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壹篇文章,希望對妳有用。....
...............
連山、歸藏名稱來源考辨
-
作者:王寧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壹,自漢代以來就備受關註,被譽為“群經之首”。據《禮記·春秋》雲:“掌握易經之法,謂連山、歸藏、周易”。自漢朝以來,不知傾倒了多少癡迷的文人。雖然大部分沒見過連山和歸藏是什麽,但也做了個猜測。《歸藏》,《黃帝》。另壹種說法是“李周?管春?《大埔家書》說,“連山夏,歸藏陰”。宋代朱楨《易經論漢書》將這兩種說法合而為壹:“《山海經》說:‘伏得河圖,故稱連山;黃帝家得了河圖,商賈稱之為“歸藏”。“但此版《山海經》並無此文,且此句與其經文有異,疑是誤傳或偽傳。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猜測,因為秦漢以前是否存在連山、歸藏等稱謂還是壹個很大的疑問。
連山和歸藏這兩個稱謂最早出現在李周,在劉欣發現李周之前,許多古籍中從未提及。《李周》壹書壹直被懷疑是漢代劉心所作的偽書。郭沫若說:“歸藏原名只在《李周春官》壹書中有?大布、連山、周易* *合為所謂三變,但連山、歸藏在《漢書·藝文誌》中沒有記載。我懷疑和周立壹樣,是劉鑫假托的東西,但是假貨沒有流通就化為烏有了。[1]
劉欣取了壹些秦漢以前的古籍或資料,重新編輯,刪節增損,作了《周禮》。雖然不能說裏面所有的內容都是他偽造的(其實大部分都是先秦流傳下來的古資料),但裏面肯定有他虛假捏造的成分。筆者認為,連山、歸藏這兩個稱謂在漢代劉欣之前是沒有的,它們的名稱都是劉欣自己發明的。不過也不是沒有根據的,是根據當時還在流傳的《易經》、《山海經》的壹些片段。
壹、關於連山的問題
歷史上有好幾本關於連山的書。比如梁元帝有《連山》三十卷,隋代的劉璇也偽造過《連山》,宋代出現的《古三分書》中的山墳也叫《連山》。這些都是後來出的書,可以忽略。但在這些“連山”之前,確實有壹個“連山”,因為晉代皇甫謐在《帝之世紀》中兩次引用:
1,《連山易》說:“禹取了土山之子,取名尤女,生於。”(《太平玉蘭》卷壹百三十五引《帝千秋》引)
2、《連山易》說:“槍封於祀。”(《史記·夏本紀》皇甫謐引)
由此可知,晉代還流傳著壹本叫《連山》的書,這本書所包含的故事與夏朝有很大的關系。關於連山的語錄,我們能知道的最早的是晉代皇甫謐寫的《皇帝的世紀》,但在以往的書籍中,尤其是漢人的著作中,我們是找不到的。
北魏李道元在《水經註》中也引用了連山的兩句話,記載如下:
1,《連山易》曰:“有拜伯之人,臥於玉山之野。”(引自《淮水註》)
2.《廉(易)》說,“亭(享)沈是在大陵之上。”(轉引自《朱》)
第二篇文字敗壞,孫詒讓雲:
“這篇文章中的‘連山也叫開亭’壹詞有問題。《玉蘭》歸藏儀八十二引考辨:‘去年夏及以後,在大陵享神,去君太,金占臯陶,說不吉利’(《初學二十四書》亦引)。此文疑是‘連山義’,說:我在大嶺享了神仙’,蓋連山。今天的版本是“連山”,“也”是指“義”的錯誤(義與義音相近);‘凱奇亭’壹詞與‘凱奇賞’壹詞也有關聯(亭與賞形式相似),文以訛傳訛,結構虛化。如果是這樣的話。" [2]
它說的非常正確。馬國漢把這段文字編成《連山》是對的,但他沒有註明出處,出處就是這樣。馬季的隨筆是“楊雯啟示我們享受大嶺之上的神靈”,“楊雯”壹詞是文學表達。李道元的《歸藏》在社會上流傳已久。他無緣無故地把歸藏誤認為連山。唯壹的可能是《連山》中的壹些內容和文字與出土的《歸藏》中的內容和文字相同,也就是說作者在制作這部《連山》時也使用了《歸藏》的殘跡。
