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5438年到0967年,在《百年孤獨》出版後,加西亞·馬爾克斯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寫作,為他心目中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大聲疾呼。1972年,又壹部非凡的短篇小說,壹個不可思議的悲劇故事——無辜的埃倫·提拉和殘酷的祖母出版了。1975年,他出版了《父母的衰落》,這是壹本關於獨裁者的小說,馬爾克斯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
20世紀70年代,加西亞·馬爾克斯仍然活躍在新聞界,支持人權運動,譴責迫害和獨裁。從65438年到0974年,他開始在哥倫比亞編輯出版政治刊物《選擇》,旨在為討論和推動積極的社會改革提供壹個論壇。他出版了早期新聞作品集,包括壹系列關於壹次海難的報道,《水手貝拉斯利歷險記》(1978)。從65438到0977,他發表了壹篇關於古巴在非洲的作用——卡洛塔行動計劃的文章。1981《壹樁事先公開的謀殺案》出版,講述了發生在哥倫比亞壹個小鎮的多線索神秘謀殺案。1985《霍亂時期的愛情》出版,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稱為“壹個老式的幸福愛情故事”。1986年,他的報告文學《在智利讀書的冒險》第壹版在聖地亞哥被智利政府公開銷毀,但這壹事件保證了其後來版本的暢銷。這部小說描述了壹位流亡的著名電影導演秘密回到他的祖國智利拍攝壹部關於皮諾政府統治下人民生活的紀錄片的經歷。
他的報告文學和《霍亂時期的愛情》——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第壹部小說——都表明加西亞·馬爾克斯仍然具有非凡的才華。隨著諾貝爾文學獎而來的是壹系列的社會責任和公眾對他所有作品的重新興趣。他的早期文章和短篇小說的許多版本已經出版,他的主要小說的銷量打破了拉丁美洲出版歷史的記錄。現在拉丁美洲有很多著名的多產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仍然是其中最傑出的壹位。《百年孤獨》壹直被認為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小說之壹。讀者常常稱贊文學的瑞典學院,因為他們有獨特的眼光,發現了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拉丁美洲的看法,這總是具有重要意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論《百年孤獨》
1982年,哥倫比亞黑羊出版社出版了《番石榴芬芳》,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與另壹位哥倫比亞作家兼記者普利尼奧·普萊霍·門多薩的對話。這篇談話記錄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生平、文學修養、創作實踐和社會活動進行了具體、生動、詳細的介紹。這裏選的是其中壹章:《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簡稱“馬”,門多薩簡稱“門”。
妳在寫《百年孤獨》的時候,初衷是什麽?
M: I想為我童年的經歷找到壹個完美的文學歸宿。
許多評論家說妳的作品是人類歷史的隱喻或寓言。
男:不是這樣的。我只想藝術地再現我童年的世界。要知道,我的童年是在壹個很慘的大家庭裏度過的。我有壹個姐姐,整天吃泥巴;壹個奶奶,愛算命;有很多同名的親戚。他們永遠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幸福,也不知道為什麽當他們患癡呆癥時會感到巨大的痛苦。
門:批評家總會在妳的作品中發現更復雜的創作意圖。
馬:再復雜的創作意圖,也是無意識的。不過話說回來,也會發生批評家和小說家完全對立的情況。他們在小說家的作品中找到的,不是他們能找到的,而是他們願意找到的。
說到批評家,妳總是帶著尖銳的諷刺口吻。妳為什麽這麽討厭評論家?
馬:因為他們總是擺出壹副主教的架子,所以他們敢於承擔解釋《百年孤獨》之謎的全部責任,盡管他們不怕冒吹牛的風險。他們沒想到,像《百年孤獨》這樣的小說,根本不是壹本正經的作品。書中隨處可見,影射了很多至親好友,這種影射只有自己才能發現。
我給妳舉個例子。我記得,有壹個評論家看到了書中描寫的人物加布爾傑德帶著壹套拉伯雷全集去巴黎的故事,認為他發現了作品的重要關鍵。這位評論家聲稱,有了這個發現,這部作品中的人物奢侈的所有原因都可以得到解釋,這些原因都受到了拉伯雷文學的影響。其實我提到拉伯雷的名字,只是扔了壹個香蕉皮;後來很多評論家確實踩了。
我們可以忽略評論家的高談闊論,但妳的小說不僅僅是妳童年的藝術再現。有壹次,妳不是也說過,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拉美歷史的翻版嗎?
