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621),李淵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跟隨趙郡王李,攻克長江中下遊蕭縣。9月,李靖乘長江水位暴漲,孝賢毫無防備之機,率軍從夔州出三峽,順長江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江陵城下,逼蕭憲投降。李靖率軍入江陵後,軍紀嚴明,秋無犯,歡迎江南各郡入朝。李靖因功獲朱國之職,被任命為永康郡公爵,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接著,李靖率軍南下廣西,派人到各州拉攏,使嶺南地區96州60多萬戶臣服於唐朝。於是,李靖被任命為嶺南路慰安大使兼貴州學校總經理。
武德六年(623年),傅公義在江南再次崛起,對抗唐朝。高祖李以為元帥,李靖為副元帥出征討伐。李靖出人意料地突破了傅公的水軍,然後率領輕唐軍到了丹陽,俘虜了傅公,徹底平定了江南。之後,李靖歷任東南路臺軍部部長、揚州巡撫。
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在太原犯事,李淵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率領壹萬江淮兵北上抵抗突厥。同年,任安州刺史。武德九年四月,李靖在靈州與突厥人李傑·漢克激戰壹天,逼得李傑率軍北上。不久,他被任命為淩州路行軍的總經理。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任命李靖為刑部尚書、校對秘書、兵部尚書。
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決定大規模反攻突厥,任命李靖為定襄路行軍總管,大軍65438+萬,分六路進攻突厥。貞觀四年正月,李靖親自率領3000名精騎,於夜間攻占了李傑漢克牙帳所在的定襄。唐太宗稱贊說:“昔日李陵走五千步,終免不了投降匈奴,名曰蜀朱司。清騎以三千輕馬,深入朝廷,收復安定,堅北地,古今空前。”因此,李靖被任命為戴國公。二月,李靖又率領壹萬鐵騎突襲陰山,俘虜了壹千多名突厥士兵的戶口。然後,趁著大霧,趕到鐵山,壹舉破了李傑漢克的牙帳,活捉了李傑漢克,苦陷中原多年的東突從此滅亡。李靖因滅東突獲光祿博士,拜尚書右仆。
貞觀八年(634),西北人谷渾入關,李靖自告奮勇出征。唐太宗任命李靖為西海路行軍總管,指揮大軍攻克谷渾。貞觀九年,李靖在積石山大敗谷渾軍,谷渾人福雲可汗被殺,國土歸還唐朝。貞觀十壹年,唐太宗改李靖為魏國公。
貞觀二十三年(649),李靖去世,享年78歲。太宗命與昭陵合葬,其墓建成鐵山、積石山形狀,以表彰其擊敗東突、攻克谷渾的輝煌戰功,並獲得謚號的場面,並將其遺像懸掛在淩煙閣。
李靖回到唐朝後,南征江南,北滅突厥,西定谷渾,顯示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能。歷史學家稱李靖為“有豐富記載和理論的戰略家”《孫子兵法》的書很多,比如《李靖六軍之鏡》,但是大部分都失傳了。後人編了兵法書,如《太宗與龔偉之問》。《唐太宗與李之問》被列為北部五經七書之壹。
商朝最後壹個國王帝辛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荒淫無度,將殷的都城南擴至(今河南省淇縣),北至邯鄲、沙丘(今河北萍鄉東北),並在這壹大片地方修建了離宮亭和園臺;愛美的妲己終日歌舞升平,制作了音樂人新作《音聲》,有所謂“北舞”、“頹廢之樂”;他還建了酒池和肉林,他喝多了。他大肆掠奪,糧食裝滿了巨橋的倉庫,無數財寶裝滿了鹿臺。他雇傭壞人,迫害誠實的大臣。比如貪財又善於阿諛奉承的費仲得到重用,善於挑撥離間的阿來得到提拔。他廢除並貶低了壹個受人們擁護的智者的名聲。他用“烙印之刑”折磨人民,也用其他酷刑折磨忠臣。向他提出抗議的叔叔被挖心酷刑處死,這使得他的抗議哥哥魏子逃了出來,另壹個哥哥姬子雖然裝瘋,但也沒能逃脫監禁。商周拒諫,損忠,致使朝中大臣、貴族、諸侯、鄰國紛紛離德。錫伯紀昌(即周文王)看到紂王的殘暴,暗暗嘆息,於是被紂王囚禁在幽(今河南湯陰縣有幽裏遺址)。為了轉移人們的註意力,紂王發動了壹系列針對周邊國家的戰役,隨後將全部兵力投入到對東夷的戰爭中。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加劇了本來就尖銳的階級矛盾。商朝危矣,壹發不可收拾。當伐周時,商朝開小差,軍隊叛變,商周逃回商都,在那裏自焚而死。
千百年來,人們說起商朝的覆滅,往往會責怪紂王(帝辛)如古書所記載的荒淫無道,如寵溺妖姬公主,剜忠臣之心,立火燒牌,“以酒為池,掛肉為林”...在小說《封神榜》中,商紂王甚至被寫成了歷史上的頭號暴虐魔王。其實“女禍亡國”說本來就是後世封建文人為昏君開脫的謬論。魯迅也壹針見血地總結了幾千年的古代史就是壹部“吃人”的歷史。君主的淫亂和殘暴在每壹代都無處不在。為什麽商紂王這麽快就亡國了?
