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金石學家王發現北京中藥店出售的龍骨上刻有壹些非常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識到這是非常珍貴的文物,於是開始重金購買。1900年,王的甲骨轉給劉鶚,他的親家羅振玉得知這些甲骨來自河南安陽的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到那裏購買甲骨,並對其文字進行了壹番考證,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中所說的殷墟。後來王國維對甲骨文中的這些材料進行了考證,進壹步確認這就是盤庚遷都的都城。
從1928到1937,開始發掘更多的甲骨。中央研究院組織考古隊對殷墟進行了15科學發掘,後因抗日戰爭而停止。1950後,恢復開挖工作。到1986時,已在十幾個點上進行了20多次發掘,獲得了約150000片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我國商代晚期(14 ~ 11世紀)皇室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用於占蔔的文字。它是中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先被金石學家王認識,並以高價購得。隨後的十年間,王翔、孟、劉鶚、羅振玉、美國法廉等先後尋找甲骨,英國的守陵和,日本的林太夫,加拿大的等。,* * *弄了幾萬塊甲骨。從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對殷墟進行了15次有計劃的發掘,共獲得甲骨文約25000片。此後,殷墟出土了甲骨。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陽小屯南發掘出4000多塊甲骨。除了殷墟,在鄭州1953和1954的商代中期遺址中也發現了兩塊刻有文字的甲骨文。1954年以來,在陜西洪洞、北京昌平、周元豐浩遺址、陜西岐山鳳雛等地出土了約300件字甲骨。
自甲骨首次發現以來,中國大陸、臺灣省、港澳地區以及日、美、英、加、法、蘇、德、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國家出土了15萬多塊甲骨,南韓也有收藏。
1904年,孫詒讓撰寫了《文琪舉例》,這是第壹部考證甲骨文的著作。此後,學者們采用“溯徐書古文字,從古文字中窺甲骨文”的方法,對甲骨文字形的部首點畫進行比較分析,並運用音韻學和訓詁學的方法對文字進行解讀。其中,有所建樹的學者和主要著作有:羅振玉的《殷墟書法考證》、《唐蘭的《殷墟字註》、《古代漢字概論》、《楊樹達的乃林文佳說》、《維基的文佳說》、《郭沫若的甲骨文考證》、《殷琦的納粹黨對甲骨文的編纂與研究》、《俞吳聲的甲骨文》等。自1917王國維《殷人王考》及《續考》用甲骨文研究商代歷史以來,郭沫若、董作斌、胡厚宣分別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殷歷譜》和《甲骨文商代史叢書》。陳的《殷墟蔔辭提要》也包含了大量關於商史研究的內容。近年來,許多年輕學者也利用甲骨文為商業史研究做出了寶貴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