是的,我想是的。拉美的歷史也是所有偉大卻徒勞的鬥爭的總結,是註定被提前遺忘的戲劇的總和。到現在,我們中間還有健忘癥。只要事情發生了變化,沒有人會清楚地記得香蕉工人大屠殺,也沒有人會再想起奧雷連諾·布恩迪亞上校。
門:上校發動的三十二次戰敗的武裝起義,總能說明我們的政治挫折。請問,如果奧雷連諾·布恩迪亞上校贏了這場戰鬥會是什麽樣子?
他很可能會成為壹個強有力的家長。我記得我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真的很想讓這個上校掌權壹次。那樣的話,就不是《百年孤獨》而是《父母的沒落》了。
門:由於我們歷史命運的蔓延,我們是否應該認為,誰反抗暴政,誰壹旦掌權,就有成為暴君的危險?
馬:在《百年孤獨》中,壹個被判死刑的人對奧雷連諾·布恩迪亞上校說:“我擔心,如果妳如此憎恨士兵,如此努力地與他們作戰,如此全心全意地試圖模仿他們,妳最終會變得和他們壹模壹樣。”他這樣結束了他的話:“照這樣下去,妳將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暴虐、最殘酷的獨裁者。”
門:聽說妳十八歲就打算寫這部小說了。這是真的嗎?
男:沒錯,但是小說的標題是家,因為我當時覺得故事應該從伯恩迪亞家族的家裏開始。
門:妳當時的小說有多大?這部小說從那時起就被計劃覆蓋壹百年的時間跨度嗎?
M: I無法安排壹個完整而連續的結構。我只是斷斷續續地寫幾個零星的章節,其中壹些後來發表在我工作的報紙上。至於年齡,從來沒有困擾過我。讓我擔心的是,我不確定《百年孤獨》的歷史是否真的能延續百年。
門:後來怎麽沒寫下來?
m:因為當時想創作這樣壹部作品,還是缺乏經驗、勇氣和寫作技巧。
但是這個家族的興衰歷史壹直縈繞在妳的腦海裏。
m:大概過了十五六年,我又想起來了,但是還是找不到壹個好的方法,至少說服自己。有壹天,我帶著梅塞德斯(1)和兩個孩子去阿卡普爾科(2)旅行,途中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我應該像奶奶講故事壹樣講這段歷史,從壹個下午壹個小孩被他爸爸領著去看冰塊的故事開始。
*******************************************************
①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妻子。
②阿卡普爾科,墨西哥港口和旅遊勝地。
門:厚重的歷史。
馬:在這段坎坷的歷史中,奇怪的事情和平常的事情非常簡單地融合在壹起。
門:妳曾經停止寫作,然後繼續寫作,是嗎?
是的,又名Prka。我沒成功。
門:奔馳怎麽想?
妳知道,她總是默默忍受我瘋狂的風格。沒有梅塞德斯,我永遠不會寫這本書。她負責為我準備條件。幾個月前買了輛車,然後我把車抵押了,把錢都給了她,以為能開半年。但是我花了壹年半的時間才寫完這本書。錢用完了,奔馳也沒說什麽。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讓屠夫賒給她肉,讓面包師賒給她面包,讓房東答應她晚交九個月的房租。她什麽都不跟我說就承擔了,甚至每隔壹段時間就給我發500份稿子。這500張稿紙,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當我寫完這部作品的時候,她親自去郵局把手稿寄給了南美出版社。
門:我記得有壹次她跟我說,她拿著妳的稿子去郵局的時候,心裏想:“如果這部小說最後被認為不好怎麽辦?”顯然,那時她還沒有讀過,是嗎?
m:她不喜歡看手稿。
門:妳的兒子們也是。他們是妳作品的最後讀者。請告訴我,妳對《百年孤獨》的成功有信心嗎?
馬:我相信這部作品會受到好評。但我不確定我是否會在讀者中獲得成功。我估計能賣五千本左右(在此之前我每種作品只賣壹千本左右)南美出版社比我樂觀。他們估計能賣出8000本。事實上,第壹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半個月內就銷售壹空。
門:就說這個作品吧。請問,布恩迪亞壹家的孤獨感從何而來?
