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愛情。
如何追求愛情?壹個小女孩問:我心裏很喜歡壹個人,但是對方太優秀了。我想變得更好,然後追求愛情,好嗎?
以前,我可能想說:現在就可以追求,何必等到更好。
但是現在我想說:當然!
我為什麽要這麽說?
因為每個人的愛情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她能做出的選擇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不同的成長經歷,催生了不同的對愛情的需求。
經常聽到很多女性說:希望找壹個懂我懂我的人。
為什麽這麽多條件中,只有了解和理解最有吸引力?
這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它總是被忽視,永遠不被理解。這份壹直渴望卻得不到的部分,漸漸萌發為對愛情最大的期待。
不同的成長經歷會催生不同的對愛情的需求。例如:
如果妳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回應,妳需要妳的愛人回應和認可妳。
如果妳長大後缺乏強有力的人的支持,妳會被那些非常權威和強大的人所吸引;
如果妳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陪伴,妳會被那些在壹起玩得開心的人吸引。
這種缺乏與每個人的出身家庭和成長經歷有關,所以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會被什麽樣的人吸引。
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能找到壹個更好的愛人,然後在孩子的愛情上下大力氣,卻不知道愛情的相互吸引不是由理智決定的,它是潛意識的產物。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煞費苦心的暗示別人應該喜歡什麽樣的人。其實每個人自己的定位決定了他最終會遇到什麽樣的愛情。
我們缺少的是我們被吸引的東西,這是我們對愛情最原始的需求。
每段愛情都有自己的成長催化劑,可以讓人更完整。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我們被壹個人的某種品質深深吸引時,往往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某種我們向往的顯而易見的人格,而這部分就是我們自己的“隱形人格”。
比如壹個女生過著特別壓抑的生活,那麽她就非常渴望過自己的生活,很容易被光芒四射、無拘無束、熱愛自由的男人吸引。
壹開始,這種吸引是非常美好的,仿佛壹束光走進了妳的生活。但是,如果和現實相處,這些我們喜歡的特點會帶來很多麻煩和痛苦。
壹個自由隨性的男人,未必對感情專壹,對家庭負責。如果我們期望選擇,對另壹個人來說可能還是壹樣的。
但是,如果我們能通過愛情看到這種吸引背後的意義,我們就能因為愛情中得不到滿足的痛苦而促使自己成長,追求更完整的自己。
這樣,我們不僅收獲了愛情,也成長了自己,最終有了更好的幸福機會。
愛情的核心動機是通過壹個吸引人的焦點,讓妳有更多的機會看到自己,變得更加完整。
如果妳拒絕這樣的教訓,拒絕看到和成長自己,那麽這段關系就只能停留在壹個吸引人的痛苦的困境中,無法走向真正的幸福。
經常聽人說,如果我長大了,我什麽都不需要了,所以我不需要愛情。
是的,有時候我們會對關系極度失望,以為有壹天我們可以做得很好,變得更好,然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關註。
如果關系真的給了我們這樣的體驗,也不是壞事。當我們能夠通過關系帶來的挫折努力發展自己的時候,這樣的愛也為我們的成長註入了強大的動力。
愛是有回報的,快樂是方向,成長是過程。
因為對愛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現在很多人對愛情都抱著壹種向往和擔憂的態度,有時充滿期待,有時又害怕自己期待過高,總想著怎麽做才剛剛好。
其實每壹段愛情都有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只要我們投入進去,怎麽追求絕對正確的標準都無所謂。
比如我們剛進入壹段感情的時候,自然會對這段感情有所期待。這個時候,有些期待過於完美,成為壹種錯覺。
所以,我們進入關系,就會失望,碰壁。如果這個時候能包容這些感受,勇敢面對屬於自己的挑戰,我們就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影子人格,變得更加完整。
心理學發現,親密關系中有壹個規律,就是當壹方放棄改變另壹方,更傾向於發展壯大自己時,另壹方會越來越容易被影響,最終兩個人會越來越像。
也就是說,關系的最終幸福不是因為誰戰勝了誰或者誰必須依靠誰,而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盡可能地發展自己的完整性,成為壹個獨立的圈子,這樣才能和另壹個圈子壹起努力,走向關系的和諧。
所以,我們在進入壹段愛情的時候,可能會盲目,可能會偏執,可能會不理智,這並不可怕。
重要的是,無論何時妳遇到困難,妳都必須回顧自己。
有的人會早壹點,有的人會晚壹點,有的人會先成長自己,然後遇到幸福,有的人會先遇到滿意的關系,然後還要成長自己。
我們無法選擇時間的早晚,但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自我成長在愛情中變得更加完整。
所以,對於整個人生來說,即使不容易經歷,愛情還是很美好的。只要愛,就會有收獲,快樂是向導,成長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