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從1368到1644,前後276年,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等十六朝皇帝,嘔心瀝血,創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許多輝煌的業績,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文臣武將,至今仍深受影響,讓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倍感自豪。
壹.主要貢獻
1.北京紫禁城
北京故宮的修建始於永樂四年(1406),以南京故宮為基礎,至永樂十八年(1420)完工,14進
明朝從1368到1644,前後276年,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等十六朝皇帝,嘔心瀝血,創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許多輝煌的業績,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文臣武將,至今仍深受影響,讓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倍感自豪。
壹.主要貢獻
1.北京紫禁城
北京故宮的修建始於永樂四年(1406),以南京故宮為基礎,至永樂十八年(1420)完工,14進行了修繕。它是壹個長方形的城市,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的建築分為兩部分:外院和內院。外院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稱為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的地方。故宮的中心是幹青宮、交泰宮和坤寧宮,統稱為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主要宮殿。
2.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年間、姚等人在明太祖的授意下編纂的壹部中國古代典籍集。它最初被命名為“文學大成”,後來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命名為“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 * * 22937卷),11095卷,約3.7億字,匯集古今書籍7000部。永樂元年(1403),朱迪立誌要寫壹部國威萬世的巨著。旨在“將自訂書以來的經史百書,至於天文、地理、陰陽、醫蔔、佛道、術數,全部編成。”起初由解縉主持編纂(規模為147人),壹年後編纂成《文學大成》。但看後很不滿意,任命姚為監工。同時,編制隊伍擴大到2196人(共計3000余人),最終確定在永樂五年(1407),朱迪本人。
全書抄於永樂六年(1408)。原《永樂大典》尚未確定是否有永陵,但《大典》抄本被毀,大部分毀於戰火,相當壹部分被後人以修書之名盜走。今天,只有800多卷,分散在世界各地。《永樂大典》的內容包括經典、歷史、詩詞、藏書、天文地理、陰陽醫學、占蔔、藏經釋經、戲劇、科技、農學等,涵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力財富。《大英百科全書》將中國的明代書籍《永樂大典》稱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壹個重要標誌。
3.《大明混雜圖》
《混大明壹圖》屬於行政區地圖,測繪日期為1389(明洪武二十二年)。它是壹本畫冊,比例尺為386×456cm,主要展示明代及其鄰近地區的各級民居、山川、河流及其相對位置。居民區都是用地名加邊框的方法定位的,邊框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這張地圖繪制精美,內容豐富。它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世界地圖,由中國人自己繪制。是國寶級的珍貴文物。
這幅明朝地圖,以明朝地圖為中心,東起日本,西至歐洲,南包括爪哇,北至蒙古。這是中國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圖。清初,地圖中所有中國地名都按等級用大小不同的滿文標註。方向是上北下南,沒有標註刻度。經過計算,國內垂直比例為1:1060000,水平比例為1: 820000。國外有些變形大,無法計算規模。全圖近4米見方,描繪了明代各級治所、山川的相對位置,包括寶坻、屈荊、湖澤堤、邊陲海島、古遺址、古河道等1000余處。,這在明朝以外的地區,尤其是歐洲和非洲地區最為詳細。這是明朝及其鄰近地區的完整地圖。
4.鄭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後的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曾到達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瓦克斯、古裏、暹羅、阿丹、田放、佐法爾、葫蘆茅斯、木古都等30多個國家或地區,最後到達西亞非洲東海岸,開辟了突破口。這壹系列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87年,比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行距離、持續時間及相關領域都領先於西方,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總之,鄭和船隊是壹支龐大的船隊,其船舶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影響之大,船舶噸位之大,海員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都是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他們的航海成就明顯不遜於西方人,甚至在航海時間、船隊規模、航海技術等方面都是哥倫布等人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