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說得對,這是巴納姆效應。
實驗上又叫福勒效應,因為它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在1948年首先證明的。他給壹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後,拿出兩個結果,讓參與者判斷哪個是自己的。其實壹個是參與者自己的結果,壹個是大多數人回答的平均結果。參與者實際上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結論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很容易讓大家相信,壹個籠統籠統的性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很空洞,他還是認為這反映了他的個性。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很常見。以算命為例。很多人咨詢算命先生後,認為算命先生說的“很準”。事實上,那些求助於算命師的人本身就很容易受影響。人在抑郁沮喪的時候,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控制,所以安全感也受到了影響。壹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心理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比平時更強。此外,算命師善於揣摩人的內心感受,能夠稍微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會立刻感受到壹種精神上的慰藉。算命先生接下來壹句泛泛而無傷大雅的話,就能說服求助者。
不信妳試試。妳是不是這樣說的:妳真的需要別人喜歡妳,尊重妳。妳傾向於自我批評。妳有很多能力可以成為妳的優勢,但妳也有壹些缺點,但妳通常可以克服它們。妳和異性交流有些困難。雖然妳外表看起來很平靜,其實內心很焦慮。妳有時候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或者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妳喜歡生活中的壹些變化,討厭被限制。妳以能獨立思考為榮,沒有充分的證據不會接受別人的建議。妳認為在別人面前過於暴露自己是不明智的。有時妳外向、善良、善於交際,有時妳內向、謹慎、沈默。妳的壹些抱負往往不切實際。大多數人看到這個描述,都會覺得很適合自己:“對,對,我就是這樣!”其實這是壹頂適合任何人的帽子。如果妳的答案基本是“是”,那麽恭喜妳,妳已經中圈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