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景點介紹:
壹、南宋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的名稱源於南宋《西湖山水畫》的題名。南宋的《郁芳勝覽》和吳的《梁璐夢》都有記載。南宋後期人們創作的詩詞中,以西湖十景為題的人很多。十大景區各擅勝場。* * *的共同點是所有景點都在西湖附近或湖中,只是個別景點的名稱和排列順序不同。當時的十景是平湖秋月、蘇堤肖春、斷橋殘雪、雷峰落日、南屏夜鐘、屈原風蓮、華鋼觀魚、柳浪吟、三潭印月、兩峰插雲。宋亡入元時,西湖十景壹度冷清蕭條,景點所指的景點要麽名存實亡,要麽舊跡難覓。明代十景復原,有所建樹。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壹壹。
《西湖十景》書名中“雲中兩峰”改為“雲中兩峰”;《雷峰夕照》(或《雷峰夕照》)改為《雷峰西照》;“南屏夜鐘”改為“南屏蕭中”。雖然“趙茜”和“蕭中”只改變了壹個詞,但它們並沒有被人們所接受。因此,這兩個改了的景點名稱只在清代有關西湖的著作中有所發現。之後人們寫詩作詞,仍沿用原名。康熙帝為十景題詞後,浙江地方官員先後將十景的名稱寫在禦筆房,刻石立亭加以保護。到目前為止,十景的名稱過去只記載在書本上,成為十景所在景點的標誌。後來,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時,為十景各寫了壹首詩,刻在碑背上,使西湖十景之名更廣為人知。此外,許多描繪宋、元、明、清及近代十景的繪畫、詩歌、遊記和照片被公認為西湖景觀的代表。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因民國13年(1924年)雷峰塔被推倒而消失外,其余九景均進行了整修、恢復和擴建,不僅煥然壹新,而且符合景區名稱。
(1)三潭印月
(2)斷橋和殘雪
(3)平湖秋月
(4)屈原的風荷載
(5)插入雲中的雙峰
(6)劉郎文英
(7)雷鋒日落
(8)南屏夜鐘
(9)蘇堤肖春
(10)在華鋼看魚
二、元代錢塘十景
西湖,又名錢塘湖,元代有“錢塘十景”之說,景點有:柳橋柳巖、九裏雲松、靈石橋閣、靈泉猿嘯、葛嶺於超、鼓山薛稷、北關夜市、浙江陶丘、雙峰白雲、西湖夜月。其中“兩峰白雲”、“西湖夜月”與南宋西湖十景中的“兩峰插雲”、“平湖秋月”含義相同,所以後人常稱之為“錢塘八景”。
(1)柳橋煙柳
(2)九裏雲松
(三)靈石木刻歌
(4)冷泉猿竊竊私語
(5)葛嶺超剛
(6)孤山集學
(7)北關夜市
(8)浙江陶丘
(9)雙峰白雲
見南宋《雲中雙峰》西湖十景。
(10)夜月西湖
看南宋西湖“平湖秋月”十景。
三、清代西湖十八景,杭州二十四景。
《清·湖山簡介》卷壹:“雍正年間,總督李治理西湖,修繕景點,在西湖上增加了18處景點,項目有:湖山春舍、功德崇芳、玉帶清紅、海霞西雙、梅林、魚沼秋蓉、荷塘松舍、寶石鳳閣、亭灣騎射、和玉泉魚躍。十八景分布廣泛,涵蓋西湖山、湖、洞、泉、巖、園等。它們的內涵既有自然風光,也有民俗風情,大部分是由傳統的景點、景物發展而來,也有壹部分是當時新建的景點。西湖的18個景點大多名存實亡或已被新景點取代。
