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介紹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文字,又稱“文琪”、“甲骨文”、“殷墟書”或“龜甲獸骨書”。主要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和東亞已知最早的系統商代文字載體。甲骨文是中國正統的文字之壹。
壹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是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從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中發現甲骨文的。安陽市西北的小屯村,是商代晚期“殷墟”所在地。近百年來,通過考古發掘等方式,在當地出土了10多萬塊甲骨。此外,甲骨文也出現在河南和陜西的其他地區,從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年)壹直持續到春秋時期。
甲骨文有壹種對稱而穩定的模式。準備書法三要素,即用筆、完字、作曲。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來看,甲骨文已經發展成為壹種更加嚴謹和系統的文字。漢字的“六字”原則在甲骨文中有所體現。但是原圖和原話的痕跡還是很明顯的。
2017 165438+10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2.五千多年的甲骨蔔辭中,有多少中華文明沒有被破譯,而這種文明經過時間的轉換,能夠延續至今,漢字功不可沒。中國的漢字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不僅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世界四大最古老的文字之壹,是唯壹流傳使用至今的文字。可以說甲骨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是在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現代,甲骨文的狀態卻不容樂觀,因為它還沒有被完全看透。
1899年,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壹般認為這是甲骨文的首次發現。據學者統計,甲骨文出土154600余件。除去中國的收藏,還有近3萬件甲骨蔔辭流失海外,對中國甲骨蔔辭的破譯產生了很大影響。
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是壹種象形文字,叫做表意文字。很難破譯壹個單詞。到目前為止,我國有4500多個甲骨文字,但只有2000多個甲骨文字得到了解釋。不到壹半的破譯量,讓人感受到甲骨文破譯的難度。
自近代以來,許多專家學者致力於甲骨文的破譯,但甲骨文的破譯已逐漸達到壹個瓶頸。淺易的文字已經破譯,沒有誰能破譯的甲骨文,既復雜又不成文;隨著現代學者的去世,喜歡研究國學的人越來越少,甲骨文的解碼也到了非常困難的境地。
為了充分調動研究者的積極性,中國文學博物館於2016年6月發布了獲獎公告:解碼未讀甲骨文,單字獎10萬元;並對有爭議的甲骨文作出新的解釋,字賞五萬元。
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破譯研究需要長期的積累。沒有極大的耐心,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因為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坐冷板凳是必然的。西方也下大力氣培養甲骨文研究者,但全世界甲骨文研究專家可能不超過30個。
3.破譯壹個蠢字有10萬元的獎勵。在中國文學館發布的懸賞公告中,只有壹個人因為壹句蠢話獲得了近三年來最高的65438+萬元的獎勵。這個人就是蔣玉斌。可能有人會問:壹個“蠢”字就能獲得10萬元的獎勵?對於甲骨文來說,真的可以。
蔣玉斌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年輕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和出土古文字的整理與研究。對於甲骨文中“蠢”字的解釋,他是從認字和讀字兩個方面來解讀的。看似簡單的解讀,也有壹個漫長的過程。在研究之初,蔣玉斌研究了所有相關資料,考慮了多種解釋的可能性,但仍然沒有實際進展。
真正突破瓶頸,還是壹個偶然的機會,他在解碼中看到了幾個關鍵證據,“屯”就是“春”的意思,各種旁證的材料,仿佛黑暗的道路突然變得光明起來,甲骨文中的“蠢”字就這樣被解碼了。
破譯壹個“蠢”字,需要數年的思考,這樣的耐心和龐大的知識面,非壹般人所能及。所以65438+萬元這個詞是實至名歸的。為了破譯甲骨文,讓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走向大眾,學者們也做了很多努力。未來,甲骨文的破譯工作也將依靠計算機和大數據。
但不管怎麽說,破譯甲骨文還是需要嚴謹紮實的態度,完全破譯甲骨文還是需要很長的路。不管未來的路有多艱難,我還是希望能有像蔣玉斌這樣的學者為中國文化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