喬峰的橋頭,妳可以看到青瓦黃墻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之中,庭院松柏蔥郁,曲徑通幽。唐代詩人張繼路過寒山寺,寫下了“楓橋夜泊”的詩句:“霜夜,江風點火,長眠。蘇州城外寒山寺,夜半敲客船。”韻鐘流傳千年,所以寒山古寺聞名天下。
寒山寺位於喬峰鎮,距蘇州城門5公裏。它建於六朝梁田健時期(502-519),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原名“苗栗普明塔”。唐朝貞觀年間,相傳著名高僧寒山、積德從天臺山來此,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在1000多年間被火燒毀了5次(壹度說是7次),最後壹次重建是在清朝光緒年間。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剎之壹。寺內有許多歷史遺跡,包括張及時的石刻、寒山發現的石像以及文徵明和唐寅題字的殘片。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儺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峰江樓等。
蘇州寒山寺交通指南:
蘇州寒山寺地址:蘇州寒山寺巷24號
蘇州寒山寺自駕路線:
走京福高速濟南西出口,沿經十路向東,在省體育中心順河高架橋上向北,在胡明北路下車到大明湖北門。下高速大概30分鐘。
蘇州寒山寺公交路線:
乘車路線:313.301.307 . tour 3 . 406 . 622 . 9 . 10.3245438+0.45。
2.蘇州環秀山莊門票:15元。
蘇州環秀別墅簡介: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景德路262號,現為蘇繡博物館。此園五代時為千金谷園舊址,明清時成為私家園林。現占地面積217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54平方米。景觀以山為主,池水為輔,建築不多。花園雖小,卻很有氣勢。
園中湖光山色的假山是中國最大的,占地僅半畝,而山中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如懸崖、山峰、洞穴、山谷、梯田和道路,變化多端。潭北第二座山東渚山,氣勢磅礴,渾如山脈,逶迤斷崖。登島路與劉健路口,有壹片藍天仰視,幾條清溪遠眺;氣勢磅礴,美不勝收,就像置身於壹座大山之中,整座山都經過精心處理,貼近自然,壹石壹縫。可以適當解釋,也可以隔空欣賞。難怪有“江南獨壹無二”的美譽。
環秀山莊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此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作為蘇州古典園林之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假山庭園
環秀山莊被列為蘇州名園主要是因為它的假山。這座假山占據了整個花園的三分之壹,位於花園的東面,其尾部向東北方向延伸。花園的東面被壹堵高墻圍著,像畫框壹樣與外界隔絕,頂部有壹扇漏水的窗戶。西邊是壹條貫穿南北的玄關,壹邊靠墻,另壹邊靠墻。
現在的假山是清代疊山大師葛(1764 ~ 1827)所建。他繼承了清代著名山水畫家石濤(1641 ~ 1710)的“筆法”,所以疊放其上的假山有遠山之姿,山勢肌理分明。前面的山形頗似蘇州西郊的獅子山,主峰前凸,次山後立,雄偉險峻,相呼應。在主山的東北方向,平岡的低矮山丘不斷隆起,讓主山不僅感覺到高,還能疾馳而過。到西南角,山體形成懸崖,動態趨勢繼續向外傾斜,面向水池。以壹塊巨大的豎石為骨架,將山體折成豎石墻,峰端封閉,形成壹座從地面拔起的美麗山峰。峰姿斜劈入河,似畫中斧劈法。與山腳下的池水相連,堤腳其實是空的,就像壹個天然的水洞和壹股清泉的源頭,在雄偉的巖石映襯下生動自然。
主山前後有兩個山谷:壹個是從西北流向東南的山澗,壹個是東西方向的山谷。山谷在半山腰交匯,形成T字形,將主山分為三部分,外側峰巒疊翠,內側空靈洞天。前後山崗之間形成壹條寬約1.5m,高約6m的山溝。山雖隔,氣勢不變,自東向西。山的尾巴似乎無窮無盡地延伸,被墻截斷。認為這是清代“立於山腳,削溪破谷”之術。山澗之上,由壹條平坦的石梁相連,前後左右相映,有主人有客人,有層次有深度。因為山是真的,谷是空的,所以有虛實對比。山上種植花木,春天盛開的牡丹,夏天的紫薇,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柏樹,使景觀充滿生機。
假山後面有個亭子,依山傍水,邊上有個小懸崖和石池。因有“平原碧波蕩漾,四清倒影”之意,故名“半池秋水房山”。這個亭子可以看到山的美麗景色。周圍的樹木清澈陰涼,樹枝蒼白,樹葉幹枯,充滿野趣。出亭北,石階之下,山澗低矮,峰巒嶙峋,園北有壹條路通往“步丘船”。船的南邊面對著水。這座建築有三個房間寬,遠遠地與池南殿遙相呼應。
費雪泉
環秀山莊西面是秋山,臨池石壁上刻著“飛雪”二字。它曾是蘇州園林中的名泉。環秀山莊在明代曾為申時行所有。清朝乾隆年間,刑部尚書蔣濟買下,重修。它挖泉,水質很美。蔣濟將其命名為“飛雪泉”,類似於蘇東坡茶湯詩中“地上珍珠落,飛雪輕繞歐洲”的意思。
這個雪泉淤塞已久,現存的遺址被後人巧妙利用,成為這個大假山山溪的源頭。山澗裏有危險的臺階。雨後,瀑布奔流而下,流進水池和主山的山腰。石墻占地面積不大,但洞、谷、崖、崖都準備完工。自成壹體,與主山相連,壹主壹從,壹正壹負。充滿魅力,墻與墻之間有踏板和翅膀。從樓上可以到達水邊,路徑極其陡峭。奇怪的是,巖壁上適當的位置都有扶手,排列得恰到好處,自然不留痕跡,讓人不禁驚嘆園丁們的非凡匠心。路的盡頭,近水的落基山脈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