清朝乾隆後期,因乾隆皇帝南巡杭州,被列為杭州二十四景。風景由雍正至十壹景之間的西湖十八景中的十三景組成。場景名稱分為四字和三字。二十四個景點:虎山春舍、抱石峰亭、玉帶清紅、烏山大觀、梅林何炅、湖景、屍佼秦明、玉泉於越、鳳嶺松濤、天竺石翔、桃光管亥、雲起範靜、西溪潭美、逍遙天園、怡園湖亭、柳玉山居、黃陵胡安娜。
(1)虎山泉社
(2)榮譽和對廣場的尊重
(3)玉帶和清虹
(四)海霞喜爽
⑤梅林屬於鶴類
(6)魚池中的秋蓉
(7)荷塘松屋
(8)寶石鳳閣
(9)亭灣騎射
(十)屍佼·秦明
(11)玉泉潛水
(12)鳳嶺松濤
(13)俯瞰湖中央
(14)吳山大觀
(15)天竺香市
(十六)雲起·範靜
(17)低調看海
(18)西溪探梅
(19)小天堂
(20)怡園湖亭
(21)留在山居。
(二十二)黃陵卷
(二十三)印相別業。
(24)芮氏古洞
(25)向太蒲官
(26)城關站
(27)蜀谷堂
四、新西湖十景
新西湖的十個景點是雲起竹徑、滿龍貴嶼、虎跑、龍井茶、九溪煙樹、烏山天峰、軟墩環碧、黃龍、玉帝和寶石流霞。1984由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浙江電視臺、杭州市旅遊總公司、風景名勝雜誌社聯合主辦的新西湖十景評選,由杭州煉油廠、杭州啤酒廠、杭州中藥廠、杭州橡膠廠、杭州電視機廠、杭州牙膏廠、杭州電風扇廠、杭州洗衣機廠、杭州利民制藥廠等9家企業贊助。來自全國各地的65438+萬人參與,* * *提供了西湖7400多個景點,最終評選出10個景點。陳雲寫了《雲起竹徑》,陳書良寫了《九溪煙樹》,趙樸初寫了《虎跑夢泉》,李長路寫了《黃龍崔塗》,劉海粟寫了《滿龍》。1985年9月起,杭州園林文物管理局陸續在10景點豎立紀念碑或刻景點名稱。
(1)軟盾換幣
在西湖的外湖,位於中央亭之西,阮公墩是湖中三島之壹。嘉慶五年(1800),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將疏浚淤泥堆積成島,俗稱“軟灘”。該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由於地勢低窪,土質松軟,島上180多年沒有任何建築,樹木雜草眾多,是候鳥的棲息地。民國二十三年(1934),杭州童軍總會曾被辟為童子軍營地。西湖1952至1958段疏浚時,島周圍增加了拋石,面積略有加寬。1977年圍島築堤,再次擴大了面積,填了外來土。1981年,島上增加了1000多噸外來土,開始了“園圍小樓”。“圍園小樓”采取竹屋的形式,以輕鋼骨架為屋架,利用盤根錯節的表土,無需驅趕。建築體量適中,給人以輕盈、簡約、典雅、樸素的感覺。全島布局:島中央為林中空地,西北由廳堂、回廊、綠籬、柴門組成。東南岸為船屋,東北岸設以杉樹皮為頂,棕櫚為柱的圓亭,名“易雲”(紀念阮元)。館名“雲水居”,堂內有牌子寫著“度假村又在紅荷花綠楊樹的樹蔭下;青《自古以來有天有月》,阮元所作。小島漂浮在波光粼粼的碧波上,隱藏在花草樹木之間,就像碧玉盤中的壹顆晶瑩翡翠。“軟盾環璧”的名稱由此而來。整個環境遠山近水,開闊清澈,清幽寧靜。軟盾環碧花園設計獲1985城鄉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浙江省優秀設計壹等獎。建於1982,開放初期被辟為湖上第壹垂釣區,遊客可上島品茶垂釣。從1984開始,島上就開始舉辦“環碧莊”仿古遊,在西湖夜遊中很受歡迎。
