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劉邦派張亮追封韓信的目的是什麽?

劉邦派張亮追封韓信的目的是什麽?

在楚漢鬥爭史上,有壹個細節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劉邦派張亮去齊國立韓信為王。劉邦在成為皇帝之前封了幾個王,比如魏豹、張耳、韓王信、英布、吳銳等。,並沒有派任何高級使節來大張旗鼓地進行任何冊封儀式。韓信為什麽要受到如此隆重的待遇?當時楚漢之爭正處於重要時期,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張亮是劉邦集團最重要的謀士。稱他為韓陣營中的“大腦”壹點也不為過。在這樣壹個關鍵時刻,劉邦為什麽要派張亮出去?

劉邦立韓信為王,是因為不得已。

公元前203年,楚漢之爭進入關鍵階段。兩軍在滎陽高程地區對峙,互有攻擊,但難以取得決定性勝利。當時兩軍局勢似乎只取決於壹個人——項羽。項羽在前,楚軍就會處於攻勢,勝利的天平就會向楚軍傾斜。如果項羽上了其他戰場,漢軍就會處於攻勢,同時看到勝利的希望。如果兩軍散開決戰,項羽可以壹舉擊敗劉邦,或者項羽留在軍前,找機會與劉邦決戰,就有機會擊敗劉邦。但是,項羽有壹個很大的問題,後方不穩定,尤其是糧食供應。彭越領兵駐守良地,襲擊楚國運糧部隊,切斷楚軍糧草路線,史稱“彭越擾楚”。更嚴重的是,韓信攻打占領齊國,項羽派大將龍且和周蘭攻打韓信,卻被韓信擊敗,龍且被殺。自始至終都不能照顧對方,而且糧草的供應也很困難,所以戰爭很難取得進展。劉邦後方雖固,但其軍隊戰鬥力難以與項羽相提並論,雙方戰爭壹度僵持不下。

韓信攻下齊國後,曾致信漢王劉邦說:“齊國奸詐反復無常,與楚國接壤。如果不立壹個演技王安撫壹下,局勢肯定不穩。為了利時局,我願意暫時做壹個假(代理)王琦。”此時劉邦在滎陽被楚軍圍困,韓信特使趕到。劉邦打開信壹看,真的不打了。他氣憤地罵道:“我被圍困在這裏,日夜盼望妳的幫助,妳卻要自立門戶!”張亮和陳平踩了劉邦的腳,壹個走近劉邦的耳朵說:“目前漢王處境不利。妳怎麽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立他為王,好好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否則可能會有亂。”劉邦醒悟過來,故意用原來的語氣繼續咒罵:“君子平定群臣,所以他要做就做真正的國王。他憑什麽當偽王?”於是他派張亮去齊國,立韓信為齊王。

這壹次,授予國王爵士頭銜並不是壹件愉快的事情。要順利進入齊國,起到封王的作用。需要壹個聰明人來完成這個任務。

最初,通過授予騎士爵位和封王來慶祝壹個人的成功是壹項快樂的工作。如果妳已經吃飽喝足,妳甚至可以得到壹份小禮物。不過這壹次,給韓封爵也不是什麽好事。劉邦沒打算立韓信為王。不僅如此,他還在韓信的使者面前大罵。這些事情想必韓信已經知道了。現在劉邦醒了,要滿足韓信的要求,授予韓信王的稱號,所以要正式化。按照劉邦的風格,什麽都可以隨便對待。比如任命韓信為將軍,劉邦叫蕭何叫韓信,蕭何說這是任命將軍,不是叫孩子。劉邦建壇祭奠。現在出現了語言上的不壹致,必須讓韓信知道他封齊王是有誠意的。因此,這次任務不是壹次愉快的旅行,而是壹項艱巨的任務,劉邦需要張亮來肩負這壹重任。

使者要想到達齊國,途中還面臨艱難險阻。從滎陽到臨淄,路程不遠,但是滎陽以東被楚軍控制。使者要想到達齊國,必須繞道河北。劉邦被困項羽,壹路上不可能調撥軍隊護送。戰爭年代,危險重重,很難保證路上三五個人的安全,所以旅途本身就充滿了艱難險阻。這位使者需要勇氣、智慧和能力,張亮能夠承擔這壹重任。

韓信打敗了齊楚聯軍,殺死了楚國大將龍且。他在齊國站穩了腳跟,他敢稱帝,說明他有這個底氣。此時楚與漢軍處於膠著狀態,沒有兩線作戰的能力,無法對抗韓信。最好的辦法是拉攏韓信,最低標準是穩住韓信,不能讓他成為楚國的敵人。楚軍失去大將龍郤後,項羽非常害怕。他深知韓信的強大,也看到了韓信的分量,於是派使者吳奢前來齊國勸說、拉攏韓信,要他聯合楚國抗韓,讓天下自立。齊國也有壹個叫蒯通的人,他勸說韓信與韓作戰,自立門戶。這就是劉邦要派出的使者所面臨的情況。至於醒過來冷靜下來的劉邦,估計項羽也不會無視韓信的存在,也會派人去遊說。這是劉邦違心把皇位讓給韓信的根本原因。所以他派往齊國的人,既要驚動韓信,又要說服韓信。除了張亮,沒有其他人有這個地位和能力。

