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發明之壹。人類文明史上的傑出成就。
紙是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的片狀纖維產品。壹般由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經過打漿、網上交錯組合、初步脫水、壓縮、幹燥制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紙的國家。據考古發現,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就已經有了麻纖維紙。質量粗糙,而且數量少,成本高,不受歡迎。
105年,蔡倫在東漢都城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良造紙,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它大大提高了紙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開辟了紙代替竹、絲的新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術的古代記載,《後漢書·蔡倫傳》說:“自古以來,用竹筒編書、編事跡;用的人叫紙。又貴又簡單,對人不方便。倫有意,以樹皮、麻頭、布、漁網為紙。”後人尊稱他為中國造紙術的發明者。
造紙術在7世紀初(隋末唐初)開始向東傳播到朝鮮和日本。在8世紀,它被引入撒馬爾罕,後來的阿拉伯,然後是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革和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從14世紀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很多城市都建起了造紙廠,成為造紙術在歐洲傳播的重要基地,之後又傳到了德國和英國。16世紀傳入俄羅斯和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它在19世紀被引入加拿大。造紙術的發明和傳播大大降低了文字的載體成本,實現了知識在平民中的普及,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科技和經濟的發展。
鑒於試圖否認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造紙術的發明者的不正之風,1990年8月65438日至8月22日在比利時馬爾梅迪召開的國際紙史協會第20次代表大會壹致承認蔡倫是造紙術的偉大發明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造紙術的發明者。據《洛陽地方誌》編委會史同誌考證。“紙家”位於漢魏古城洛陽市郊,古稱“紙家”,古代馬澗河穿過“紙河”的壹段,沿岸原有的“紙河碑刻”已失傳。
據史書記載,漢和帝曾拜訪過勾踐家,勾踐很可能參觀過這裏的造紙廠。河直莊(今分為錢智莊和侯智莊,位於漢魏古城洛陽以東約2000米,面向洛河)大概是漢代造紙廠的所在地。這兩個地方有優越的造紙地理環境,附近有豐富的造紙資源(如麻、竹林)。
註:秦代未發現有關紙的記載。
在紙出現之前,中國古代有許多不同的書面材料載體。
甲骨指的是龜甲和獸骨(大多用牛的肩胛骨,大而平,容易雕刻),商代主要用於占蔔。學者郭沫若認為,甲骨文至少需要65,438+0,500年才能達到成熟,因此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金,即各種金屬器皿,使用最廣泛的是青銅,即銅和錫的合金,也有少量的鐵、金、銀等,流傳於先秦時期。當時,這些文字大多刻在鐘、鼎等禮器上,因此被稱為金文或。
石頭:以石頭為基礎的文獻,包括碑文、石碑和摩崖石刻,從秦朝壹直使用到現代。
竹、木:切成薄片的竹片(木片),稱為竹簡(木簡),可以用來記錄文字,在先秦到三國兩晉時期廣泛使用。此外,還有寬木板作為書寫載體,稱為竹簡。
絲綢,壹種古老的貴族紡織品,由絲綢制成,質輕、柔軟、堅韌,是理想的書寫用品。但是產量小,價格貴,壹般人買不起。馬王堆漢墓,出土於1972年,距今約公元前193年。裏面收藏了很多卷帛書,有歷史(如《春秋》)、哲學(如《老子》)、醫學(經絡、養生)等等。這是寶貴的人類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