(2)雲中流動的寶石
在寶石山上。抱石山是西湖北岸的壹道屏障。該山屬火成巖,呈赭紅色,陽光照耀如行雲流水,故名此景。寶石山山頂是觀賞西湖全景的景點之壹,有許多歷史遺跡,如寶奎塔、屯夏石、落星石、秦煌纜車石、來鳳亭、早期陽臺、鄭川洞和鄧開嶺。
黃龍崔塗
在棲霞山後面的掃帚塢,也就是黃龍洞。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龍積菜”之稱,“黃龍崔塗”之名由此而生。用“吐”字突出了泉池絕壁間龍口噴水,倒掛珠簾的獨特景象。黃龍洞在宋元明清時期是佛教勝地,民國初年改為道觀。前面是花園,後面是山洞和山谷。它集真山假山、自然風光和人工建築於壹體,是園林中的精品之壹。黃龍洞現存格局,其主要建築、巖石、水池均為民國11 (1922)年廣東省道教協會弟子所修。那壹年,黃龍洞的住持盧回到了世俗世界,並將洞穴的財產轉售給了廣東省道教協會。黃龍洞的假山全部由泥黃色的沙子和石頭按照自然山體堆積而成,是西湖最大的假山。假山是壹個半腰的人工洞穴,名為“黃龍古洞”,內含壹個黃龍始祖的石雕。山頂是“雲洞”,經常有霧。泉池旁有壹塊精致的巖石,正面刻著“龍使靈”四個字,背面刻著“水不深”。“文革”期間,黃龍洞損毀嚴重,雕塑被毀,水龍頭和部分危房、木廊被拆除,龍口的水源因挖防空洞而被切斷。1978後,杭州市園林管理局對首堂、正廳、側廳進行了改造,在大面積封閉的山墻內放置了9個雲龍紋飾的漏窗,將大門兩側的山墻改為黃龍墻。重建水龍頭,將斷流的泉水換成自來水,恢復黃龍吐水景觀。重建“何誌”和“香雪”亭和水池旁邊的壹些彎曲的走廊。山上新建“翠雲閣”和“翠愛閣”。此外,還利用原有香客之家的院落基礎,修建了“方竹園”,種植了方竹、鳳竹、紫竹、羅漢竹等觀賞竹。
(4)玉帝飛雲
玉皇山。玉皇山北面臨西湖,南臨錢塘江,東臨鳳凰山,西臨南坪和大慈山。山勢挺拔,山頂經常有雲飛繞,以風景著稱。玉皇山在南梁時就有佛寺,到五代越國吳國時才得到充分發展。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山東腳下慈雲嶺步道開通,修建“登雲臺”、阿育吠陀寺等佛寺祭天。到了南宋時期,寺廟已經擴大了。明代玉皇山廟改為道士觀,清代山頂復興觀、慈雲宮興盛。中華民國繼續發展。全山自然人文景觀豐富,《玉皇山誌》載有“觀仙過亭”等玉皇山景點64處。山上的建築分布在山頂和山東腳下的慈雲嶺,建築面積約2110平方米。1956,對山頂、慈雲嶺、紫來洞的建築進行了修繕。1978處,新建了壹條長4.23公裏的黃愚旅遊線,並對全山建築進行了整修。復興關被改造成了壹個大院子,小院子,分散的院子。中央正殿(原玉殿)前壁鑲嵌玉龍木刻浮雕,四周陳列星象碑。這兩條走廊是介紹天文學知識的窗口。原南天門改為大殿,墻上鐫刻著“玉皇山”的金字,大殿墻壁上繪有壹幅巨大的彩色壁畫《神仙樂園》。新建的“鄧雲館”允許遊客從螺旋樓梯爬上展館。將建設復興觀蘇餐廳,餐廳內壁繪有西湖童話玉龍、金鳳、遊仙起舞的大型壁畫。山頂配套設施的廚房、宿舍、儲藏室、廁所都藏在地下室。在山的南坡和紫來洞,將新建水池和泵房,把自來水引到山頂,結束山頂的水靠雨水收集的歷史。整理“天壹池”的庭院和慈雲嶺的露天大廳。調整紫來洞前的花木,補種香樟、日本櫻花、桂花、紫薇等觀賞花木。重建非雲茶室,在這裏妳可以品茶,欣賞風景。楚青下雨時,妳可以看到晨霧伸展或煙霧輕飄,雲朵飛舞,河流三折,六和塔雄偉壯觀,搖曳生姿。