馬:我個人覺得是因為他們不懂愛情。在我的小說裏,人們會看到留著長辮子的奧雷連諾是整整壹個世紀以來唯壹因愛而生的布恩迪亞家族的後代。布恩迪亞壹家人都不懂愛和人性,這是他們孤獨和沮喪的秘密。我認為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
門:我不想問妳那個別人已經問過妳很多次的問題,就是為什麽書裏有那麽多奧雷連諾,那麽多霍塞·阿卡迪亞,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壹種很拉美的稱呼方式。我們的名字世世代代都壹樣。妳家的情況就更讓人吃驚了。妳有壹個和妳同名的哥哥,也叫加布裏埃爾。但是,我很想知道,為了區分奧雷連諾和霍塞·阿卡迪亞,有什麽規律可循嗎?什麽樣的規則?
*******************************************************
參見《百年孤獨》第二十章。
②《百年孤獨》中有很多名字相似的人。據統計,大概有五個霍塞·阿卡迪亞,至少三個奧雷連諾,三個重塑者(重塑者,靚女重塑者和雷娜塔重塑者,也就是梅梅)。
*******************************************************
m:有壹個很容易掌握的規律:Hose Acadio總是讓這個家庭繼續抽煙,而奧雷連諾不是。只有壹個例外,那就是何塞·阿卡迪亞二世和奧雷連諾二世這對雙胞胎兄弟,也許是因為長得壹模壹樣,從小就分不清。
男人:在妳的書裏,永遠是男人瘋狂(他們熱衷於發明、煉金術和戰爭,但他們放蕩不羈),而女人永遠是清醒的。這是妳對性別的看法嗎?
馬:我覺得女人可以撐起整個世界,防止它被毀滅;而男人只知道推倒歷史。最終,人們會明白哪種方法不夠明智。
門:看來女人們不僅保證了這個家不會斷煙,也保證了這部小說的延續性。也許這就是烏蘇拉·伊瓜蘭活得這麽久的原因。
男:是的。早在內戰結束之前,她已經年近百歲,應該已經去世了。但我意識到,如果她死了,我的書就完了。只有書到了尾聲,後續情節無足輕重的時候,她才能死。
門:佩特拉·科特在小說中的角色是什麽?
男:有壹種極其膚淺的觀點,認為她和費爾南達正好相反。換句話說,她是壹個加勒比海女人,沒有安第斯女人的道德偏見。但我覺得還是說她的性格和烏蘇拉很像比較好。當然,她的感情比真正的烏蘇拉庸俗得多。
門:我猜妳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總有壹些人物會偏離妳的初衷。能舉個例子嗎?
男:是的。聖索菲亞·德拉佩達就是其中之壹。小說裏,她壹發現自己得了麻風病,就要像現實生活中壹樣,不辭而別。雖然把人物的性格描寫得無私犧牲,讓結局真實可信,但我還是修改了壹下,結果很可怕。
門:有沒有哪個角色最後寫的完全不符合妳的初衷?
馬:從人物性格和命運的分析,有三個人物完全背離了我的初衷:奧雷連諾·霍塞,他對姨媽阿瑪蘭塔產生了狂想,這使我大為吃驚;霍塞·阿卡迪亞第二;我本來打算把他寫成香蕉工會的領袖,但是沒有如願,還有霍塞·阿卡迪亞,他從壹個教皇的信徒變成了壹個好色的懶鬼,這和書裏似乎有點格格不入。
門:就這幾個人物來說,還是能抓住全書的壹些要領的。在書中的壹個時期,馬貢多為妳寫的東西不像妳原來的城鎮,而像壹座城市,像巴蘭基亞。妳已經把所有妳熟悉的人和地方都安裝在那裏了。妳變了這麽多,還什麽都沒發生?
馬貢多與其說是世界上的壹個地方,不如說是壹種精神狀態。所以把它從壹個小鎮這樣的活動舞臺搬到壹個城市並不難。然而,要在不引起人們改變對鄉村的懷念的情況下移動這個地方是很困難的。
寫這部小說最困難的時刻是什麽時候?
