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中國的戲曲在先秦時期是什麽情況?

中國的戲曲在先秦時期是什麽情況?

外國朋友壹般稱中國歌劇為中國歌劇。的確,“唱”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主要特征。但是除了唱歌,跳舞也是中國傳統戲劇的壹大特色。中戲是壹種音樂戲劇,運用唱、讀、做、演等藝術手段來移動故事、刻畫人物、表達主題。“唱”和“舞”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悠久歷史的源泉。

歌舞是人類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母體藝術”。甲骨文中的“舞”字,寫得像壹個人手裏拿著牦牛尾巴在跳舞。很多古籍中都有關於舞蹈的記載。

《尚書》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巨著,比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古印度的《吉谷》和波斯的《顧靖》早600-800年。其內容極其豐富,保存了許多關於夏、商、西周的珍貴史料。其中《姚典》描述了狩獵的舞蹈場景:有的人敲打石頭掌握節奏,有的人披著皮跳舞。這可能是狩獵前的祈禱儀式,也可能是狩獵歸來後的慶祝活動。進入農耕時代,很多農耕活動都變成了舞蹈。據《呂氏春秋·古樂》壹文記載,在葛部落中,三人手持牦牛尾,合著節拍起舞,共唱八股文,贊美天地,崇拜鬼神,祭祀祖先,祝願人民興旺,草木茂盛,莊稼豐收,牲畜豐足。此外,神因許願、驅鬼、跳舞〔儺〕、祈雨和跳魚雨而受賞,男女愛跳萬舞。《詩經》中的許多詩歌都是歌舞場面的記錄。

這裏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儺。學術界有人認為儺是源於人、草、鳥的史詩性舞蹈,制作於商代,流傳於周朝,記載於孔子。大多數人認為儺是驅鬼、祛疫的活動,是從原始宗教——巫術文化發展而來的。遠古祖先生活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生命受到威脅。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泛神論的產生是必然的,是為了調和陰陽,祈求避禍,保護自己,有利於生存和發展。儺的作用是通過祭祀、驅鬼來達到實用功利的滿足與趨吉避兇心理的平衡。

儺在中國分布廣泛,有中原儺、巴楚巫、百越巫、西藏本佛、東北薩滿、西域儺等。從儺的形式來看,可分為宮廷儺、民間儺(村民儺)、軍隊儺和寺廟儺。在古代,典型的儺是周朝的官儺,《李周下芳官石翔》記載了周朝官儺的內容:“方,掌披熊皮,金眼,神秘衣,諸商,率百官,但(儺)以索室難驅疫。大喪之時,先上墳,入棺,與弟撞四角,驅梁芳而去。”周諾在季春舉行,中秋節和臘月,這被稱為“儺”。至於儺戲,它是宗教文化和戲劇文化的結合。不過,那是唐宋以後的事了。

在中國南方,尤其是楚國(今湖北、湖南),人們信鬼崇神,巫術普遍,祭祀歌舞十分興盛。當時有人負責祭祀歌舞。這個女人被稱為女巫,這個男人被稱為西。他們都擅長唱歌和跳舞。每當舉行占蔔儀式時,他們就耍把戲、唱歌、跳舞來娛樂上帝和人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九歌》就是在民間祭祀的巫舞歌詞的基礎上創作的。《九歌》中有騰雲駕霧的龍,有迷戀〔千泉〕的費翔,有憂郁悲涼的大司命,有沈默憂郁的河伯,有浪漫多情的山鬼,有敢死的尚上。因此,研究中國戲曲史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認為,古代巫祭歌舞已經孕育了戲劇的萌芽。

甲骨文中的“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