(5)全桂龍雨
曼覺龍村和十五洞前。曼覺龍因吳越佛教寺院曼覺院(原名圓興院)而得名。滿覺龍,俗稱滿家巷,明清時期盛產桂花,是西湖著名的賞桂花景點。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桂花樹被大量砍伐,只剩下少數農戶家門前屋後的幾棵老樹。抗日戰爭勝利後略有恢復。1950後,新種了壹批桂花樹,1955左右,加上老樹,共有上萬棵,其中最老的壹棵大約有200年的樹齡,最大的壹株可以收獲壹石盛開的桂花,桂花成為當地村民的重要經濟收入。20世紀60年代初,杭州市園林管理局在十五洞旁修建了茶館和食堂,並在新建的門樓兩側放置了雕塑圓窗。1980年,十五洞西側,擴建了壹個兩倍於十五洞舊面積的院落,內部修建了三個高低錯落、坡屋頂的“桂花堂”。正殿(茶室)周圍有蜿蜒的棚子和回廊,有青石雕成的欄桿。粉墻以“飛”漏窗裝飾,內院山水充盈,與原景融為壹體。依山而建的石階直抵石屋的天花板,半山腰建有壹座新穎的“印相亭”,左邊是矗立在天花板上仿佛捕捉雲朵的“雲雲亭”。新院和十五洞的前庭是分隔相連的,相映成趣。1983年,桂花因其香飄十裏、為杭州鄉土樹種的優勢,入選杭州市市花。此後,滿覺隴、十五洞的桂花欣賞更是雪上加霜,重現清代丁立成《滿覺隴結桂花》詩中“桂花蒸透花,桂花開遍滿覺隴,賣花人想方設法賣花,桂花壹路進城”的景象。
(6)老虎跑夢泉
在大慈山西邊的凹山上。以虎跑泉為主景,包括原有的虎跑泉建築群落、林泉池、新建的庭院、雕塑和李叔同紀念館,是西湖內集自然與人文景觀於壹體,具有鮮明林泉特色的景點。虎跑泉位於大慈山老定慧寺(虎跑寺)。從地質學上來說,它是壹個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的裂隙泉。它的形成與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有關。虎跑泉、龍井、玉泉、過婆井、吳山大井並稱為杭州五大“聖水”。由於虎跑泉水質特別純凈,世人把虎跑泉和龍井茶並稱為“西湖兩絕”。虎跑泉表面張力大,水高出杯口3 mm不溢出,可供遊客以硬幣試水取樂。1980之前,原虎跑寺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有南北向的老定慧寺和東西向的虎跑寺兩座寺廟。兩座寺廟均為前、中、後三級寺廟,各有壹套完整的佛像。50年代初,虎跑寺頭的大門是三開間,壹門兩室,入口四周有兩尊佛像。山門後的空地上有兩座宋代石經建築,分布在四周。“文化大革命”期間,寺廟中的佛像、經典建築和蘇東坡的遊虎詩、明代王陸的蘭詩畫碑、五百羅漢線上雕刻的石像、羅漢亭和雞公塔被毀壞或拆除。1981—1983,分兩期全面翻新重建,並在原虎跑寺三大殿後的祠堂基——巖巖塔高臺上新增壹組長9米、高5米的“夢虎”雕塑。雕像是壹個唐代的空僧,雙目微閉,雙手撚珠,安詳地側躺著。在右邊,兩只老虎被塑造成壹個洞。巖石上刻著“夢虎”二字,這是顧的書。雕塑形象地表達了虎跑泉是“南嶽桐梓泉,二虎寄此處”的神話傳說。雕塑左後方的山崖上,有沙孟海題寫的名為“虎動春脈”的石刻。新建和改建的建築有鐘樓、羅漢亭(復制了500尊羅漢線像)、濟公殿、虎跑堂、濟公樓等。李叔同(弘毅大師)紀念館建在原虎跑寺中殿。“崔迪崖”上有李叔同墓塔。