馬:開始的時候。我還記得我辛辛苦苦寫完第壹句話的那壹天。當時我很內疚,忍不住問自己:我還有勇氣寫嗎?事實上,當我寫到壹艘西班牙大帆船在壹片叢林中被發現時,我就覺得這本書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了。然而過了這個階段,我的創作就像壹條奔流的河流,千裏之外;而且,心情也很愉快。
*******************************************************
①參見《百年孤獨》第壹章。
*******************************************************
門:妳還記得妳寫完這部小說的那壹天嗎?幾點了?妳的精神狀態怎麽樣?
m:為了寫這部小說,我寫了整整壹年半,每天從早上9點到下午3點。我很清楚的記得我寫完整本書的那壹天。這本書寫於上午十壹點左右,不早也不晚,有點不合時宜。梅塞德斯當時不在家,我試圖打電話找人告訴這個消息,但我找不到人。那天我不知所措的尷尬,現在真的歷歷在目。我不知道剩下的這麽長時間該怎麽度過,我得好好想想,這樣才能待到下午三點。
門:這部小說的壹些重要特征必然會被評論家忽略(當然是那些對妳很反感的評論家)。妳看,他們會忽略哪些功能?
馬:他們忽略了這部作品顯而易見的價值,那就是作者對作品中所有不幸人物的深切同情。
門:妳覺得誰是這部小說最好的讀者?
男:我的壹個蘇聯女友看到壹個上了年紀的女人手抄我的書,很明顯,她是從頭到尾抄的。當女朋友問她為什麽這麽做的時候,女人回答說:“因為我想知道誰才是真正的瘋子:作者還是我。我覺得唯壹的辦法就是重新寫這本書。”我想不出比這位女士更好的讀者了。
這本書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馬:十七種。
聽說英文翻譯很棒。
m:是的,非常好。原文翻譯成英文,明快有力。
門:其他翻譯呢?
M: I曾長期與意大利和法國的翻譯共事。兩個版本都很好。然而,我無法欣賞法語翻譯的美。
門:這本書在法國的銷量還不如英國和意大利,更不用說在西班牙語國家取得巨大成功了。原因是什麽?
m:這可能要歸功於笛卡爾的哲學。我覺得我對拉伯雷的熱情很接近,但遠沒有笛卡爾那麽嚴重。笛卡爾曾經在法國占了上風。雖然我的書很受歡迎,但由於這個原因,它在法國不如在其他國家受歡迎。不久前,羅薩娜·羅桑達②向我明確表示,1968的法文譯本在法國出版時,當時的社會形勢對該書並不十分有利。
*******************************************************
①笛卡爾(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他是思維和存在關系的二元論者,也認為是上帝決定了肉體和靈魂的存在。
②人生未知,想做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朋友。
*******************************************************
門:對於《百年孤獨》的成功,妳是不是很激動?
男:是的,非常興奮。
門:但是妳對發現成功的秘密不感興趣?
男:是的,我也不想知道。在我看來,如果壹定要搞清楚為什麽我的壹本只給幾個朋友看的書卻像熱賣的香腸壹樣到處賣,那就非常危險了。譯者:林苡安
==============================================================
從《百年孤獨》解讀完美純粹的孤獨
在我看過的所有作品的開篇中,我最喜歡這種別出心裁的魔幻開篇。在這安靜的敘述中,有著深深的悲傷和無奈的宿命感,卻憑借著時空的巧妙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念。在我讀過的所有作品中,《百年孤獨》給我的震撼最大。馬爾克斯冷靜的筆調描繪了壹個神奇的拉丁美洲,描繪了那麽多形形色色的孤獨者,讓我在憂郁中感到壹絲驚訝,和他們熱烈地交談,慢慢地感到幸運和渴望,慢慢地感到悲傷和淒涼,靈魂在殘酷的悲劇力量的沖擊下戰栗。
