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什麽是散文?

什麽是散文?

散文的定義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壹種文學體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除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文學散文。除了討論抒情散文,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散文的範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學散文,是壹種具有敘事性或抒情性、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愛文豐富的文學文體。

散文的分類

散文有三種功能:敘事、議論、抒情。相應地,散文又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

1.敘事散文

以敘述人、事、景為主的散文,稱為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敘事完整,人物形象生動,作者的感情都傾註在對景物的描寫中。這類散文類似於短篇小說,但又有明顯的區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描述的事件並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要求曲折變化,小說對敘事的要求遠高於散文;另外,散文在敘事時需要充滿情感,而小說的情感主要是通過人物來體現的,不需要作者表達清楚。就作者而言,小說需要努力塑造典型人物,這些人物都是作者虛構的。另壹方面,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實的人和事的基礎上進行切割加工的,註重人物的寫意描寫。

根據這類散文的側重點不同,可分為筆記散文和作家散文。

以筆記為主的散文,以事件的發展為線索,強調事件的敘事性。可以是有始有終的故事,比如許地山的《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段,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作者真摯的感情傾註在敘事中,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以記人為主的散文,全篇以人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粗略的勾勒,強調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人物真實與否是他們和小說的區別。

此外,還有壹種散文,側重於景物的描寫。這類散文描寫壹個地方的風景,除了壹些風土人情,主要是旅遊散文。它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山川河流、風土人情、名勝古跡。遊記散文的主要特點是:作品中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張和虛構;但並不是根據類似的記載,而是作者將感情融於事物之中,實現了場景的交融。

4.抒情散文

主要用來表達作者主觀感情的散文稱為抒情散文。

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更富情感、想象力和詩意。

抒情散文主要運用象征、比喻、擬人的方法,通過外在的形象描寫來傳達作者的感情,所以借景抒情、表誌是這類散文中最常用的方法。直接表達自己心意的方法可以出現在文章中,但很少看到有人通篇使用這種方法。

在象征性散文中,作者將情感融於具有象征意義的具體事物中,借助象形聯想或寓意聯想表達主觀情感。比如楊朔的大部分雜文,白楊的矛盾贊等等。

借景抒情散文在景物中體現感情,賦予景物以生命,明寫景物,暗寫感情,達到情景交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劉的《日出》。

3.議論文

以表達觀點為主的散文叫議論散文。

和抒情散文壹樣,註重情感的表達,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於理智,抒情散文重於情感。

它不同於壹般的議論文,以事實和邏輯為依據,而以文學形象為主。這是壹篇文學議論文。

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於壹爐,融政治理論與文藝於壹體。魯迅的雜文和陶鑄的《松樹的風格》都是典型的雜文。

散文的特征

1.強烈的紀實性質

散文有很強的紀實性質。然而,對紀錄片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

壹、主張絕對真實:“描寫真實的人和故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作家依靠旅行訪問,調查研究豐富的材料,仔細考察事件的經過,人物的真實,場地的真實場景,才開始寫作。散文的特色決不能依賴虛構。它和小說、話劇的主要區別就在這裏。”(《周立波文選序》,《文選》(1959-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二是提倡“大實小虛”:“散文寫作在選材上並不絕對排斥任何虛構。也就是說,在保持題材大體真實的前提下(請註意,這裏的概念不等於文學、科學中的'真實性'的含義,所以稱之為'題材的紀實性質'),壹些細節的虛構,甚至壹個次要人物的虛擬,不僅在創作實踐中是習慣性的,允許的,有時甚至是必要的。.....關鍵是要‘大小通吃’。”(《韓寫作理論論文集》,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

第三,應用文要嚴格寫實;供欣賞的散文是允許有虛構成分的:“談散文創作,不能不談虛構。小說是文藝創作中廣泛使用的壹種方法,在概括社會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散文創作並不盲目排斥這種方法。具有現實主義特征的散文體裁之所以不排斥虛構,是因為從古至今,人們寫散文都是為了實用和欣賞。實用散文只能嚴格寫實,不允許虛構;供欣賞的散文,現實主義沒有那麽嚴格,允許虛構的成分存在。”(關仙的散文現實主義理論)

