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地方誌記載,他的身世頗具傳奇色彩。道光年間編纂的《天門縣誌》記載:“或曰壹僧早晨起來,聞得雁聚湖邊,以翼蓋壹棄子,收之。”“和尚早上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龍蓋寺(後改名為西塔寺)的智吉禪師早上在竟陵西湖邊散步,聽到雁叫聲,便循聲而去。當他走近壹看,他發現三只鵝用它們的翅膀守護著壹個嬰兒,於是濟公把他帶回寺廟收養了他。以前在天門城裏,有雁角關、古巖橋等名勝古跡,都是依附於傳說的。
這座寺廟是東漢時期的古寺。當時這裏古樹參天,後院粗如手臂。“四面荷花三面柳”,水質清澈,環境優雅。進入山門,有壹條路橫跨湖中央,通往正殿。路中有壹座大石橋,橋上的亭子叫“飄香”。大雄寶殿為單層重檐建築,矗立在福州屋頂,高大雄偉。在側面的後面,就像是星星守護著大殿,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錯落有致。
這個孩子被加進了古寺,歷代僧人爭相相告。後來,姬宮為了給他正名,占蔔《易經》,得了《建》“漸”之書。蔔筮曰:“鴻漸在陸上,其羽可為器。”所以按卦算,他的名字叫陸、俞、鴻漸。
魯豫生於公元733年(唐玄宗二十壹年),這壹年他的主支是貴由,所以他的家鄉有壹個傳說,魯豫是雞。據這位民國初年被稱為“西江左”的老人推測,陸羽可能是在8月15日中秋之夜出生的。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壹般不作為依據。至於他的身世,有史書記載。從他九歲開始放牛,學寫文章就有記載了。他從小就渴望學習,為大眾煮茶,做家務。因為不願意皈依佛門,被苦役折磨。十壹歲時,他從寺廟逃出來學習表演。他機智善變,扮演“假官”的角色,寫劇本。他壹進入社會,就顯示出他傑出的才能。
746年,裏奇被貶到竟陵做太守,縣令讓魯豫的戲班演戲迎接太守。太守看了魯豫表演的《參軍戲》後,非常欣賞他,於是召見他,親自贈送他壹些詩書,並介紹他到天門西北火門山鄒夫子處學習。在業余時間,他還為鄒夫子做飯沏茶。
753年,他二十歲時結識了被貶為竟陵司馬的禮部尚書崔,魯豫與崔交好三年。
754年春,魯豫告別崔公,遊歷河南益陽和巴山夏川。清明節前夕,魯豫到達宜陽縣(今河南信陽)。後來到了巴山,又品嘗了“巴東珍香茗”。在這裏,我還聽說了彭州、綿州、周樹、雅州、瀘州、杭州和梅州的茶葉生產。然後,我轉向宜昌,品嘗周霞茶和蛤蟆泉水。
755年夏,魯豫回到竟陵。之後,他定居在清潭驛站松石湖畔、距竟陵縣城60裏的古驛道東港村,整理自己的旅行所得,深入探討茶學,並開始撰寫茶學專著。
756年,由於安史之亂,關中的流民湧向南方。他開始寫四愁詩,和秦人壹起過河。此後,陸羽走遍了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調查收集了大量采茶資料。
60年遊至湖州,先與陀山妙西寺皎然和尚同居,結下“念念不忘年”之誼。不久,他搬到苕溪草堂,專心寫作。與此同時,他結交了著名僧人車靈、李贄、孟郊、張、劉長卿等。
765年,陸羽根據32個郡的田野調查資料和多年的研究,撰寫了世界上第壹部《茶經》初稿。
769年,到紹興采集“過江茶”,監督紹興產茶。這時,年輕的茶工已經從他那裏學會了品茶。
775年,陸羽根據自己為湖州刺史顏真卿編纂《海雲袁靜》時掌握的大量資料,對《茶經》原稿,尤其是初稿中的“七事”進行了重大修改。至此,《茶經》定稿。此後三年,他寫了《君臣之契》三卷,《源解》三十卷,《南北人物》十卷,《警年》十卷。
777年,肉桂飄香的八月,魯豫和朋友們將顏真卿辭官送回北京,然後周遊列國。其間遊覽了梧州東陽,拜訪了縣長戴樹倫,作為“敬呂玉山”二丞相的禮物。冬天回湖州。
778年,陸羽遷居無錫,結識權德輿。遊惠山,寫“遊惠山寺”。
780年,在皎然的支持下,陸羽在付梓出版了《茶經》。今年,我參觀了太湖,參觀了葉莉(也被稱為李季蘭)。李友送給我的“我在湖上生病,我很高興陸鴻漸會到來”,被傳為佳話。
781年,魯豫各方面更加成熟,在朝野聲名鵲起。唐德宗賞識他的才華,拜他為“文學王子”,但他沒有上任。不久,他改名為“太常寺太祖”,並拒絕這樣做。所以魯豫這輩子沒做過官,也沒結過婚。
783年,陸羽遷居上饒。在城北的二裏,建造房屋和亭臺樓閣,挖泉引水,在城的周圍種植茶葉和竹子。幾經運作,新屋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落成,後人稱之為鴻漸樓。稱其泉為上饒陸羽泉。
785年,當代詩人孟郊在上饒遇到陸羽,寫了壹首《陸鴻漸在上饒開新山房》的詩,表達對他新居的祝賀。並稱贊其環境優美。
786年,陸羽受洪州欽差大臣蕭瑜之邀,體現洪州玉觀。次年,他編選了《魯豫遷弘州玉璽詩》系列,以蕭瑜《快樂魯泰珠遷弘州玉璽詩》為開端,權德輿為序。惜詩早失。
789年,應嶺南節度使李福之邀,洪州赴廣州拜見判官周元,輔佐李福。在他的幕府,住在東方,故名東原,被稱為東原先生。次年,辭官至洪州,仍住洪州漁知館。
792年,陸羽從洪州回到湖州清塘。關起門來寫書。在接下來的三年裏,他寫了三卷《吳興李灌紀》和壹卷《湖州刺史紀》。
公元794年,陸羽遷居蘇州,在虎丘山北的建宅(後稱“陸”)挖了壹口石井,用來汲水種茶。他寫了壹卷《春品》。
799年,陸羽年近古稀,思念湖州,回到湖州清塘門外的清塘。他在這裏愉快地度過了晚年,於公元804年去世,享年72歲。
從魯豫的經歷可以看出,魯豫以寺廟為家,以僧人為友,過著簡樸隱居的生活,沒有世俗的清貧。陸羽的思想是儒釋道的混合體,其中佛教是核心,他是壹個不穿僧袍的和尚。不結婚應該是他人生思想的基本點。魯豫在《中庸》中始終堅持“博學、疑、思、明、信”的學術精神。對他來說,不結婚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