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竹林七賢記憶方式是:王戎上山(單濤)展示(湘繡)壹項箭術,打死兩只雞(嵇康和阮籍),手裏拎著壹只(劉玲),嘴裏叼著壹只(阮賢)。
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瑀、楊穎、劉振。
可以用“空(孔融)城(陳琳)王(王燦)需(徐幹)軟(阮瑀)硬(楊穎)瘤(劉真)”來記憶
擴展數據:
嵇康等七人友善,常壹同遊於竹林下,隨意飽餐壹頓。後來他用“竹宴、竹趣、竹遊、竹會、竹興、竹狂、竹笑”來指無拘無束的飲酒娛樂,或指不屈的情誼;用“七賢”比喻風俗各異的文人。
“竹林七賢”中,單濤年齡最大,“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都是被單濤發現的,而湘繡也是被單濤發現並介紹給嵇康、阮籍的。因此,單濤是竹林之旅的實際組織者和人員核心。
建安七子壹般代表建安時期除曹植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之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說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認同。
除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余六族經歷各異,但都遭遇了漢末之亂。後來他們投奔了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們視曹操為心腹,想靠他做點事。所以他們的詩和曹石父子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建安七子曾共同生活在杜威中野(今河北臨漳縣西),所以也被稱為“中野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