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年(齊威初二年,漢末四年,吳大帝赤武四年)(40歲),路攻魏,無所作為。鄧艾(44歲)在淮南。
242年(始王後3年,漢後5年,吳大帝赤武後5年)(41歲),姜維駐守富縣。
243年(始王後4年,漢後6年,吳大帝赤武後6年)(42歲),蔣琬退居府縣。姜維移至城西,領涼州刺史。鐘會(19歲)此時被任命為尚書中書侍郎。
244年(齊威初5年,漢7年,吳大帝赤武7年)(43歲),魏曹爽攻漢中,被王平阻擋,魏軍大敗。
245年(始王後6年,漢後8年,吳大帝赤武後8年)(44歲),吳王與魯王爭權。宰相魯迅(63歲)悲憤而死。
246年(始王齊威後7年,漢後9年,吳大帝赤武後9年)(45歲),蔣琬和董允病死。費亨任將軍,陳佐任助理,黃浩解放。
247年(齊威初王後8年,漢後10年,吳大帝赤武後10年)(46歲),姜維遷衛將軍,與費祎同錄史書。姜維平定了文山縣平康彜人的叛亂。涼州胡先生沒穿就投降了,姜維派兵接應。與郭淮、夏侯霸交戰,皆敗。算姜維第壹次出兵北方(247~248)。曹爽大肆安排親信,司馬懿承認患病。
248年(齊威王初9年,漢後11年,吳大帝赤武後11年),費祎將軍(47歲)離開漢中。王平因病去世。
249年(齊威王賈平元年,顏夕12,吳大帝赤武12) (48歲),司馬懿發動政變,殺了曹爽。後霸投奔蜀,郭淮被提升為鄭將軍。姜維第二次發兵北上,被郭淮、陳泰、鄧艾擊敗,說安、李信投降了魏。馬忠病死了。
250年(齊威王嘉平2年,漢後顏夕13年,吳大帝赤武13年)(49歲),姜維被準予放假,第三次出兵。郭秀攻不下西平,被俘歸軍。孫權廢太子孫為,殺魯王孫霸,立孫為太子。
251年(齊威王家屏3年,14年漢皇後顏夕,吳大帝太原元年)(50歲)魏太尉王陵據淮南擊敗司馬懿。司馬懿(73歲)病逝,長子司馬師(44歲)接掌大權。任命陳佐為吏部尚書,費祎改駐漢壽。魯娃和鄧芝病死了。
252年(王賈平四年,15,漢武帝,元年,吳惠姬),孫權(71)病逝,其後裔梁(10)即位,諸葛恪輔政。
253年除夕(52歲),大將軍費祎被郭秀刺殺。姜維圍攻南安郡,退兵。這是姜維第四次北上(第壹次有數萬大軍)。吳攻魏失敗。吳殺了諸葛恪(51歲),專治鄭武。
254年(魏歸桂鄉正義元元年,漢皇後17,武會稽王武鳳元年)(53歲),司馬師廢曹芳,立曹丕孫曹茂(14歲)。蔣主管中外軍事。領袖狄威,李健,請投降。姜維第五次北上,蜀將張本戰死。魏懇求蜀國的守護者許褚去死。姜、滴道、何官、臨洮都是人民選出來的。
255年(魏歸桂鄉剛元2年,漢皇後18,吳惠姬為王武鳳2年)(54歲),魏、吳在壽春反叛司馬,失敗。文向告吳,但被吳追殺。司馬師(48歲)病死,其弟司馬昭跟隨鄭偉。姜維第六次北侵,張儀在朝廷公開反對。蜀軍在洮河西岸擊敗永州刺史王靖,魏軍損失萬余人。陳泰、鄧艾等人解決了迪道之圍。59歲的鄧艾開始在隴西駐紮。
256年(魏貴貴鄉公幹祿元年,漢皇後19,武惠姬元年)(55歲),姜維為將軍。第七次發兵北上,被鄧艾堵在段谷,蜀軍大敗。當吳去世時,他從他的弟弟孫晨那裏學習。
257年(魏貴貴去公甘露二年,漢二十年,吳會稽二十年,二年)(56歲),諸葛誕在壽春與作戰,魏、叛軍、吳在淮南集結軍隊。姜維出師洛古圍攻長城,司馬望、鄧艾執意不戰。算第八次北進。喬舟(57歲)寫了《論敵人》。
258年(魏貴貴鄉甘露公三年、漢高祖景堯元年、吳景帝永安元年)(57歲),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叛亂。姜維退出了。62歲的鄧艾被提拔為鄭將軍。孫臣廢孫良為會稽王。李孫權後人休(景帝二十四歲)。孫秀聯合張步和丁奉殺了孫晨。姜維提議漢中“聚兵聚守”。陳只病死,黃浩被提升到壹個車內侍役、車長的位置,開始亂了。
260年(魏元景元元年,漢後景堯三年,吳景永安三年)(59歲),曹茂(20歲)率,被賈充等人所殺。司馬昭立曹桓(15歲)為帝。
261年(魏元帝靖遠2年,漢皇後景堯4年,吳景帝永安4年)(60歲)魏將軍諸葛瞻(35歲),輔國將軍董爵,尚書範建。
262年(魏元帝靖遠後3年,漢後5年,吳景帝永安後5年)(61歲),姜維第九次北進,在後河被鄧艾擊敗,於是從中部撤退。
263年(靖遠4年,魏元帝,漢武帝燕興元年,永安6年)(62歲),魏派兵分三路伐蜀。鐘會破漢中進劍閣,鄧艾破陰平進成都,劉禪投降。司馬昭打電話給公瑾。蜀漢死後,姜維向鐘會投降。
