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道家和道教有區別嗎?

道家和道教有區別嗎?

樓主妳好。

不僅有,而且很多。

首先,壹般來說,學術界對道與道的關系分為兩派。壹派認為道家是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另壹派認為道家和道教沒有本質的聯系。

之所以有這種差異,是因為道家和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1.從道教萌芽時期開始,以張角為首的太平道就宣稱以《太平經》為指導思想,但事實並非如此。而且《太平經》本身就是壹部摻雜了儒家經世思想,站在統治階級的角度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的書。

而以張魯為首的五鬥米道,卻並非如此。它以道教經典《道德經》為指導綱領,使老祥子朱爾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可以說,《五鬥米道》較好地繼承了道家的壹些學術思想。

但無論太平道還是五鬥米道,都不可避免地是早期宗教和民間宗教的精華。混合著神靈崇拜和占蔔巫術的特點,廣泛存在於兩大宗教的任何壹個部分。尤其是在自古以來巫術盛行的巴蜀地區。

需要註意的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旨在擺脫刑名和倫理的束縛,湮滅相對價值,超越生死觀,順應自然之道。這些宗教行為與道家思想格格不入。

2.道教在後世的發展。太平道的消失與後來民間宗教的合流。五鬥米教興盛,與興起的上清派、靈寶派壹起,成為道教富友派的三大支柱。直到唐末,可以說道教的主流都是外丹,外丹,外丹,外丹,外丹,以思導為標誌的內煉派壹直處於被壓制的狀態。

直到唐末五代,由於外丹術本身的高風險等客觀因素,終於逐漸淡化。從五代的司馬成鎮、呂洞賓、譚喬到宋代的張伯端和汪哲,壹批道家學派完成了道教由外丹向內丹的轉變。

這是壹個重要的變化。我個人認為這在某種意義上是道家對道家思想的回歸。金丹南宗的張伯端-陳楠-白玉蟾學派完善了內丹的修養理論。而內丹術重內輕外,強調心神和氣的作用,可以部分體現道家的修煉思想。毋庸諱言,唐代程的“重形而上之道”,是為了充分發揮老莊思想,以佛老莊解老。司馬成鎮的坐忘說是禪宗和莊子的結合。

總的來說,在外丹術衰落、內丹術興起的歷史中,道家的許多內丹術思想和哲學思想可以說是發展了傳統的道家理論。

這種發展既弘揚了道教,又改造了道教。總的來說,它的突破在於“以佛助道”,將傳統內丹術、傳統道教修煉、佛教修煉方法融為壹體。從而形成了後期道教的精髓和核心——內丹術。

現在做個總結。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道家對道家思想既有繼承,又有區別。有時是繼承,有時是差異。部分繼承,部分差異。

最後,這部分僅代表個人觀點。俗人南曾將道教的起源分析為“承襲古代西北文化體系,屬易範疇,其宗旨是全面的、廣泛的、微妙的。”可惜這種精神在後期或者中前期的道教中是找不到的。道教內丹術興起的時候,核心內容是借鑒佛教,禮儀是借鑒儒家。造成這種內在力量差距的原因,其實表現了道家的壹個特點,就是吸收和包容能力很強。這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也可以看到。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道教部分繼承了道家“綜合羅百代”的宗旨。可惜道家人才不多。只是張伯端之後出現的王力可中陽,雖然後世史家認為全真在教義和理論上超越了金丹南宗,但這體現在全真更徹底地貫徹了“三教合壹”,以《道德經》、《孝經》、《京欣》為經典,在修煉內丹的理論上融三家為壹爐,成為系統的理論,歸於道教。與65,438+000年前的張伯端不同,他先成為壹名佛教僧侶,然後成為壹名禪宗僧侶。但不知道張伯端的修煉更徹底,也正因為這種徹底,我們才不能簡單的“三教九流壹爐”。過於強調統壹,必然會部分忽略差異。而這種不同,有時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道教在內丹術上確實做到了道教的“全面”和“廣博”,但很難再現先秦時期道教的“精妙”。

我說的有點多,樓主見諒~