西班牙為世界貢獻了兩部不朽的偉大作品――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百年孤獨》。歷經350年,他們隔著被哥倫布征服的浩瀚大西洋面對面。作者虛構了壹個叫馬孔多的小鎮,描述了生活在這個陌生地方的布恩蒂亞家族的百年歷史。他向讀者介紹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不僅讓妳感受到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的傳說,也讓妳感受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震撼的情感。就像當初給我推薦這本書的壹個朋友說的,書裏的每壹個人物都深刻到讓妳覺得害怕。
第壹次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可能會被他復雜的家族體系和令人眩暈的重名嚇倒。就像很多人說的,我覺得這是壹本難懂又混亂的書。但正如聖·博福特所說,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是因為“包容了所有的國家和所有的時代”,不會是普通人看不懂的。我相信真正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偉大作品,在欣賞的時候是不需要刻意去解決的,感覺呆滯的地方就暫時跳過,從而避免整體陶冶的心理氛圍的消解。這本書篇幅不長,但我已經看了很久了。書裏壹直彌漫著死亡的沈重壓抑,讓我無法自由呼吸。壹邊看,壹邊有很多很多想法蜂擁而至,像冰雹壹樣,但我感到茫然,沒有完整的想法。但也許是孤獨和宿命的感覺像惡魔壹樣束縛著我。
從我的閱讀來看,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清楚。壹口氣讀下去,讀到奧雷連諾上校平靜地對準備起義的自由派說“妳們不是士兵,而是屠夫”,讀到憂郁的意大利音樂家凱瑞斯瘋狂地拉了壹夜大提琴後割腕自殺,讀到阿瑪蘭塔變態無恥,只為給妹妹和情敵織喪服,讀到第十七個小奧雷連諾逃過了幾十年的追求,卻遭到家人的拒絕。最終還是逃不了被釘在腦門上的命運。讀到滿滿200節車廂的死屍都被丟進海裏,我會很震驚。前幾節寫完,寫到這裏已經是酣暢淋漓,仿佛馬爾克斯十幾年的默默創作和磨礪已經將所有的情節融為壹體,所有的情感在這壹刻都是鋪天蓋地。我覺得我在壹個黑暗的隧道裏。在我面前的是壹個似乎什麽都知道的老婦人,講著自己的過去,那麽多驚心動魄的故事都是用平靜的語氣講述的。妳被每壹個情節震驚,卻能隱約明白壹切都是註定的。好像每個人都被壹條線拖著,無法偏離軌道。她偶爾會透露壹些命運的跡象,比如皮拉斯?泰瑞娜用來算命的卡片,奧雷連諾上校的死亡預感,羊皮紙上的梵文密文;然而這些命運的暗示,卻被那些自以為清醒的人當成了瘋子的咿呀學語,而真正清醒的人,卻從中獲得了更多無盡的絕望和痛苦——那種無論妳如何努力掙紮都無法擺脫的絕望和痛苦。讀著讀著,妳會被這種悲觀的想法打敗,會傻傻的以為人生就是這樣,所有的命運都無法改變。難道妳不想這樣生活嗎?人生的意義是什麽?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宿命的孤獨?當我終於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合上後唯壹的想法就是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我需要面對太陽來證明我只是做了壹個噩夢。雖然出門後看了看屋外的天空,記不清是上午還是下午,但還是覺得很幸運。那真的是壹種解脫,壹種從噩夢中醒來的感覺,壹種逃離死亡的快樂,壹種余生的喜悅。
《百年孤獨》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本蒂亞家族的孤獨者。孤獨成了這個家庭的徽記,就像他們血液中固有的冒險、沖動、勇敢和不屈,以及遺傳下來的高顴骨和深藏在骨子裏的亂倫欲望。這種孤獨不同於中世紀貴族的“貴族憂郁”,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不是在華麗的客廳裏踱步,哀嘆生命的短暫和玫瑰的雕零;也不是用天使般美麗的眼睛俯視世間的無常與冷酷。是對世界本身的壹種黯淡的絕望,卑微而卑微,帶有壹種深灰色的壓抑感和壹種黯淡的幽默感。這是壹種極端的憂郁,無法逃避,甚至無法緩解。