在這三種意見中,我們認為第二種是可取的。首先,“大實小虛”理論反映了散文創作在實踐中的客觀現實。以冰心的《小橘燈》為例。據散文家韓說:“不久前,我拜訪冰心同誌時,得到了她的指點,得知文章中的孩子和作者與他們的接觸,包括女孩的父親姓,都是確鑿而真實的。”“我只是在壹些次要的地方做了壹點虛構。”在《小橘燈寫作過程漫談》壹文中,冰心作了“有些次要的點作了壹點虛構”的補充說明,即次要人物“我的朋友”是虛構的。理論上,“大實小虛”的理論也是符合邏輯的。散文是文學作品,虛構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與虛構無關,但這種虛構不能破壞散文的紀實原則,所以只能是“大實小虛”。

散文的細節雖然可以虛構,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絕對真實的,這也應該是散文真實性的壹個重要方面。

4.材料的廣泛性。

散文取材廣泛,幾乎全世界都寫不出來,所以郁達夫說:“散文輕而易舉,涉及面廣。沒什麽好談的。”(<達夫選集>)魯迅說散文的題材要自由選擇,比如靜物、昆蟲、魚,就是壹朵花壹片葉都可以。)(《致羅清鎮》《魯迅書信集》P241),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版)周立波說:“取國際國內大事,社會家庭的細節,掀天波,壹件小事,我自己的壹段歷史,壹點感想,壹撮悲喜,壹種沈思。過去的悲傷,現在的歡樂,都可以搬到紙上,貢獻給讀者。”羅文說,散文作為壹種文體,有許多好處。壹塊石頭可以是壹首詩。壹波水可以寫意。壹片花瓣就能解決問題。真的很自由。”(《我的散文觀》)

正因為如此,有人說這位散文作家“震撼人心,處處都能感受到。”魯迅讀雪,抒發情懷,形成了雪的精神;茅盾看到了挺拔的白楊,引來了對白楊的贊美。巴金觀朝心潮澎湃,心在歌唱,因為《海上日出》;吳伯簫回憶起紡車的韻腳,寫出了名篇《記住壹個紡車》;楊朔對絢麗山茶花的欣賞激起了他的創作沖動,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山茶花賦》。簡而言之,壹個作者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都可以作為寫散文的素材。”(韓濟《論各種散文材料》)。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形形色色的人,古今中外,政治大事...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鬥爭、經濟建設、文學糾紛、倫理道德,也可以寫文學隨筆、讀書筆記、寫日記。可以是風土人情、遊記、隨筆,也可以是知識筆記、文學軼事;它可以無所不談,也可以抒情有趣。之桃能以思想、美好的感情和情操激勵人,開闊人的視野,豐富人的知識,使人輕松愉快,可以選作散文的題材。

在材料領域,小說、戲劇、詩歌都比不上散文。小說的主題要有完整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戲劇的主題應該有激動人心的矛盾和沖突。詩歌的主題要有深厚的感情。而散文則沒有這些限制,可以用來寫小說、戲劇、詩歌。每個人都可以寫散文,而不是小說、戲劇、詩歌或散文。

首先,它可以選擇題材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凡是能給人知識、美的東西,能陶冶人情操的東西,都是可以信賴的,可以手寫,可以寫成優美的文章。其次,寫散文的時候,可以在壹個主題的指揮下,選擇不同時空的素材,非常自由。如秦牧之地。

我們承認並強調散文素材的廣泛性,但並不意味著什麽都可以寫成散文。不分青紅皂白的往籃子裏挖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寫散文,要選擇揭示“人的崇高莊嚴感”,體現“超越世俗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的素材。