所以《連山》這部書,應該算是郭沫若所說的“劉欣委托的東西”,或者說是劉欣之後東漢人委托的東西。桓譚《新論》說:“連山八萬字,歸藏四千三百字”,又說“連山藏於蘭臺”,應該是真的。皇甫謐在《新論》中看到了,在《帝王世紀》中引用了,北魏的酈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經註》中引用了。後來逐漸衰落,最後不了了之。否則,梁元帝也沒有必要再造壹個“連山”,隋朝的劉璇也沒有必要再偽造壹個。
第二,關於《歸藏》(金代出土的《醫要陰陽卦》)
金代紀墓出土的古書《易陰陽卦》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歸藏》(其實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後面另文討論)。
郭沫若認為冀中出土的《易經陰陽卦》和《周易》壹樣,都是孔子之後、戰國初期的楚人之作,而且出自同壹人之手,即同壹弓所制,而《易經陰陽卦》的制作時間稍早,是真正的《易經》古本。老郭的觀點值得商榷,但他認為我們現在說的是楚人的著作《周易陰陽卦》,應該是壹種不可挽回的理論。只是出土文獻《歸藏》在宋代也失傳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有清代馬國漢的《於漢方善佚書》和閆科軍的《秦、漢、三國、六朝、三古代》的編纂。從這兩個版本可以看出,這部《歸藏》有幾個書名,如《靜初》、《六十四卦經》、《齊木經》、《鄭》、《齊劍經》、《本紀篇》等,篇幅應該很長。
就其《文怡》而言,《歸藏》與《周易》用途相同,其《靜初》、《六十四卦》與《周易》基本相同,只是修辭手法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鄭和《開間經》(也稱《開間篇》,或簡稱《開間篇》)都是神話或歷史傳說中古代占蔔的例子,其形式是占蔔+占蔔+占蔔(或占蔔)。
[嶽老師]:昔穆贊西出征,[而贊金為,余奪之]:“不吉利。龍從天而降,修遠在道。飛向天空,蒼白而有羽毛。”
伊名說:“在夏末,祖先們乘著飛龍升天,黃金被占領了臯陶。道曰:“紀。[紀將同,與神溝通。要當皇帝,要當四鄉之王】。"
可以註意到,它的內容和風格與當代的《山海經》驚人地相似。因此,它出土後,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例如,薛鎮為它作了註釋,郭璞在《山海經註》中也經常介紹它。其部分內容與《山海經》中的五藏山經有關。如《西時三經》雲:“西北四百二十裏又叫中山,其子名鼓,狀如人面,狀似龍身。”郭璞註:“此亦神名,謂中山之子耳。各種見“回藏”和“開”
其大部分內容與《海經》和《野經》相似,如:
夏後啟示:禦龍升天,吉祥。(《海外西學經》朱郭引《歸藏征牧婧》)
前者善射,勝十天,勝果。(《海外東經》朱郭引《歸藏征牧婧》)
空桑灰,八極極開。這是壹個丈夫,xi何,誰是主要的太陽和月亮,他認為這是黑暗和光明。(《野南經》朱郭引《歸藏·啟》)
像羽毛壹樣,有紅色的喙和白色的頭。(《海外南經》郭註引《歸藏·灌頂》)
洪水滔滔不絕。“博滾”用石頭和泥土填洪水。(《海內經》郭引《歸葬》)
另外還有壹些,不壹壹列舉,可見其內容與《山海經》* * *相連,充滿了神秘浪漫的神話色彩,保存了許多古代神話傳說。它是壹部將神話傳說與歷史古史相融合而成的獨特的易學著作。
《韓曙文藝誌》中既沒有記載《易陰陽卦》,也沒有記載《歸藏》,但《隋書經籍誌》說:“歸藏亡於漢初,但《晉景經》有之,其中只載蔔筮,不像聖人之旨”,此書已於漢代失傳。因為它們不像《周易》那樣被儒家奉為經典(可能是因為它們“只是占蔔,不像聖人之旨”),所以沒有受到重視,沒有被傳授和整理就逐漸消失了,但仍有壹些內容在社會上流傳,如:
