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是事物的再現。哲學家叔本華把世界寫成意誌和表象,奠定了他作為唯意誌論代表的地位。在他看來:“世界是表象,在哲學發展史上被多次引用和拋棄,但它始終對哲學的發展起著推動和指導作用。早在古印度的吠檀多哲學中,印度的智者就已經把它作為壹個根本命題,而這也是第壹個對這個道理有明確認識的學者。”他認為康德哲學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忽視了這個道理。
在現代哲學中,表象的定義是當客觀對象不呈現在主體面前時,客觀對象的形象和保存在概念中的對象形象在概念中再現的過程。在心理學中,表征指的是過去感知的事物形象在頭腦中再現的過程。Epiktetos的表述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表象不僅僅是壹個人的形象,更是壹種操作,即形象思維。表征、形象思維和概念思維的心理運作可以處於不同的相互作用中。
在斯多葛派哲學家的介紹中,表達和印象經常互相替換。
四種表現形式。斯多葛主義將概念1與概念2區分開來,概念1的前概念狀態是在印象中真正建立壹種把握印象的認知狀態,也就是所謂的邏各斯與自然的統壹。相反,觀念2往往受到很多教條和習慣的影響,扭曲了對事物本身的印象。
epiktetos的參數集合中有251個條目。根據他的說法,有四種表現形式。第壹,事物其實是這樣的,行為也是這樣的;第二,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也不是這樣的;第三,事情其實是這樣的,其實不是;第四,事實並非如此。epiktetos所說的四種表征,其實就是概念2,包含了必然真、必然假、可能真與可能假、不可能真與不可能假的認知狀態。
斯多葛派哲學家認為,既然上帝把人帶到這個世界上,人為什麽要有理解和區分表現的能力?是為了讓人類觀察他和他的作品,也是為了解釋他的作品?這是壹個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就康德而言,表象是壹個含義廣泛、用途眾多的概念。概念、直覺、知覺、感覺都可以稱為表象,表象的概念會被限定在特定的語境中。
康德曾經明確表示,表象是壹個無法進壹步定義的概念,他自己也沒有給出。印象是他很少用的概念。當它出現時,壹般接近經驗主義語境中的印象概念,指的是感性表征。
表象的世界就是我們感官感知的世界,比如這些作品、建築以及壹切以物質形態存在的現實世界。感官世界是表象世界,或者是現實世界在我們大腦中的映射或符號。例如,妳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妳在日常記憶中把某樣東西放在哪裏。這個呈現在妳大腦中的“圖像”就是感官世界。
理念的世界是事物的真實世界,柏拉圖的理念,康德的事物本身,叔本華的意向。壹個人能看到外表,卻感覺不到,比如植物人。他眼睛的功能是完整的,但他可能無法“看到”物體的存在,因為他的大腦有問題,他無法處理感官知覺的結果。
早期斯多葛派認為,有四種類型的專長和知識:醫學,占蔔,辯證法和美德。醫學是壹門技能,後者是知識。斯多葛派對表象、知識和意見的討論涉及方法論。他們認為知識不同於純粹的專長,知識就其結構而言是穩定的,具有不允許有程度差的特點,而技能具有程度差的性質。
斯多葛派賦予心靈二元性。首先,頭腦是知識確定性的基礎。第二,頭腦合成的是表象。當綜合表象完整地呈現出事物的個體形象時,就是知識本身。知識不是表象的提升,它只是完整準確地再現了作為個體的對象的存在。
芝諾經常使用“印象”這個詞,意思是外表。芝諾經常用手勢來確定聖賢對科學知識的獨特占有。他伸出五指,以手掌示人,說印象差不多。然後他微微握著手指,表示同意相似。然後他把五指完全握成拳頭,說這是保證。然後他把左手拿出來和右手的拳頭對著,緊緊地握在壹起,說科學知識就是這樣,只有聖賢才有。他用手掌中知識的變化來解釋印象、認同、把握和知識的關系,類似於從人類認知的變化過程來解釋知識的形成。這是壹個有趣的表述,說明真正知識的獲取需要全面深入的把握,更需要形而上的知識支撐。
把握表象有三個環節。首先,它來自於它是誰。第二,它反映了它是什麽;第三,“是”的所有特性都是作為壹種印象作為壹個標記呈現出來的。斯多葛派的把握印象相當於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中的“註”。斯多葛派用拳頭來比喻堅定的信念。當我們把壹個東西緊緊地握在手中時,我們確信我們已經抓住了整個東西或者它是什麽,它再也不會從我們身邊溜走了。這種對事物的把握是對事物真實面目的把握。