公元264年(魏元憲元年,武帝元興元年)(63歲),鐘會、姜維謀求統治蜀國。鐘將誣陷鄧艾謀反。鐘會(40歲)和姜維陰謀失敗,被亂軍殺死。鄧艾(68歲)和他的兒子被送到魏關繼續追擊。司馬昭被稱為晉王。吳景帝孫秀(30歲)病死。大臣們推舉孫權的前朝太子孫鶴的長子孫皓(23歲)為皇帝。
司馬昭(55歲)死於265年(武帝太史公元年,武帝甘露元年),其子司馬燕(30歲)繼位。十二月,逼曹桓退位,魏亡。
280年(金太康元年、武帝天齊四年),金順祿攻吳,孫皓投降,吳滅亡。
姜維回蜀前
姜維,本名博越,天水薊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生於202年(建安七年),卒於264年(魏元帝鹹Xi元年、武帝元興元年)。
雖然沒有材料證明姜維是羌族,但姜姓確實是天水的壹個大家族。《魏略·夏雪傳》(*註二)載“天水舊蔣、嚴、任、諸姓”。
姜維出生於建安七年202年。此時的韓遂和馬騰是涼州永州地區大小軍閥的首領。關於這兩個人的信息,可以參考我的老帖《馬超傳》。這年五月,袁紹病死,九月,國源隨高倩匈奴南單於攻河東,馬騰配合鐘繇在三福地區作戰。直到建安十三年(208),馬騰被招至鄴城,韓遂馬超留守。建安十六年(211),包括韓遂馬超在內的十幾個涼州軍閥在潼關被曹操擊敗,所有軍閥不是被殺就是投降。馬超在建安十九年(214)投靠劉備,再也沒有回到隴西。韓遂死於建安二十年(215)。整個永州終於被曹操控制了。這壹年(215),姜維14歲。
《三國誌》記載,姜維的父親姜湯曾經做過縣官(漢代的州、縣、郡等各級地方政府),都設有官員,由官員負責。職能選舉,並參與曹事務。雖然官階卑微,只是百石官,但因為是由郡太守親自罷免,所以權力很重。)姜維年輕的時候,在與叛將羌戎的戰鬥中戰死。所以“賜魏關中郎,參本郡之軍。”其實姜通是個平民,他死是因為他是“郡中將軍”。壹個平民去給縣長當擋箭牌?我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從字面意思來看,“贈官以維”並不是在姜譚死後才發生的,因為“(維)是孤獨的,和母親生活在壹起.....在官郡,而州從事之”。
我了解到姜維成年後在縣裏做會計。按漢制,各縣、各郡每年派屬下官員向中央報帳,稱為尚吉),又被州政府列為“從事”(從事:漢州牧務刺史侍郎、從事中央行政的、從事中書的、從事曹的、從事督軍的等)。,都是州州長本人雇傭的)。這時候算姜維的父親光榮戰死,所以在上面聲明。
這個“中官”還是有些問題的。曹魏被任命為中郎將,荀,第八品,排名六百石。中郎將是宿衛田字的近侍,意思是他在京做官。但是姜維遠在西方!翻閱整部《三國誌·舒威》記載,只有詹謙、鄧逵、周宣、鐘會、郭秀、姜維六人當過鐘郎。第壹個是無名小卒。鄧奎雖然排名“八達”,但卻是壹個空談家。周璇是壹個擅長解夢的占蔔師。鐘會曾以中郎將為太史公,掌管司馬昭的簿記。這四個人都在中央機關工作,除了郭修和姜維。這個郭秀後面會提到。他就是刺殺費祎的西平將軍,也是魏國公文中的地方副將。我們稍後會談到他。姜維的“中郎將”是禮物,即既不是征,也不是君,而是“商”的禮物。在曹魏時代,“賜”的權力壹般是指狄鹹,但更多的其實是曹操的恩賜,只是沒有寫明。這個中浪是安慰獎。魏直裏只有姜維壹個。雖然是文職,但姜維“從軍”了。
《三國誌》還記載了姜的鄭研究。鄭是東漢末年大儒鄭玄(127 ~ 200),鄭玄是漢代經學大師。他的經學成就和他的學術形成的學派,後來被稱為“鄭雪”、“通識”或“綜合學派”。但是他到底是做什麽的呢?簡單來說,經學就是解釋或闡述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指的是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就是搞清楚儒生的意思。從姜維後來的作品來看,他似乎壹點也不擅長鄭雪。杜預(222-284,《春秋左傳》、《春秋列傳》的作者)、(?261,師從鄭雪,寫了《準時》)和別人根本沒法比,連鐘會學經學都比他好。唯壹的解釋是,姜維與接觸並培養了他的道統,即正統,曹魏篡漢。這是很多文章對姜維正統的推論,應該是姜維壹直站在蜀漢壹邊的壹個原因。我覺得很牽強。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在(鄭的)玄學意義上與當時的學者王肅爭論,卻在曹氏和司馬氏家族之間搖擺不定,最後投靠司馬氏家族滅吳邱劍、文欽、諸葛誕。離題太遠了,我的意思是,像這些當時帶兵的,經學功底很好的家夥,不敢說“好鄭雪”。陳壽怎麽敢把這個頭銜給姜維?(最後,陳壽評價姜維,說他“精通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