(7)九溪煙樹
指九溪十八河壹帶。清代湖山簡介(卷九):《臨安誌》雲:九溪在煙霞嶺西南,通許村,出大江,北流龍井。按流來看,楊梅塢發源於山脊,西南流向萬青、宏發...以達許村,而與其九水合成,故稱‘九河’。”《西湖新記》卷二:“九溪將養九派水,凡止於溪者,謂之溪。惠溪河的入海口只有九個。當它繞過森林腳下,包括壹條細流,我不知道有多少,但它是十八,是九的兩倍。”民國36年(1947),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兩次考察九溪,發現了古冰川遺跡。他以為在2300萬年前的第四紀,杭州西湖還是壹片冰雪世界。當時的下龍井是壹個蓄水盆地,遭受了大量的冰雪,通過九溪十八河的東南方向流出,形成了九溪十八河的險段。民國時期,九溪十八間壹帶有兩三家私人茶館,賣茶葉,供應西湖藕粉和桂花糖。茶館裏沒有很多桌子和椅子。在春秋兩季的好日子裏,遊客們在河邊用石頭填滿桌椅。從1953到1959,杭州市建設局在這裏建了壹個水池,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建水電站。整理九溪十八溪沿線的森林環境,開辟道路,修建登山步道和“望江閣”。1975後,園林處改建,分四期建成九溪餐廳、茶室、接待室。清理森林環境,疏通泉池,築壩,造橋,鋪路,建亭,擴大旅遊區。
(八)龍井茶。
壹般指龍井古跡、風景和龍井茶。《西湖新記》卷二:“龍井,峰嶺之巔,泉眼流泉,歷久彌新。紫同治劍叫龍井,郁芳姬叔叫龍秋,土荊叫龍紅。南宋元年,孝奉皇帝,幸是山,是泉井。在賢春生活的五年裏,他說朋友在石頭上刻了“龍井”二字。秦觀寫了《龍井集》和米芾的書。今天有壹份董其昌的。在山中袁、馮之間來往的人,除了秦、米,還有趙越道、蘇子瞻、子遊、楊武威、黃山谷、連宣忠等,壹時人氣極旺。清乾隆二十六年,古跡復興,唐瑄春石煥然壹新。明年高宗皇帝吉祥,前堂題“滾脊”,後堂題“清靜”,題的是“過溪亭”、“清心沼”、“壹片雲”、“風脊”、“方圓寺”、“龍鴻劍”、“幸運石”、“等”。龍井有兩種。風鈴之前叫李龍井,習俗叫龍井。過了嶺就是外龍井,叫老龍井。龍井是龍井茶室(原龍井寺)的壹個圓形泉池。外龍井據說在山脊上的翁家山北坡。井圈上刻著“龍泉”和“葛洪遺址”的字樣。井的上部是人工修建的石墻,中間有板角,人可以站著。盤角下面的井主要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石壁和洞穴,看起來像地下的小屋,面積約二三十平方米。據說在18禦茶樹的斜坡後面,原公戶寺的懸崖旁有壹個水池,石壁上至今還刻著“老龍井”四個字。1950後,龍井景區多次改造,開辟汽車路,拆除重建寺廟,開辟茶室、商店供遊客品茶休息。神韻石、德信沼澤、壹片雲等古跡還在。龍井茶是明代西湖風景區的著名特產之壹。品龍井茶在北宋已蔚然成風。在元明時期,許多人喜歡品嘗遊龍井茶。到了清代,龍井茶被列為貢品,名聲大噪。1980後,龍井村等產茶區陸續開展茶村娛樂活動,舉辦西湖茶節,為遊客現場炒制龍井新茶,直接銷售。
