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
流行於廣東、廣西、湖南等瑤族聚居的省份,經常在傳統的瑤族節日、豐收慶典、喬遷或婚禮上表演。瑤族長鼓舞歷史悠久,在瑤族傳統的祭祀儀式和壹些驅鬼辟邪、治病占蔔的巫術活動中也經常跳。瑤族長鼓舞已成為壹種群眾性的娛樂活動。
2008年6月7日,姚昌谷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的基本動作:
表演時,鼓手左手握住長鼓的鼓腰上下翻打,然後右手拍擊,邊打邊舞。。動作主要有模擬動物和祭祀。
舞蹈剛健而簡單。有的還能在方桌上跳長鼓,邊玩邊跳。壹般有嗩吶、鑼鼓伴奏,有時還唱“王磐歌”助興。
長鼓舞可分為“獨舞”、“雙人舞”和“群舞”。它有72套表演節目,每套又分為“起床”、“動堂”等幾個動物細節。其動作特點是粗獷、勇敢、奔放、強壯、豪邁、堅韌、灑脫。無論是蹦、跳、蹲、落還是旋、撲、跳、舉,都表現了瑤族人民熱情、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征。
長鼓的擊鼓動作多表現生產生活的內容,如建房、耕田、農耕、模仿動物和動物的動作等。,栩栩如生,充滿生活氣息。打鼓可以分為武術。文藝動作柔緩,武俠粗獷豪放;有兩個人打,四個人打,或者壹大群人圍成壹圈打。氣氛熱烈,鼓聲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