斯多葛派認為科學知識是壹種保證,因為理性,首先,它是可靠的、嚴格的、不可改變的;第二,它是壹個知識體系,類似於對存在於有德之人中間的特殊命題的把握。第三,它是壹個具有內在穩定性的專門知識體系,即有德之人的行為方式。第四,就是這樣壹種接受表象的狀態,不為理智所改變。所以,科學知識的嚴格性和由此產生的穩定性,不僅是人們對個別事物的確定性,也是對所有事物的確定性。
斯多葛派哲學指出了知識和把握表象的區別。抓外貌可能很多人都有,比如壹個母親可以識別雙胞胎姐妹兄弟,壹個醫生可以識別疾病等等。擁有這種確信的外表並不意味著他們有其他的確信知識。但聖賢有把握壹切錯誤的能力,因為他們對宏觀宇宙的規律有整體的洞察,對具體事務的屬性有充分的認識。聖人所擁有的是全部的知識,美德、審慎和智慧的知識。
據說斯多葛派有立即判斷真理的能力,托勒密國王菲利帕特有興趣驗證這壹點。他設計了壹個蠟做的石榴,放在桌子上。斯福裏路被假象欺騙,認定那是真的石榴。國王笑著說,他所認同的,其實是壹種幻覺。王想說明的是,聖人持有的只是壹些觀點,而不是真理。李維立刻回答說,他同意的不是它們是石榴,而是它們是石榴,是壹種理性的表現。即使這個回答很入木三分,也說明了保證的出現還需要進壹步的論證。後期斯多葛派不太註重把握表象的自明性,強調理性。
我們必須檢查外表。想到表象,妳壹定會想到柏拉圖的洞穴場景。所有的證明都表明,僅僅通過我們的感官獲得的認知是不可靠的,在思考結論的時候很容易出錯。所以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他想檢查什麽?Epiktetos說,檢查外表。他曾說:“哲學家最重要的是檢驗表象,認清表象,絕不使用未經檢驗的表象。”
他稱未經檢驗的外表為粗糙的外表。認為人生犯的錯誤有兩種,壹種是認同錯誤的表象,壹種是草率認同不被理解的表象。人們思想中的許多困惑和錯誤都在於表象,弄清表象的存在方式是把握它們的關鍵。
Epiktetos認為“壹個真正有教養的人的任務是形成對這四種情況的正確認識。我們受到幹擾的地方,我們必須加強它。”“除了理性能力,還有什麽能力能告訴我們金子是美麗的?黃金不會告訴我們。顯然,只有使用表象的能力才能做到這壹點。這種能力可以支配所有其他能力的能力,也就是正確使用表象的能力。”
利用外表的能力。斯多葛派不認為知識可以通過歸納獲得,知識和歸納之間不應該有任何聯系。這說明了斯多葛派的經驗主義原則和經驗主義的經驗主義原則的區別。他們對歸納法的確定性和正確性持懷疑態度,並對存在壹個普遍的正確標誌的觀點提出質疑。"
當有人說這樣的人因為有錢所以好的時候,我們說他用了壹個不正確的通用符號,因為可以找到很多可怕的有錢人,就像有多少善良的有錢人壹樣。“他們認為,即使是看似歸納的知識或把握的印象的占蔔和醫學知識,也不是歸納獲得的知識。
運用理性的能力,就是用邏輯思維方式進行分析、選擇和判斷的能力。“epiktetos,如果可能的話,我壹定會讓妳小小的肉體和妳小小的財產逍遙法外。但是,別忘了,妳的身體不是妳自己的,它只是壹塊精致的泥巴。既然這些我都給不了妳,那我就給妳我們身體的壹部分。
它是壹種能力,壹種能產生作為與不作為的驅動力,能產生得到某樣東西的意願,能產生避免某樣東西的意願的能力。總之,是壹種正確運用表象的能力。如果妳能在乎這種能力,讓它管理壹切,那麽妳就永遠不會遇到任何阻礙,永遠不會被束縛,永遠不會哭泣,永遠不會抱怨,永遠不會奉承別人。"
Epiktetos認為,詭辯應該用理性的推理、反復的實踐和熟練的理性推理來對付。對於什麽是錯的,什麽是看似合理的,我們應該有壹個清晰自然的認識,就像磨刀霍霍,拿在手邊,隨時可以派上用場壹樣。他說:“即使妳拒絕妳的感官,得到它們又有什麽區別呢?”妳們誰想去廁所卻走進了磨坊?”“難道我們不應該盡力維護常識,防範企圖推翻這種觀點的論調嗎?"
所以他強調要學習邏輯、物理、倫理,使人掌握分析判斷的能力,在毫無意義的生活中找到自然生活的理性方式。
不要害怕問。他們遠離聖賢,卻都在努力的活著,希望能掌握生命的本質。冥想中有這樣壹句話:
人要思考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過自然的生活,不觀察這壹切就死不了。我們沒有壹個人能完全看清世界的樣子,更多的是在蒙眼中行進。但也許這就是人的高貴吧。即使看不清楚,也還是努力思考。時間還是那麽緊迫,誰也不知道明天的太陽還會不會升起,所以在生命逝去之前,我們要讓自己更加清楚來的目的和去的目的地。
Epiktetos說:“既然如此,為什麽我們還在混日子,還在偷懶,還不進步?為什麽我們壹定要找借口,努力學習,提高推理能力?”
認識、審視和利用表象,可以使我們成為追求知識和智慧的人,這是斯多葛派哲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審視自我、提升德性、追求幸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