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孫子兵法》
原文摘錄:
所以要學五物,學其法,求其情:壹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使人認同於世,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可危;天、陰陽、寒熱、時制;住在地上的,有遠有近,有易,有寬有窄,有死有活;將軍、智、信、仁、勇、嚴;法家,樂制,官道,主用。
翻譯:
所以壹定要通過五個方面的敵我分析,七種情況的對比來得出細節,來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
壹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意誌,五是法。道是指君與民目標壹致,意誌統壹,可以同生共死,不畏艱險。天指的是白天和黑夜,陰晴,寒暑,四季的變化。土地指的是地形的高低,路途的遠近,地勢的險與平,戰場的闊與窄,是出生地還是死亡地等地理條件。
將軍是指足智多謀,賞罰守信,真心關愛部下,勇敢果斷,軍紀嚴明的將軍。法律是指組織架構、權責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配置等。
擴展數據:
寫作過程:
孫吳遷吳時,恰逢公子光政變。光武即位後,伍子胥聽說了他的才能,向吳王推薦了他。孫武帶著13篇去見吳王,受到重用。
《漢書·藝文誌》記載:“軍事家孫子兵法,八十二篇,九卷”。八十二篇中有十三篇是在見吳王之前寫的;看武皇後寫更多問答。遲至唐代,《孫子兵法》共有三卷,其中上卷十三卷,中卷和下卷各兩卷。
註杜牧認為曹操把《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刪節為十三篇;但也有註釋者認為《十三行》是孫子本人所作,並非曹操刪節的結果,而是孫武後來由弟子編成的書。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