(9)雲起竹徑
在雲起,它被稱為虎山第壹嶴區,以深山古寺和竹徑聞名。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四次到訪雲起,題詩贈名為“黃澍”的大竹。為此,浙江地方官員修建了“禦書館”和“黃澍館”來紀念這壹重大事件。四十三年後,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六日到雲起。原寺墻間有乾隆詩詞石刻和明代董其昌撰寫的金剛經碑刻。雲起竹林茂密,古樹眾多,周圍有姚輝峰、寶島龍、青龍泉、勝意泉、金葉泉、碧冠峰,合稱“雲起六景”。清末以後,雲起竹林屢遭破壞,舊觀未能恢復。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竹林遭到濫伐,幾近滅絕。1950後,在杭州園林部門的悉心照料下,竹林逐漸恢復生機,寺廟得到修繕,茶館開張。1960,雲起等部分寺廟改建為杭總工會休養所;寺前兩亭改建為“崇雲樓”和“書皇亭”,通往五雲山的石階前新建“鬥雲亭”。1983年,三聚亭至休養所路面全面整修,雲起被釋放的舊樓被拆除。* * *線路改為200米,路面寬度加寬至2.8米。按照當年“禦道”的規格,用石板鋪成,中間是米黃色的平板石板,兩邊是小方石,石頭中間嵌有混凝土仿青磚。剩下的都是按照原來的路線裝修。適當擴大入口處的路面,修建壹座石牌坊,額上刻有“雲起”二字。竹徑沿線的“洗心”、“回龍”、“雙碑亭”、“遇雨”等四大古亭、斧池均已修繕完畢。1985年9月,在展館中央豎起了黑底白字的“雲起竹徑”。
(10)吳山天風
它指的是吳山的名勝古跡。景名取自元代薩都詞人(天璽)的詩《隨邊靜去烏山駝峰紫陽洞》:“風吹我登駝峰,山崗玲瓏”;以及現代秋瑾烈士詩《登烏山》:“老樹疏暮照紅,石臺高聳近天。”吳山的丘陵和山谷中有許多古樹、井泉、巖石和洞穴,尤其是許多寺廟。吳山在《儒林外史》和其他名著中都有描述。四點零八分的吳山上,遊客來來往往,生意鋪天蓋地,就像壹幅杭州民俗地圖。民國以前,吳山還挺熱鬧的。自從火車站和新市場相繼出現後,逐漸被人忽視,但山民習俗並沒有太大改變。今天,吳山仍有壹些歷史遺跡,如吳公廟、瑞石洞、幹花巖寺、寶成寺、“第壹山”摩崖石刻、馬迪人葛慈雕塑和民國初年的“雲山永恒”雕刻。1958,拆除部分寺廟,開辟登山道。1963年,太歲殿改建為“吉姆閣”和“瞑祥樓”,作為外賓休息場所;將王耀寺改建為大眾茶館和評書場。種植大量松柏等常綠針葉樹,在“瞑祥樓”前修剪800年的“張松”。“生肖石”附近的空地將被建成花壇,周圍有草坪。
1971-1987期間,新建“江湖關暉閣”,重修寶成殿,布置造像、石刻。由以前的王耀廟改建的茶室被改建為“吳山聖賢堂”,在那裏展出蠟像、彩色雕像和歷代聖賢的畫像。鋪設登山步道和山道,補植以香樟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改善綠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