當姮娥邀請西王母服用長生不老藥時,他偷走了長生不老藥,然後去了月球。金牌是黃色的,黃占誌說:“姬。等我回了姐姐,我就壹個人往西走,天壹亮,我就不驚不懼了,那時我就昌盛了。”為了蟾蜍,姮娥被埋在月亮裏。(恒、淩賢)
去年夏天和之後,乘龍升天並占領了臯陶。臯陶說:“好運氣壹定是壹樣的,通神,做皇帝,做四鄉之王。”(《太平禦覽》卷八十二引自《史記》。本版《史記》無此文)
閆科軍將《陵縣》中的文字編入《歸藏》,並註明:“應為《歸藏》之文”。今天,神話學家袁珂認為“閆科軍此舉是壹大真知灼見”[4];在《史記》的正文中,袁科也認為“此所謂《史記》亦為《歸藏》舊文”[5]。從這兩節的例子和內容來看,它們在形式和內容上與《歸藏》中的鄭和《開間經》完全相同。肯定是《歸藏》的舊文,這無疑說明了至少其內容在漢代就在社會上流傳了,但沒人說有《歸藏》壹書,張衡。因此,該書後來在冀中出土後,在《金淑Xi傳》中又被稱為《周易陰陽卦》,在《隋書經籍誌》中又被稱為《歸藏》。可見其古名已失,名不確。《歸藏》只是荀彧等人編纂的壹部書。
三。《山海經》相關問題
如前所述,金代出土的《歸藏》在內容上與《山海經》有著密切的關系,《山海經》是壹部什麽樣的書壹直爭論不休,但公認與古代巫術有關,尤其是其《山海經》部分。在巫術中,有兩個主要內容,壹個是占蔔,另壹個是祭祀,這兩者都見於山景。
首先,占蔔。古代占蔔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使用甲骨文和占蔔策略,還有判斷運氣好壞的現象。比較著名的是流行的占星術,它是以天空中的占星術為基礎的,比如:
星造鬼,臣罰,國憂。(《黃帝之星》)
陳守奎,多次水災,也有旱災。(《武仙星占》)
《山經》中也有壹些類似於這種形式的占蔔文章,但不是根據星象,而是根據壹些奇鳥怪神,如:
太華山...到處都是蛇,被稱為“胖遺產”,有六只腳和四只翅膀。當妳看到它的時候,世界將會大旱。(西山經)
小山峰...有猛獸,如猿,頭白腳赤。他們叫朱累,但見到他們就是兵。(西方時代第二經典)
三部東方經典中的第壹部...是壹個有爪子的人體,...也是壹個神,看到了就會被跌宕起伏打敗。(《東晉三經》)
這種以動物和神靈為基礎的吉兇占蔔在山景隨處可見,但在《海經》中幾乎沒有。我們只能找到兩樣東西:
有軒轅之國,江山之南吉祥。(狂野西部經典)
在野外,有壹座山叫曲座。“南極水果,北方不行,去水果。”(狂野南方經典)
第壹篇有占蔔的性質,後壹篇的後三句應該是巫術中使用的咒語,含義不清。從這壹點來看,《山景》及其背後的《海經》似乎並不是壹部古書的風格,有待於今後進壹步研究。
每經之後,山經都有各山系神的祭祀方法,記載得很詳細,壹壹列舉了祭祀的名稱和方法,如:
雀頭山,從搖曳山到簸箕底山,2950裏。它的神都是有龍的頭的鳥,它的神龕儀式:毛用壹塊玉,米,米和白芥末作為座位。(南山靜)
可見《山經》是壹部記錄占蔔、祭祀等巫術的作品。在中國小說史上,魯迅先生說山經是古巫書,但山經不是。但就作者而言,他的書都是楚巫史寫的,所以可以稱之為“巫書”。那麽,《易經》也是古代巫書,可以算是同類作品,與東漢以後流傳的《連山》、《歸藏》有關。所以,劉欣從《山海經》中為《易經》命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連山與歸藏——劉鑫的擬創作
劉欣曾經校訂過《山海經》。不知道為什麽,他很佩服。他在學校學習《山海經》的時候,專門寫了壹個很長的《山海經表》,這是壹篇名篇,自詡《山海經》是“先賢遺作,古代中國的文學家”。他對《山海經》很了解,應該很清楚《山海經》和《周易》古本的關系,比如《歸藏》。表末還說:“文人就是那些對山海經好奇的人,壹切文學文人都研究它,以為奇詭可以檢驗真理,把奇物變成遙遠國度的奇物。本來說“天下宜而不亂”的是《易經》中的系詞,但劉欣卻用它來說《山海經》,可見在他的心目中,《山海經》可以看作是《易經》壹樣的。
