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賈湖遺址研究成果

賈湖遺址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

七次大規模發掘的數千件文物和標本保存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經過張中柱等專家學者十余年的整理和研究,張中柱等數十位專家執筆,1999年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發掘研究報告《舞陽甲胡》第壹、二卷。第壹卷系統介紹了遺址的文化內容、分期、年代、性質及其與周邊文化的關系;第二卷論述了自然環境、種族和人類體質、經濟結構、技術和工藝、聚落形態、原始崇拜和原始音樂。是壹部系統介紹和研究賈湖文化的專著。出土文物涉及多學科領域,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出土文物標本進行鑒定分析和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古人類所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黃萬波、季洪祥、侯連海、葉向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呂祖恩、黃、王幼平,研究生周軍、王社江、等。鑒定出土的動物標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孔、和北京農業大學的對出土的植物標本進行了鑒定。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地質研究所的周坤樹和植物研究所的孔對孢粉進行了鑒定和分析。南京師範大學的孔、肖佳宜和徐州師範大學的陳報對賈湖中的植物矽酸鹽進行了分析。中國科技大學的王長穗、和北京農業大學的張分析了陶瓷碎片的成分。李文傑進行了制陶技術的研究;陳鐵梅進行了人類食譜的研究;中國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的、,湖北音樂學院的童仲良、蔣浪蟬、對出土的骨笛標本進行鑒定,、顧、許對骨笛的聲音進行測量。BR & gt

關於賈湖文化專題研究的壹些成果或文章包括:

65438-0988年,張中忠的《考古新發現——賈湖骨笛》發表在《音樂研究》上,報道了賈湖出土骨笛的研究情況。

從1989開始,黃翔鵬的《舞陽賈湖骨笛測音研究》發表在《文物》第壹期(1989),對骨笛測音進行了詳細的報道。用七音骨笛演奏了壹首完整的大白菜。

1998年,張中柱等人將賈湖稻作為粳稻研究,發表在《古風》雜誌上。

發表《河南稻作新發現及中國粳稻起源新論》。

65438-0999年,張中柱向英國世界級刊物《自然》介紹了賈湖骨笛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轟動。

2003年4月,著名歷史學家李雪芹、張中柱對賈湖原始文字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古物》雜誌上。

發表,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註。同年65438+2月,張中舉的文章《賈湖刻符的發現與漢字起源》在《中國文物報》發表。

5438年6月至2004年2月,張中中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對賈湖陶器器壁上的附著物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附著物中含有酒石酸,說明中國祖先在9000年前就能釀酒。它已被證明是世界上最早的“酒”,其原料主要是大米、山楂和蜂蜜。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2005年7月,其古老配方在美國特拉瓦納的狗鯊頭酒莊復制成功。

同年65438+2月,張忠忠、蕭星華、李潤泉三人在《古風》雜誌上聯合發表了賈湖骨笛的進壹步研究成果。

釀酒

張居忠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教授麥戈文合作,對賈湖遺址出土陶器內壁沈積物進行了化學分析。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國家地理》等國內外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

研究證實,酒精揮發後的沈澱物中含有酒石酸,其成分為大米、蜂蜜、山楂、葡萄,與現代草藥中含有的壹些化學成分相同。根據C14的同位素測年,其年代為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800年。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賈湖先民就開始釀造發酵飲料飲用。

專家認為,約公元前5400年前在伊朗發現的葡萄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賈湖酒的發現改寫了這壹記錄,比國外發現的最早的酒早1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與酒有關的材料。

原始宗教

在考古工作中,發現了大量的宗教用品,如柄形器皿(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叉形骨器、龜靈占蔔、太陽紋陶器等。

畜牧

牲畜飼養和原始農業都是走向文明的巨大進步。隨著人們生產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豬、羊等被捕獵的動物被圈養起來,在缺糧的情況下被照顧著度過難關。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中,已經鑒定出壹些動物被圈養過,主要是豬和狗。還有幾塊牛和水牛的骨頭。

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使人們逐漸擺脫了食物短缺的局面,對人類文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繼發明火之後的又壹次革命。這是新石器時代到來的標誌。骨笛

在1986年5月初,首次從編號為M78的墓中清理出兩個完整的骨笛。

同年秋,在四座墓葬中發現了更多的樹枝。還有幾個是在1987發現的。M282出土的壹支七孔骨笛保存完好。張忠忠等人把這支完整的七孔長笛拿到北京鑒定。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民樂研究室主任蕭星華認同這是笛子演奏樂器,中央民族樂團長笛演奏家寧寶生試用。6月165438+10月,、、許、顧、童仲良等音樂專家帶著樂器到鄭州再次測試編號為M282: 20的骨笛。試吹時采用45度斜垂直吹法。經測試後得出結論,該骨笛的音階結構至少是清代音階的六音,也可能是降音階的七音,並賦予其壹個自然而簡單的名稱“笛”。

根據骨笛出土的地層和形制,研究者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600年,笛子刻有五孔和六孔,能奏四音音階和完整的五音音階。

中期:公元前6600年至公元前6200年,笛子上刻有七個孔,可奏六音、七音。

晚期:公元前6200年~公元前5800年左右,有七孔,有的有八孔,能奏出完整的七音音階和七音階以外的各種聲音。

骨笛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經鑒定,賈湖骨笛又稱七音骨笛,是用丹頂鶴的尺骨制成的。形狀固定,生產標準化。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不同年代雕刻,分別能奏出四、五、六、七個聲級。比半坡陶勺和河姆渡於濤早兩三千年。

有關資料表明,賈湖骨笛是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最完整的樂器,是可以吹奏的。從而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在世界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賈湖骨笛也是河南省博物館500多件壹級文物中的9件之首。

賈湖版畫與漢字的起源

賈湖發現17件刻在指甲、骨頭、石頭和陶器上,其中9件刻在龜甲上,5件刻在骨器上,3件刻在陶器上,均為契刻。據專家考證,篆刻的結構有橫、點、豎、撇、豎鉤、橫折,符合漢字的基本結構。壹些雕刻符號的形狀與4000年後的商代甲骨文相似,如眼睛形狀的“眼”和光芒四射的太陽圖案。

專家認為,8000年前賈湖的雕刻與四五千年後殷墟的甲骨文驚人地相似。第壹,書寫工具是壹樣的,都是用鋒利的工具在龜甲和甲骨上刻符號。第二,它有同樣的功能。商代用甲骨文記錄占蔔內容,賈虎刻字也與占蔔有關。第三,造詞原理是壹樣的。賈虎的銘文是理性的象征,而甲骨文有很多理性的字眼。

有學者提出,中國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壹個緩慢而長期的發展過程,其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根據他們的研究,在河南省新石器時代墓葬中發現的龜甲上的雕刻標記是已知的最早的最終演變成漢字系統的前身。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對賈湖碑刻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賈湖碑刻為漢字起源這壹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家葛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壹種文字”。有學者認為“賈護蔔辭的發現,為探索商代甲骨文的歷史來源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水稻種植-碳化水稻的發現

1990年春,在室內整理發掘資料時,在壹塊燜土上發現了幾處稻殼痕跡。北京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孔研究員鑒定這是壹種人工培育的水稻。

65438年6月至0994年6月,通過對部分樣品的浮選,首次發現部分碳化米(種子),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註。

6-7月,1994,北京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就上述發現召開鑒定會和學術研討會。與會的考古學家、農業歷史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對這壹發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同年,張中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和孔在六個地點進行了標本漂浮,發現了大量碳化的稻谷和碳化的菱角果實。

在2001的發掘中,通過對幾處文物單位的填土進行浮選,發現了大量的碳化米和植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