既然韓信代表漢王加冕為王,這個人在漢營中應該有足夠的分量。當時,只有張亮有這個條件。

韓信被加冕為王。在當時的漢陣營中,只有三個人是合格的或有資格的:劉邦、蕭何和張亮。沒有別人了嗎?不會,在戰時,文官的作用沒有武將那麽突出,武將都是韓信的部下,顯然不會。還有壹點,武將是帶兵打仗,就算有也出不來。剩下的三個人,劉邦,被困在戰爭中,無法親自前往。小何更合適。韓信原本是項羽的部下,官職是戟醫,所以沒有得到重用。後來韓信去了漢王劉邦的軍隊,劉邦給了他壹個掌管粟的校尉的官職。韓信還是覺得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打算逃跑。是蕭何追了回來,力勸劉邦任命他為大將軍。可以說,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在劉邦陣營中的地位,也就沒有韓信在趙、齊大顯身手的機會,所以人們說“成也蕭何”。然而,蕭何是劉國的宰相,而他此時遠在漢中,所以他需要為劉保家衛國。前方軍隊糧草的供應,軍隊兵員不足的補充,劉邦完全依靠蕭何。正是有了蕭何的支持,劉邦的腰板才挺得直,說話才理直氣壯。所以,此時的蕭何是形影不離的。

只剩下張亮了。

張亮曾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雖然他沒有成功,但他卻聞名於世。在早期抗擊秦國的英雄義士中,很早就拉了壹隊人馬,在劉閑與劉邦相遇。他交出隊伍,跟著劉邦。劉邦在項羽之前的逐鹿中原、破吳關、入關中等軍事行動中,其謀略都來自張亮。劉邦對張亮的計劃是聽他的話,按他的計劃去做。鴻門宴前,張亮得到消息,項羽要殺劉邦。是張亮說服了項伯,說服了項伯,說服了自己的侄子項羽不要殺劉邦,這無異於救了劉邦壹命。後來劉邦當了皇帝,在評價漢初三傑時,也把張亮放在第壹位。劉邦在養大的時候,並沒有像對待其他英雄壹樣,而是讓張亮選了三萬戶,比蕭何、曹參、樊噲的總和還多。由此可見在漢陣營中的地位。劉邦陣營裏的人都知道這個情況。

派張亮給韓信冊封,會讓韓信覺得劉邦對他足夠重視。在戰事吃緊的情況下,張亮的到來會讓韓信覺得自己像劉邦。

這個人必須忠誠,不能為韓信所用。

張亮的父親和祖父是五代漢王的宰相,他們因為秦國滅了南朝鮮而刺殺了秦始皇。秦始皇沒有殺死張亮的家人。當劉邦和都在項梁建立的名下時,張亮說服項梁立韓後裔韓為高麗王,自封為高麗司徒,以示對高麗的忠誠。平定朝鮮後,張亮跟隨劉邦入關,先於項羽入關。劉邦做了漢王,張亮把所有的禮物都給了項伯。項伯最終說服了自己的侄子項羽,把漢中地區讓給了劉邦。在派劉邦去漢中報國時,張亮勸說劉邦燒掉通往蜀國的棧道,告訴天下人他再也不回東方了。然後告訴項羽,劉邦再也不會回來了。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南朝鮮當司徒,還是在漢營當謀士,張亮始終忠於劉邦。漢王成元年(公元前206年)被項羽殺死後,張亮壹直跟隨劉邦,從未離開。張亮這個人,壹生沒有舉過旗自立,但他必須選擇跟隨誰,但必須是獨立思考的結果,這絕不是別人能爭取過來的。劉邦知道這壹點,所以他會放心讓張亮去。不管韓信是不是為劉邦感到惋惜,他都沒有選擇在齊國自立。即使他想,韓信也無法說服張亮留下來,因為韓信也知道張亮。張亮此時被劉邦封的是程信厚,他做事說話算數。這是張亮。

張亮獨特而敏銳的眼光也為劉邦所看重。

韓信就是在這裏被張亮加冕為王的,但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原因是韓信從沒想過自立門戶,把天下分成三份,事情就被撇在壹邊了。而對於劉邦,韓信壹想登基就很生氣,甚至想攻擊他。後來,他派張亮去認真地授予頭銜,這表明他花了壹些心思。如前所述,張耳、英布和其他人被封為國王,彭越後來被封為國王。派出的使者沒有留下姓名,因為無論是使命還是使者都沒有這次重要。

劉邦派張亮去齊國追封韓信為王,看似平常的壹件事,背後卻隱藏著劉邦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