3.形式的靈活性

散文取材廣泛,內容豐富,為其服務的形式也靈活多樣,不拘壹格。

①各種結構。

首先散文的結構是多樣的。可以用人物作為結構中心,比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細節作為結構中心,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以風景為結構中心,郁達夫的《故都之秋》;也可以用壹個象征性的東西作為結構中心,比如茶花賦。

其次,散文的結構形式不拘壹格:有的按照時間發展或空間轉移的順序組織材料,如《小橘燈》、《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有的是按照作者思想認識和情感變化的順序,如張潔的《挖牧羊人的羊角石》和楊朔的《荔枝蜜》;有的以某個想法為總指揮,把材料整理成土地等幾個不同的方面。

②表達自由靈活。散文可以自由運用記敘、描寫等五種基本表達方式,也可以運用暗示、象征、比較、聯想。記敘文敘述、描述、討論;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偶有敘述、描寫、抒情。

(3)語言運用自如。現代散文的語言主要是現代漢語,但有時出於表達的需要,我們可以借用文言文、方言俚語、歌謠和諺語等語言形式中的詞語和用法。如陶鑄《松樹的風格》中的詞句:“松樹的生命力可謂旺盛!松樹對人的要求很少。”以歌謠和諺語為例,竺可楨引用了李道元《武俠》中“自然之語”中的“爺爺奶奶,割麥插秧”,“長江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

4.富有詩意。

散文不同於小說和戲劇,它以虛構的故事情節、沖突和塑造的人物吸引讀者,卻以豐富的詩意和理性的趣味感染讀者。我們應該在抒情和敘事散文中追求詩意。有些散文家說,真正的散文充滿了詩意,就像蘋果充滿了汁液。沒有詩的散文是沒有生命的。所以散文作家努力在生活中尋求詩意,讓作品詩意化。楊朔說:“不要狹義理解詩意這個詞。《杏花春雨》雖有詩,但馬鐵金戈的英氣更有詩意。在妳的奮鬥、工作、生活中,常常有觸動妳心靈的事,讓妳激情澎湃,讓妳快樂,讓妳悲傷,讓妳深思...每當遇到這種情緒化的事情,我都會反復思考,後來常常會形成文章中的思想情緒。”“我寫每壹篇文章的時候,總是把它寫得像壹首詩。”“總要像寫詩壹樣,把材料剪下來,安排版面,掂量著字。”(<東風第壹枝>小後記>,引自《現代散文序跋選》P190,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

散文的詩意與它的抒情風格是分不開的,它的詩意濃度總是與作者感情的深度成正比。為什麽散文比抒情長?因為:a、散文壹般用第壹人稱來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無論妳寫什麽,它的目的都是表達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是“作者心中的歌”(高爾基語)。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風格,所謂散文風格。散文的風格,首先是語言凝練,優美而富有文采;其次,筆法靈活自由。

在議論文中,追求文章的理性趣味也是散文的詩意表達。朱自清在評論魯迅雜感時說:“這裏吸引我的,壹方面是幽默,另壹方面還有壹點,就是傳統的趣味感。現在我們可以說它是理性的結晶,這也是詩。”這類文章讓我們被作者深刻的思想所震撼,被精辟的論點所折服。如韓愈的《馬碩》和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推理和議論文的推理是不壹樣的。它必須以意象(蘇軾的《紅墻賦》)來交融情與理,這樣才能“言人之情,表人之思。”(普列漢諾夫)

5.優美的語言。

優美的語言是散文,所以成為美國寫作的壹個重要方面。散文語言有以下特點:

①註重文采。往往采用多種技法,或重墨,或輕筆淡色,著力表現事物的“如畫”和再現美好的形象。有些散文作家為了更好地表達散文的“詩情”和“畫意”,有意識地把常用詞變成陌生詞。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天》中的前幾句:

桃樹,杏樹,梨樹,妳不讓我,我不讓妳,都開滿了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再比如蕭聲在《赤壁賦》中的寫法:

它的聲音充滿了怨恨、渴望、哭泣和抱怨,余音繞梁,不絕於耳。能讓神龍在深谷起舞,能讓孤舟上的寡婦聽得落淚。

散文講究文采,但不僅僅是語言豐富多彩。有些散文家用最普通的語言寫出漂亮的文章。所謂“家風”。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師》。

②靈活稀疏。

作者可以隨意外推、點染,讓感情穿插,時而敘述,時而討論,時而抒發感情,或者融合在壹起。可以說,飛來飛去,都要跟著心走。

③註意節奏。

句式豐富多樣,時而平行散,時而平仄;有時長短交錯,張弛相映,使作品充滿音樂美。請看袁鷹《青山翠竹》中的壹段:在《血染》中,毛竹青是黃黃綠,不向殘暴低頭,也不向敵人低頭。竹子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有竹鞭;竹鞭斷了,地下深處埋著竹根。

學習散文寫作,既要掌握華麗的文采,又要掌握樸實的文采。寫得豪放不易,寫得簡約更難。徐遲的文章很有文采,經常運用賦的方法和比興的修辭手法,使文采絢爛。但他說:“只有簡單地寫作,才能顯示妳真正的文采。古今中外偉大的散文家都是這樣寫的。越偉大的作家,越成熟,寫的越簡單。而文采閃耀在樸實的書頁上。”我們還應該看到,散文豐富的文學語言,無論華麗還是平淡,都來自於鮮活生動的口語,也是優秀古文創意的傳承,是作者精心挑選、錘煉、加工的結果。

短小精悍。

散文壹般篇幅短,層次少,結構復雜,但也有選材簡練,立意凝練,深刻的特點。郁達夫“壹粒沙見世面,半瓣花談人情。”(現代散文序跋選)秦牧說:“像蘇州園林,雖小,卻有深邃的境界,開闊的世界。(對於“園迷畫散文”,參見“畢譚散文”)

散文筆法

散文筆觸多,主要有寫意、引申、點撥、興波等。

1 .寫意

本來是國畫的壹種畫法,講究的是表情的表現,是作者意趣的表達,不要求工筆。寫意畫作為散文筆法的壹種,指的是用簡潔的筆墨進行生動的表現。散文結構小,篇幅短,人們不願意敘述。所以,要想把人寫活,把事描寫活,讓作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就必須用傳神的筆法。

常用來形容和寫人。敘事時,壹般用虛實相生的方法表現事物的特征和精神,往往有意改寫能體現事物精神的關鍵點。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寫人的時候,我們常用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如《阿昌》、《山海經》中對阿昌風度的刻畫。在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不排除用重筆書寫。

延伸

延伸是指用想象和聯想圍繞著某人或某物向多個方向伸展。事實就是上面說的聯想,主要包括縱向延伸、橫向延伸、多邊延伸和附帶劃水。

引申其實就是我們上面解釋過的聯想,我就不詳細說了,就說幾個特點。

作者寫記敘文的時候,會不經意地突然寫下另壹件事。這種筆法就是不小心寫了壹張紙條。從現象上看,這兩件事似乎關系不大,把它們聯系起來似乎也沒有太大意義。但是,這兩個聯系在壹起的東西,是有某種內在聯系的,如果妳仔細品味,就會發現,會憑空出現很多“散文味”。

比如魯迅的雜文《父親的病》中寫道,江湖郎中給父親開了壹些奇怪的藥方後,寫道:

結霜三年的蘆根和甘蔗,他從來沒有用過。最常見的是“壹對蟋蟀”,小紙條上寫著:“原配,即同在壹窩的那壹對。”看來昆蟲得貞潔,得有二奶,或者再死壹次,甚至失去入藥的資格。

這個增加的文字是壹個方便攜帶的筆畫。這源於他父親的病,但和他父親的病關系不大。看似是額外的搖滾,但這個“分支”味道很濃,而且很幽默,把庸醫的諷刺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看完不會覺得是“蛇腳”,反而覺得是文章中非常精彩的地方。