前面說過,《易經陰陽卦》的大部分書名和內容在漢代已經失傳,只剩下壹些片段和簡單的。劉鑫博覽群書,肯定看過這些片段。以他的見識,他會知道這是壹部失傳的古易,因為裏面有六十四卦(所以他後來再造連山的時候就把這些內容都用上了)。他寫《周禮》時,《春官大補》中有“掌三兆”之法,講的是壹部真正的古傳,而由此得《易》書不止壹部。而且他知道除了《易經》之外,至少還有壹本《易經》,但他不知道它的名字,也不會用。正好,這本《易經》裏面的內容和《山海經》裏面的內容很像。於是,劉欣根據貓畫了壹只老虎,又根據《山海經》創造了兩部易古籍的名稱。
第壹,他根據《山海經》第壹部擬定了壹個“連山”的名稱,即《五藏山經》,因為《五藏山經》* *記載了5370座山,確實是山和山的樣子,是真正的“連山”。這個很直接直觀,應該沒有問題。
然後根據後來的《海經》擬了壹個名字叫“歸藏”。因為海經描述的是“四海之內”和“含於大地”的內容,而海外經又稱為野經[6],野就是大地。首先說“海”,莊子秋水說:“天下之水大於海,萬川屬之”。其性屬水,《周易》屬坎卦,《說卦》曰:“坎者,水也,...壹切都屬於它。”從中取了壹個“回”字;先說“地”或“野地”(即地),屬於《易經》中的坤卦。《說卦》中說:“與君行之,坤必藏之”,“藏”字即由此而來。兩者結合,就產生了“回藏”這個名字。
這樣,可以和“三萬億”相提並論的所謂“三變”就完成了。劉欣把這個虛構的名字寫進了《禮記·禮記》,也被尊為經典,引起了後世很多學者的苦心研究和闡釋。事實上,他們是在捕風捉影,不可避免地憑想象推測虛構。雖然劉欣的追隨者後來收集了《易經》和古籍(包括《易經陰陽卦》殘卷),偽造了《連山》、《歸藏》兩部易經,但在社會上流傳不廣,知道的人也不多,仍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此後又有幾首《連山》,都是後人所創,令人啼笑皆非。晉代才在冀中出土了《易義陰陽卦》。荀彧等人根據前人的理論和自己的想象將其命名為歸藏,與劉欣的想法不謀而合。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能知道的除了《周易》之外唯壹壹部真正的易學古籍。
總之,連山、歸藏這兩個稱號是劉欣根據《山海經》和李逸杜撰出來的,在劉欣舉薦李周之前是不存在的。
註意並釋放:
[1][3]郭沫若歷史系列全集1《青銅器時代制周易》第389-392頁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2]孫詒讓《薩格勒布》第三卷第104頁齊魯書店1989年7月。
[4]袁珂《中國神話傳說》第41頁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年9月。
[5]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齊篇,第211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6月。
[6]顧頡剛說:“海經可以分為兩組,壹組是國外的四經,壹組是野外的四經,壹組是海上的四經。這兩組記錄大致相同。他們用壹張圖作為描述,所以可以說是對壹件事的兩種記錄。”參見中國古代史研究講義第32頁。中華書局1988 11。
(原載於《古籍整理研究》第5期,1991,本次網上首發有改動。)
................................
連山壹詳情:/view/460130.html?wtp=tt
西藏詳情:/view/34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