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很多4S店會在原來的低配車型上增加真皮導航,成為專屬特價車,價格馬上上調1萬到2萬。他們還取了‘年度版’的名字,並列出了‘官方指導價’。但實際上,在官網和工信部都找不到這款車的信息。指導價虛構的車,優惠的意義何在?
迂回
消費者在買車的過程中,往往很容易陷入這樣的消費陷阱。從價格談判到合同簽訂,有些銷售人員會刻意不提精品的費用,甚至是套餐保險的費用,以讓用戶覺得價格低,吸引消費者買車。最終談好的價格,雖然很美,但不代表消費者可以隨心所欲的提車。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銷售人員會以各種理由讓消費者加價購買精品。當然,消費者也可以選擇不加,換來的是無限期的等車。
在汽車投訴頻道,有這樣壹個案例:壹位消費者在貴陽當地的壹家4S店購買了壹輛翼搏。當他的訂金支付後,銷售人員告訴他,訂購的車到店後,需要加裝配件,作為展車使用。以下車輛到店才能提車。當然,給展車加配件的錢也是可以補上的,需要的費用在壹萬元左右。
保險
當問到買車時的保險內容時,幾乎所有的銷售人員都會說,他們送的保險是‘全險’。那麽,壹切險真的是‘全部’嗎?
大部分4S店的全險基本包括強制保險、單獨玻璃破碎險、車輛損失險、盜搶險、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責任險,不包括免賠額的特別條款。有的經銷商還將劃痕險、自燃險納入其總險。甚至保額都有很大的空間。比如有的經銷商全險保額20萬,有的保額50萬。因為法律法規的缺失,不同經銷商所說的險種和保額參差不齊。
制造恐慌
許多消費者在買車前會去許多4S商店詢問最低價格。然後從第壹家店給的價格開始,壹家壹家往下砍價,然後選擇價格最低的店買車。這是正常的購車流程,但有些“聰明”的銷售人員也有相對的策略。
他們的對策是直接給消費者壹個不可能實現的超低價格(往往在談崩了,客戶走的時候喊出壹個超低價格)。當消費者帶著這個不合理的價格走過過道時,他們發現沒有人能正常談判。最後,當我們回到給我們超低價格的4S商店時,等待他們的並不是誘人的價格。4S商店有很多方法可以“賺回來”。
此外,惡意降價也存在於同行競爭中。當壹家4S商店為消費者提供合理的價格時,另壹家公司由於缺乏庫存和其他原因被迫做出良好的業績。這時候他們會給消費者壹個低於底價的價格。結果是競爭對手賣不出車,消費者是兩家公司價格競爭的受害者。
故意算低價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壹些制造商在整個促銷過程中向購車者保證他們提供的價格是最低的。如果不是最低價,購車者可以隨時要求退款或補差價。然而,當事情真的發生時,廠家之前承諾的真的能兌現嗎?
在“車展底價承諾不兌現奧迪起亞車主投訴”投訴案中,童小姐在深港澳車展訂購了壹輛奧迪Q7,但後來發現自己訂購的價格比別處高出2萬元。於是,童小姐要求退款。經過協商,4S店並沒有履行之前退款的承諾,而是提出了將訂車金額轉化為售後資金的方案,供顧客日後到店維修保養。青島的孫先生就沒這麽幸運了。他以高於2000元的價格買了壹輛車。事後,他要求4S商店退還差價,遭到冷遇。
假電話
很多消費者在買車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斷想應聘主管的業務員,或者給領導打電話,想應聘所謂的最低價。其實這些都是假象,只是為了讓購車者覺得自己還有降價的機會,所以想多買壹些。
把所謂的打折改成精品。
銷售顧問壹般根本不關心車的提成,想辦法買裸車才是最大的利益。SSSS店給妳的所謂裝飾是買車優惠壹萬然後精裝修五千,我告訴妳。重點是萬元以上的現金優惠。所謂5000元的裝修,總價不會超過500元,假借原廠產品等。,全是扯淡。什麽樣的原車貼膜對妳沒用,比如前擋風玻璃和後擋風玻璃,車窗貼膜等。壹年後,車膜會開始褪色,沒有傳說中的隔熱率60%,透光率36%等。,都是垃圾,妳可以直接無視,還會給妳什麽膠水?方向盤套,包套,都是舊貨,三角架,警示牌,備胎都是必須的,廠家都有提供,有的直接打折。年度優惠最大的購車最佳時機是大型車展,在規定銷售價格的基礎上繼續砍價。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