既然方便攜帶,就不能帶太多筆墨,否則本末倒置,導致跑題。

給出方向

就是寫作時通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傾向。小說中,作者通常不會站出來直接指點,他的觀點和傾向要通過情節和場景自然流露出來;而散文,讓作者站出來,直接表達自己。

(1)指向要求

指點時註意溫度。

在壹篇作文中,哪裏怎麽指點,要註意火候,不要亂指點,不要亂指點。壹般來說,引導應該出現在以下三個地方:壹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和升華。二是穿插在敘事中,既是對敘事的總結,又是直接的抒情敘事,還可以調節全文的節奏。比如韋唯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每講壹個故事都要指點迷津。第三種是在文末指點,這是最常見的方式。

要含蓄生動。

雖然指指點點是作者對人的公論,但也要講究藝術性,形象含蓄,給人留下咀嚼和深思的余地。比如高爾基的《海燕》結尾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改成“讓革命浪潮來得更猛烈些吧!”會掃興的。

緊密配合作家的敘述。

指向詞不能脫離作家的敘述。應該和寫作人的敘述緊密結合,應該從寫作人的敘述中總結。再生動,再精妙,再有哲理,與作者敘述沒有內在聯系的引導也是蒼白無力的。

②指向的方式。

公共指導

是用明確的語言直接明確地指出作者的觀點和意見的方式方誌敏的《窮》,在寫到自己被國民黨士兵搜身,拿不到錢之後,在文末指出:“窮、白、簡的生活,正是我們這些革命者克服許多困難的道路!”聽取公眾意見。

這種引導的優點是明確的,容易引起讀者的贊嘆,但也有它的缺點,就是直白膚淺。

暗中指點

是用彎筆和間接手段表達出來的引導。它可以用象征性的詞語來表達,如蘇聯的科羅連科在《火光》中的指示:“火光...畢竟...就在前面!……";或者借用文中的寓意來指點迷津,比如李天方的《保齡球之花》。

重復指向

比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反復出現了四次“白楊不壹般”的指令。

制造事端

就是在文章中興風作浪,讓文章具有感人的力量。

很多人認為引人入勝的曲折故事只能出現在小說、戲劇等文體中,篇幅短、題材雜的雜文不可能興風作浪。其實這是壹個誤區。散文作為壹種文學樣式,也需要豐富多彩。只是散文的曲折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與小說、戲劇相比,散文的格局決定了它不可能大篇幅興風作浪,往往跌宕起伏、鋒短節奏快;同時,散文以表達情感為目的,所以往往不會以沖突的形式出現。小說、戲劇中常用的誤會、懸疑,在散文中並不多見,它的興風作浪總是與“情”息息相關。興風作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急轉彎”式造波

寫記敘文時,人們刻意向某個方向發展,循序漸進,不斷加碼,直到推到壹個定點,然後筆尖急轉,來個180度的急轉彎,激起波瀾,把讀者帶到壹個全新的境界。楊朔的《泰山之巔》和《香山紅葉》都成功運用了這壹手法。

愛情興風作浪。

人對人、事、物的感情總是在變化的,作者巧妙的根據感情變化興風作浪的方式,叫做以情興浪。比如蘇軾的《赤壁賦》和楊朔的《荔枝蜜》都是用這種方法。

打壓興風作浪

讓文章跌宕起伏的興風作浪之道,欲揚則先抑,欲抑則抑。比如在唐濤的《小家子氣的回憶》裏,他開始故意用筆寫他是如何相信人們對認識他之前的魯迅的評價,什麽“魯迅多疑”,什麽“魯迅脾氣大愛罵人,如何報復”,等等。然後,作者重點介紹了魯迅的優點,如平易近人和關心青年。在這種打壓和推動下,文章興風作浪。

說話興風作浪

這種興風作浪往往是借助討論來完成的。壹般是通過對從感性到理性的突變的描寫,依靠討論,點出壹些驚人的、不平凡的東西,從而激起哲學的波瀾,沖擊讀者的心靈,感染讀者。比如王安石的寶蟾之行就是壹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