尼采說孤獨有三種狀態:神、獸、哲。上帝是孤獨的,因為它充滿了自立;野獸之所以孤獨,是因為它桀驁不馴;哲學家既自力更生,又目中無人。《邦蒂亞家的孤獨者》是對尼采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烏蘇娜是第壹種孤獨者――精神孤獨者。她勤勞善良,是母親的化身。她的孤獨是因為她不能和別人分享智慧的快樂。如果說《百年孤獨》這部作品還有壹絲光芒,讓我還沒有對這個世界徹底絕望的話,那就是我發現了這位老母親身上閃耀的品質。她沒什麽文化,也沒什麽高深的思想,但她天性淳樸,無論什麽情況。她壹直活到第六代出生,在暮年完全失明後,她仍然隱瞞了這壹點,繼續她的工作和回憶。她可以用鞭子抽打暴戾的孫子,把他打得滿大街跑;我也可以去監獄探望我叛逆的兒子。雖然我壹點也不理解他的革命,但我毅然偷偷送了他壹把手槍。她招待她兒子的死敵,壹個政府的將軍,在她家吃飯,因為她覺得這個將軍人品很好,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她痛罵奧雷連諾上校忘記了自己的諾言,並且得意洋洋地宣稱,只要他膽敢殺死他的朋友,他就會被拖出去,殺死自己。我喜歡這個總是習慣壹個人,壹個人回憶的老人,因為她真的很充實,很獨立。她是壹個偉大的母親,也是壹個偉大的孤獨者。
烏蘇娜的大兒子霍?阿卡迪亞是第二種孤獨者――野獸。他的孤獨是由於缺乏感情與無知並存,導致日常生活中心與心的離婚和分離。他的野性極其明顯,感情最火熱。當他的弟弟奧雷連諾上校問他――那時他們都是青少年――愛情的秘密是什麽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像地震壹樣!他不明白,在和父親的對抗中,他選擇了和吉普賽人壹起逃跑。然而,幾年後,他結束了流亡,回到了家鄉,再次蟄伏在他所厭惡的孤獨中。當孤獨成為壹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當孤獨已經滲透到他的血液裏,他就離不開這種孤獨!阿卡迪亞回家的情節讓我立刻想起了池莉的小說《妳是壹條河》。從風格、體例、情節上,我能看到池莉模仿《百年孤獨》的痕跡,但《妳是壹條河》的氣勢和深刻性卻遠不及。
奧雷連諾上校是第三種孤獨的哲學家。他的孤獨是高貴的,崇高的,帶有真理的靈魂。這個人幾乎可以算是這本書裏的壹個主角(如果這部作品允許有主角的話),已經給了我最深的震撼。他的身上烙有尼采的印記。如果馬爾克斯沒有刻意去做,我覺得是壹種精神上的巧合。奧雷連諾天生有壹種孤獨的氣質。他從小就性格孤僻,不正常。他整天從事無聊的煉金術,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然而事實上,他就是在這種孤獨中結識了先知梅爾加德斯,他的創造力意外地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機會。
奧雷連諾上校的血液裏有壹種堅強不屈的因素。也許是孤獨讓他遠離了紛繁復雜的世俗生活,獲得了全新的、完全獨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的嶽父是保守派,想拉攏他加入政府,因為他根本不懂政治,但奧雷連諾堅定地說:如果必須選擇,他寧願選擇自由黨,因為他發現保守派是騙子,操縱選舉;他的朋友是自由黨人。為了發動暴力革命,他決定采取暗殺手段,準備殺死他的嶽父,他的嶽父是市長。奧雷連諾每天都在嶽父家門口放壹把火槍保護他,因為他堅信“這是壹場屠殺,而不是壹場革命”。在他看似簡單的行為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和堅定的信念。
奧雷連諾上校的血液裏也充滿了桀驁不馴的因素。當政府軍開始濫殺無辜時,他主動集結21年輕人發動暴動。很多所謂的評論家評論說奧雷連諾不計後果地發動了戰爭,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爆發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因為孤獨的命運只有三種,第壹種是烏蘇娜在孤獨中自得其樂,對她來說孤獨是壹種形而上的人生境遇和體驗;二是像阿瑪蘭塔壹樣生活在孤獨的陰影下,在抑郁中可恥地墮落和變態;最後壹種是像奧雷連諾上校那樣充分燃燒,不變質,堅決燃燒。其實他不明白自己的命運,不明白人生的無意義。他在與好友馬克斯上校交談時,感嘆自己對革命沒有信仰,只是無法忍受毫無意義的生活,寧願找壹個假想來欺騙自己。這個假設,對尼采來說,是美學和藝術,是希臘悲劇中的酒神,是奧雷連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