流傳三千年的妖魔化之說,是歷史學家郭沫若專門考證後寫成的,認為“後人深受周人宣傳毒害”郭沫若說:“商紂王治理東南,鞏固東夷與中原的統壹,在歷史上是有功的。”他的英雄命運“有點像楚霸王”。1958 165438+10月,毛澤東讀了《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後,贊同郭沫若的考證,認為紂王是壹個很有能力和文采的人。他還認為紂王攻克徐州,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難以消化。周武王利用他的弱點發動進攻,大量俘虜叛逃,導致了商朝的滅亡。
如果拋開周朝為彰顯伐紂正義而做出的扭曲宣傳和後世的文學想象,以科學研究和考古成果為準繩,就應該肯定紂王開拓魯東、淮河下遊和長江流域的功績。商朝疆域的擴大,促進了中原文明的傳播,有助於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史記》說,紂王本人“為病辯護,聞之甚敏;才華非凡,手為禽獸。”當時商朝軍隊已經使用戰車,裝備青銅兵器,最大外出兵力654.38+0.3萬,足以稱霸黃河和長江流域。然而,在商朝疆域開拓的高峰期,西周卻突然聯合壹些早有二心的諸侯,發動了“武王伐周”的戰爭。由於主力未歸,紂王急忙組織充當奴隸的外籍俘虜保衛首都朝戈(今河南安陽附近)。兩軍在木葉相遇,以東夷為主的奴隸不願為敵而戰,紂王又缺乏對自己骨幹的監管,導致戰場的倒戈。經過壹場“血戰”,商軍崩潰,周軍乘勢進入,自傲的自焚。商朝就這樣被壹個突發事件給滅了。
現代人可能會驚訝,商朝壹戰死在首都附近的木葉,事先沒有邊境對峙。如果研究壹下當時的歷史條件,可以看到,夏商時期,土地遼闊,人煙稀少,部落眾多。統治者沒有大範圍的領土意識,只有“點”的概念。商以都城為統治中心,通過不斷征服周邊部落聯盟,鞏固統治,擴大朝貢區域。根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在商朝滅亡前的幾十年裏,還有數百個其他部落被征服。紂王由於其強大的自力更生能力,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國防,把安全寄托在簡單的進攻上。
河南二裏頭的考古發掘證實,該城墻建於夏朝都城。冷兵器時代,建城是最重要的防禦措施。有了壹定的駐軍和充足的食物,妳就可以守住援軍,甚至推倒圍城。商朝晚期,朝戈建都270多年。殷墟考古發現,其城區面積達到24平方公裏,但沒有城墻,只有壹條與環水相連的壕溝。這樣壹來,壹旦在外地失敗,國家就危在旦夕,遠道調兵就不急了。紂王為連戰南征,獲得了大量的奴隸和財物,而地處西部的周文王又故作謙卑,朝貢,使他幾乎沒有憂患意識,自然樂此不疲。商朝人迷信占蔔,出土的甲骨文內容多為求鬼神吉祥,使官方無法理性看待形勢。而攻周的成功,可謂是對對手長期整體用兵戰略的有效運用,把握了以弱攻強的有利時機。
殷鑒不遠,在夏後的世界裏。中國古代軍事科學是在戰爭的感性認識積累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緊接著西周滅商朝,以前朝為戒。壹方面繼續征服不聽話的部落國家,另壹方面在統治中心建設堅固的城市,攻守兼備的思想確立。古往今來的軍事歷史證明,進攻和防守是戰爭中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矛和盾缺壹不可。商朝在武功巔峰時的突然覆滅,就是缺乏防禦觀念和憂患意識的例證,給後人留下了發人深省的殷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