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繩筆記的出現時間:結繩筆記的出現需要三個條件,即有繩子、會打結、有東西可記。壹致的觀點是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晚期,即舊石器時代晚期。因為在距今約28000年前的山西支峪人遺址中發現了帶有繩索標誌的骨箭,並且有大量帶有圖畫和刻符的骨碎片,所以當時的刻符和打結水平應該已經發展到了比較高的水平。而且很多古代文獻也提到了打結這件事。莊子曾說:“當時機成熟,民可用之。”在《說文解字》中,許慎也描述過“神農系壹繩,以治統其事,且繁且偽。在黃帝的歷史中,倉頡看到了飛禽走獸的痕跡,他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所以他先立了壹個書約。”。“周易?系詞中“上古以結治,後聖人改書。“在南朝梁顧的《玉片序》中,可以明顯看出,在文字出現之前,整個城市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結繩記事的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即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內容和形式。不同的結繩筆記可分為橫向、縱向和綜合形式。所謂橫式,就是先橫拉壹根繩子,在這根主繩上依次系上多根繩子;豎式是先豎著掛壹根繩子,然後在這根繩子上依次打幾組結。有時他們會把記東西的繩子綁在身上。綜合的方法是用描述和捆綁的方法綁繩子。當社會發展到綁繩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的時候,人們就會把綁繩和描述符號結合起來,或者綁上有代表性的物體,比如角、羽毛等等。結繩筆記的內容主要有記錄戰爭、記錄漁獵漁獲分布、記錄祭祀占蔔等。後來的結體形式出現了有表情的結和系物的標誌,成為文字的萌芽。bbs.pkuarch/viewthread? Tid = 1142(2)算盤的出現時間:算盤的起源至今仍有爭議。總結起來,主要有三種理論。壹是東漢南北朝時期清代數學家梅所倡導的。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悅寫了壹本書《命理遺事》,裏面記載了十四種算法,第十三種叫做“珠算”,並說:“珠算,控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評論這段話說:"八股分三點,上下兩點是止遊珠,中間壹點是定位。每個位置有五顆珠子,上面的珠子和下面的四顆珠子不壹樣。上面不同顏色的珠子是五顆,下面的四顆珠子是壹顆。至下四珠,故雲‘控四季’。其珠遊於三方之間,故雲‘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關於珠算的最早記錄。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本書所描述的算盤,充其量只是壹種計數工具或簡單的只能加減的計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算盤並不相同。二是清代學者錢大廷倡導的元明,即珠算出現於下元中期,並在元末明初廣泛使用。元代陶《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九《井珠》引用當時的壹句諺語來形容奴隸,說“當奴仆,初至時會打珍珠,但不會自動撥;壹會兒說算盤珠子,壹說就動;長久以來,佛祖頂珠,字終日,雖撥不動。後世稱此為“三珠戲語”。“把壹個老資格的奴婢比作壹顆算盤珠,妳能撥弄它,說明當時算盤很流行。宋末元初柳蔭的《牧婧先生文集》中,有壹首題為《算盤》的五言絕句:“不與翁尚共舞,莫止餅之歌。融資有多難?“這也是算盤出現在元代的明顯證據。至於明朝,永樂年間編纂的《魯班牧婧》有制作算盤的規格和尺寸,也有壹些介紹算盤用法的書籍如許信祿的《算珠算法》和程大偉的《直接算法通宗》,所以算盤在明朝被廣泛使用,這是毋庸置疑的。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形成了珠算起源於唐代,流行於宋代的第三種學說。依據如下:第壹,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有壹家藥店,櫃臺上放著算盤。中日兩國的珠算專家將畫面放大後,確認畫中的物體是壹個類似於現代使用的算盤的連珠算盤。2.1921河北省巨鹿縣出土壹枚木算盤珠。被水土淹沒了800年,還是鼓形,中間有孔,和現代算盤珠沒什麽區別。第三,柳蔭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盤詩,比描述元代的事物還要準確。同樣,陶的《三珠戲》表明,元人的諺語中有算盤,也反映了“法盛行於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算法統壹宗族”)。第四,元初蒙古學教材中有九檔珠算圖。既然在元初就已經是訓練內容,可見它是壹個普通的東西,它的出現至少可以推到宋代。另外,宋代的算盤形制成熟,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笨拙或粗糙。因此,許多數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可以推至唐代。由於宋以前五代十國戰亂不斷,科技文化發展相對緩慢,所以此時誕生算盤的可能性不大。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這時候發明了算盤,可能性很大。zhidao.baidu/question/12674568? fr = qrl 3
計算和芯片是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通常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竹子、骨頭和石頭制成的。其誕生日期已無法考證,估計春秋時期已是主要的計算工具。到了秦漢時期,它的長度和厚度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縱橫數籌碼有兩種方式:1 2 3 4 5 6 7 8 9。它完全采用十進制數值體系,零用空格表示。根據劉徽的記載,負數產生後,用紅籌代表正數,用黑籌代表負數。用計算基金來計算就是計算。唐代有45個乘除公式,以“9981”開頭,以“壹比壹”結尾。順序正好和後世相反。因為公式的前兩個字是“999”,所以乘法表叫“999”,乘除的規則在孫子和夏侯的經典裏。中唐到宋元時期,人們不斷改進計算,創造了許多敏捷的乘除算法和公式,由此產生了新的矛盾:公式讀起來很快,用手算來算去很慢,急需創造新的計算工具,珠算應運而生。直到15世紀元朝末年,算盤才逐漸被取代。
參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